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61.
普通野生稻miR160f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s是一类在调节基因转录后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编码RNA。miR160通过调节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参与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从而影响根的发育。克隆了普通野生稻mi R160f基因,并将其转入拟南芥中鉴定功能。结果表明,过表达mi R160f的拟南芥莲座叶的数量减少,抽薹时间缩短,开花的时间提前。qPCR检测显示miR160f的靶基因ARF10、ARF16及ARF17在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中的表达下调,而ARF10和ARF16蛋白的缺失或减少会导致根冠细胞分化受阻、分裂失控,并导致根尖干细胞群的异位扩大,因此可以表明miR160不仅影响根的发育,还可能与水稻的开花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62.
普通菜豆生长习性相关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菜豆生长习性是一个重要的驯化性状。为定位生长习性相关基因,本研究选用无限蔓生型育成品种连农紫芸一号和有限丛生地方品种兔子腿配置杂交组合,构建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遗传分析表明,有限直立对无限蔓生是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gh-lz。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初步将该基因定位在B01连锁群,通过扩大群体和新开发的SSR、In/Del标记进一步将目的基因定位在SSR标记p1t52和In/Del标记In93之间,位于第1条染色体上45453003~45575103 bp之间,区间大小为122100 bp,预测候选区段共包含12个基因,命名为Gene1~Gene12。其中,Gene12为普通菜豆基因TFL1。本研究为普通菜豆生长习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及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63.
2007~2009年在黑龙江中南部地区对绿翅鸭(Anas crecca)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绿翅鸭在黑龙江属夏候鸟,每年3月末4月初迁来,10月上旬迁离,所观察的4对绿翅鸭居留期约6个月。迁来时成群停留在湖泊及江的冰面上,开江以后散去,繁殖期间,绿翅鸭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巢址多选择离水域较近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所观察的4巢,巢都比较简单,筑巢时间为(5.5±1.0)d(n=4)。巢筑成后的(3.25±0.50)d开始产卵。每窝70~12枚不等,平均(9.80±2.21)枚(n=4)。卵重平均(28.70±0.72)g(n=39),最后一枚卵产出后(2.50±0.577)d(n=4),开始孵卵,孵卵期约为22~26 d不等,平均孵卵期为(24.25±1.17)d(n=4),平均孵化率为79.5%±29.98%。幼鸟为早成鸟,育雏期为(29.75±1.70)d。  相似文献   
764.
通过对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自然种群在不同生境和种群密度下的种子生产的研究,结果显示:1)黄帚橐吾的种子生产无论是在种群水平,还是在总花序上同一部位头状花序水平,均受到生境条件的影响,其种子数量、种子均重和种子总重量等特征在不同生境问表现出沙地>滩地>坡地,在同一生境内则为高密度种群>低密度种群和植被盖度较低>植被盖度较高的趋势(滩地例外);2)种子生产中的种子数量和种子总重与总花序大小、头状花序数量以及无性系株大小多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体密度无关,但种子均重与上述因素(除无性系株大小外)的关系不显著;3)在总花序内不同部位头状花序问表现出的种子生产变化趋势(顶部>基部)不受生境条件、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4)种子生产在总花序上所表现出的这种部位依赖性可能是由于不同部位头状花序间开花时序上的差异引起种子从母体获取资源上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65.
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是1907年哈里逊在淋巴块中对蛙的神经板培养成功开始的,其后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成功地培养了哺乳动物、昆虫等各种动物细胞,并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分支。鱼类的细胞培养的系统研究和建系实践大约起始于60年代,被公认的真骨鱼类的第一个永久性的细胞系——虹鳟性腺细胞系(RTG-2)是由Wolf建立的。随后各种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涉及的组织来源有吻端、肾脏、卵巢、尾鳍、性腺、肝脏、胚胎、囊胚、原肠胚、鳍条等,同时也进行了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保存条件以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渔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者可利用来自不同种的培养细胞进行细胞杂交(融合)、核移植、DNA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及一些物理图谱的建立等。细胞系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的研究及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鲤鱼的尾鳍和吻端上皮细胞进行培养,建成鲤鱼体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试验中我们侧重寻找适合做克隆供体的细胞达到最佳状态的条件, 以优化供体细胞的质量(另文报道)。此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66.
Thermal discharge from power stations can affect no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change in heat shock proteins expression of native fish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levels of Hsp70 in the heart, kidney, brain and gill of the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both in long-term heat discharge environment and after 24 h acute heat shock exposure. In laboratory exposure experiments, fish acclimated at 10 °C were exposed to various elevated temperatures (20, 24 and 28 °C). Hsp70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tissues by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after one dimensional SDS-PAGE separation. In the field study, the level of Hsp70 in the gill of the carp remained at control values, and Hsp70 expression in the heart, kidney and brain underwent a 2.8 to 3.7-fold increase. A lower thermal sensitivity of the Hsp70 response of the brain, compared with the heart, kidney and gill, was observed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ur data show that these tissues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Hsp70 responses to thermal influence both in acute exposure and long-term acclimation. The pattern of tissue Hsp70 expression may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hermal tolerance of the carp and allows the fish to survive long-term therm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767.
【目的】为菜豆红粉病菌的诊断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从菜豆上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致病菌,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碳氮源的利用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该病菌主要为害菜豆豆荚,在豆荚表面形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凹陷的病斑,且病斑表面后期出现粉红色霉层;病原菌分生孢子倒梨形,单孢,无色,成熟孢子中间有一隔膜,大小(6.23?12.42) μm×(12.07?24.67) μm,经rDNA-ITS序列相似性分析,该病原菌与已报道的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KC816070)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病原菌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程度有差异,其菌落在麦芽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且在各种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含L-亮氨酸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含L-精氨酸和尿素上的生长速度显著小于对照(P<0.05)。【结论】研究结果对粉红单端孢菌引起的其他植物病害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8.
张微微  马建章  李金波 《生态学报》2011,31(6):1695-1702
分别于2008年4月至6月和2009 年4月至6月,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黑龙江省安邦河湿地和大庆龙凤湿地研究了骨顶鸡等水鸟对人为干扰的行为响应。结果表明:骨顶鸡对行人和机动车辆两种干扰的反应距离类似,但耐受程度有所不同,骨顶鸡对机动车辆干扰的耐受性要好于行人干扰。在以游客等行人干扰为主的安邦河湿地,骨顶鸡以及其他游禽对干扰产生行为反应的比例要高于以机动车辆干扰为主的龙凤湿地,说明相对于行人干扰骨顶鸡对机动车辆更容易耐受;在安邦河湿地,骨顶鸡对划船的反应距离以及反应程度要大于人行走,说明骨顶鸡对于侵入性的干扰更为敏感。此外,对凤头(Podiceps cristatus)、黒颈(Podiceps nigricollis)、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赤膀鸭(Anas streper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翅鸭(Anas crecca)、白眉鸭(Anas querquedula)、赤颈鸭(Anas penelope)、琵嘴鸭(Anas clypeata)等游禽对人为干扰的反应距离、耐受距离以及遭受干扰时的反应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对干扰的耐受距离差异不显著,12种鸭类中红头潜鸭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要小于其他鸭类,斑嘴鸭和绿头鸭则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769.
鲤T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鲤(Cyprinus carpio)这一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设计了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对影响TRAP反应体系的各参数,包括Mg2+、dNTPs、TaqDNA聚合酶、模板DNA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鲤的、稳定、可重复的TRAP-PCR反应体系。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1.5mmol/L、dNTPs浓度为0.35mmol/L、两个随机引物浓度均为3pmol/L、固定引物浓度为10pmol/L、含DNA模板60ng、TaqDNA聚合酶1.0U。鲤的TRAP反应程序为:94℃4min,1个循环;94℃45s,35℃45s,72℃1min,5个循环;94℃45s,53℃45s,72℃1min,35个循环;72℃10min,1个循环。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进行鲤群体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及亲缘关系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70.
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巍  汪寅  丁峻  张均华 《人类学学报》2008,27(3):264-273
灵长类动作理解(understanding of actions)的神经机制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阐明对于揭示灵长类特有的一些高级认知行为的本质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就灵长类动物而言,个体对其同类做出动作的识别以及理解是其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其动作理解的神经机制还知之甚少。随着镜像神经元成为近年来国外认知神经科学与认知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人们通过神经生理学和脑成像等技术,陆续发现和证明了其在灵长类动作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镜像神经元在灵长类动作理解过程中的一些新认识及其在该能力进化和发育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当前一些实验中遗留的问题与灵长类动作理解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