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5篇 |
免费 | 266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22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184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讨林木不同菌根根系亚宏观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将黑松(Pinus thunbergii)分别接种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简称 Pt2)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3种外生菌根菌,研究了不同菌根苗根系构型的差异及其与黑松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松3种菌根苗的根系参数(主根长、侧根总级数、一级侧根数量及直径、吸收根分布的范围、吸收根的数量及比表面积等)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与黑松生长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黑松不同处理菌根苗的根系整体构型差异显著:在生长最好的Rl菌根苗根系中,主根与侧根间具不同夹角的一级侧根分布均衡,且横向生长(80~90°)的侧根较多,其它角度(60~80°和<60°)的一级侧根依次递减,使整个根系呈\"\"型,有效扩大了根系吸收的空间范围;生长相对较差的Be菌根苗其根系不同角度的一级侧根分布不均或80~90°的侧根较少;Pt2菌根苗生长较好,其根系构型界于前二者之间;而生长差的对照苗根最少,几乎没有80~90°的一级侧根.由此可见,不同菌根菌可通过影响根系的结构发育而影响黑松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供试材料,采用Cd2+和Cu2+等两种重金属分别在5个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河砂水培方法,研究Cd2+或Cu2+不同浓度胁迫对黑藻株高、生物量、成活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黑藻叶片最小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量子产率(QYmax,)、稳态下的PSⅡ反应中心关闭程度(1-Qp_Lss)、稳态下的非光化学淬灭(NPQ_Lss)等光合荧光参数及其荧光成像的影响,探讨各个参数分别随镉、铜浓度递增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d2+胁迫下黑藻的株高显著下降,说明Cd2+可能对黑藻叶片的维管束结构产生伤害作用;Cd2+和Cu2+胁迫对黑藻鲜重均无显著影响,说明与水生植物自由水含量存在一定关系;Cd2+和Cu2+胁迫均使黑藻干重显著下降,其中Cu2+胁迫对黑藻干重的影响更显著,说明Cu2+胁迫对黑藻累积生物量的影响远大于Cd2+;Cd2+和Cu2+胁迫下叶绿素各值均呈下降趋势,而Cu2+胁迫对叶绿素的影响更大,说明Cu2+对黑藻叶绿体的毒害比Cd2+更大。随着Cd2+或Cu2+胁迫浓度梯度的增加,黑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QYmax)呈显著下降趋势,(1-Qp_Lss)呈上升趋势,而NPQ_Lss先上升后下降。黑藻在不同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理指标、荧光参数及成像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变化差异性,反映出同等浓度下黑藻受重金属胁迫的影响程度为:Cd2+胁迫Cu2+胁迫;黑藻可以在Cu2+浓度低于1 mg/L的环境下具有正常的光合活性,可推测将黑藻用于低浓度Cu污染水域的修复;在Cu2+浓度达3 mg/L以上环境下黑藻即无法长时间生存,可推测黑藻可以作为Cd污染水环境的指示种。 相似文献
13.
两种石楠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叶石楠和光叶石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石楠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间光照强度的不断变化,即时最大荧光产量(Fm')、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Yield)和光化学淬灭(qP)呈现出“V”型曲线;非光化学淬灭(qN)呈现出单峰曲线;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则呈现出双峰曲线;到黄昏时各参数基本恢复至早晨的水平,表明两种石楠均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红叶石楠的Fm’、Yield、ETR、qP均高于光叶石楠,说明红叶石楠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于光叶石楠,表现出对当地环境更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或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为害番茄后对后续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繁殖等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可为明确寄主植物番茄介导的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的种间互作,开展粉虱的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寄主植物番茄叶片上先将B型烟粉虱或温室白粉虱按不同的顺序、时间间隔分开接种,再系统观察后续接上的两种粉虱生长、发育、繁殖等种群参数的变化。【结果】(1)先期接上烟粉虱对后续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寿命、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需烟粉虱的持续诱导,若去掉烟粉虱,其对温室白粉虱的促进作用即消失;先期接上温室白粉虱可缩短后续烟粉虱伪蛹期,但温室白粉虱的持续存在不利于烟粉虱的产卵,且明显降低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2)先后在番茄上同时接上温室白粉虱可降低后续烟粉虱的单雌产卵量和雌、雄虫的成虫寿命;先后同时接种烟粉虱却显著地增加了温室白粉虱的单雌产卵量;烟粉虱的提前存在降低了后续烟粉虱单雌产卵量。(3)但两种粉虱之间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烟粉虱对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寿命、产卵量产生的促进作用大约在其卵期后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温室白粉虱对烟粉虱伪蛹期的缩短作用也需提前诱导;而温室白粉虱对温室白粉虱的促进作用相当滞后,直到成虫期才显现出来。【结论】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之间可通过寄主番茄产生相互影响,前期烟粉虱为害可显著促进后续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发育,而前期温室白粉虱为害对烟粉虱的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15.
以两年生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盆栽苗为材料,正常浇水为对照,控水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0、25、50、75、100mg/L)5-氨基乙酰丙酸(ALA),测定各持续干旱胁迫时期(第0、4、8、12天)叶片的抗旱生理指标及光合荧光参数,研究ALA对干旱胁迫下山定子叶绿素荧光和抗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持续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ALA处理使得山定子叶片渗透调节物质(SS、SP、Pro)含量增加,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积累减少。(2)ALA处理增大了干旱胁迫下山定子叶片的气孔开度,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并对干旱引起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减小,以及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_(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_(N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4)的增大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研究认为,外喷ALA能够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山定子生理代谢功能的损伤,但干旱胁迫条件下山定子对不同浓度ALA响应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以75mg/L的ALA处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人工模拟低温(12 ℃)、常温(25 ℃)、高温(35 ℃)生境,对紫茎泽兰茎和叶片色素(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最大荧光效率Fv/Fm、光系统II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热耗散速率HDR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和高温胁迫处理过程中,茎和叶片的色素含量和组成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茎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叶片.与此类似,茎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温度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普遍小于相应叶片的变化幅度:低温下,茎的ФpsⅡ和ETR较对照最大降低44%,而叶片降低超过60%;高温下,茎的ФpsⅡ和ETR较对照下降16%~57%;而叶片则下降50%~80%.其产生原因在于:在温度胁迫条件下,叶片获取光能用于光化学过程的份额(qP)大幅下降,用于热耗散的份额(NPQ)大幅上升,茎的情况相反,所获取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较常温下更多、用于热耗散的减少,这使得茎的耗散速率(HDR)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叶片的升高幅度(p<0 05).综合3个温度的测定结果,茎的叶绿素含量相当于叶片的1/3~1/6,茎的叶绿素a/b较叶片低20%左右,但是光合电子传导速率ETR与叶片相当,这使得茎的光合色素利用效率ETR/Chl远高于叶片.叶片和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变化趋势一致、但叶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茎的这一响应差异,使得在适宜温度下紫茎泽兰叶片光合对整体光合贡献增大,而在温度胁迫条件下茎的光合贡献增大,这种策略使得这一植物在适宜生境下通过叶片光合、快速生长迅速占据生境,而在逆境条件下茎等非同化器官光合贡献增加,有利于其在逆境中的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SPF级(屏障系统)封闭群SD大鼠血液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为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19周和31周大鼠血液生化值,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K+、Na+、Cl-值和凝血酶原时间值。结果取得19周和31周龄SD大鼠血清生化值和凝血酶原平均值。CR、TG、TC生化指标受年龄及性别因素影响,CR、TG、TC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TBIL、CR、TG、TC、CK、TP、BUN、ALB、AST、K+、ALP指标雌雄间差异显著(P&lt;0.05)。结论在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同一周龄雌、雄SD大鼠K+、Cl-、Na+、凝血酶原时间值可合并统计;雌、雄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不宜合并统计。在比对正常参考值时应考虑到性别与年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电图参数、肠道菌群和血清神经肽S受体-1(NPSR-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FD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n=50)和观察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n=50)。对比两组疗效、胃电图参数、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和血清NPSR-1、CGRP、MTL、GAS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及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均较治疗前升高,胃电频率、胃电紊乱节律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NPSR-1、MTL、GAS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患者,可有效改善胃电图参数和肠道菌群分布,调节其血清NPSR-1、CGRP、MTL、GAS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