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7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42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Using a sensitive, economical, and reproducible microassay, the relationship of toxoplasma inhibiting factor to interleukin 2 has been examined. The assay developed took advantage of the observation that (1) Toxoplasma gondii tachyzoites replicated efficiently in the murine monocytic cell line, RAW 264; (2) treatment of RAW 264 cells with toxoplasma inhibiting factor prevented intracellular replication of the parasite to an extent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with identical treatment of freshly isolated murine peritoneal exudate cells; and (3) [3H]uracil incorporation was an efficacious means to quantify replication (or inhibition of replication) of tachyzoites within the cell line. Although toxoplasma inhibiting factor and interleukin 2 were both present in the same lectin -and antigen-stimulated splenocyte supernatant fluids, results from microassay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molecules were two distinct entities.  相似文献   
92.
鲴亚科(Xenocyprininae)鱼类多为中小型鱼类,常见于江河湖泊等较宽阔的水域中,我国长江、黑龙江、黄河及珠江诸流域皆有分布,共有10种,隶属4个属(伍献文等,1964)。迄今尚未见有该亚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报道。本文是对其中三属四种鱼的染色体组型的观察结果。这四种鱼是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和逆鱼(Acanthobrama simoni)。其中黄尾鲴和细鳞斜颌鲴均为新的淡水养殖鱼(沈德长等,1981;陈楚星,1979)。  相似文献   
93.
Estimating functional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TSON  G. S. 《Biometrika》1971,58(3):483-490
  相似文献   
94.
95.
“缺体回交法”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学勇  李振声 《遗传学报》1989,16(6):420-429
利用从蓝单体自交分离得到的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缺72180、缺天选15)作母本与3个不同的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84、小偃7631和小偃78829)杂交,再以缺体作为轮回亲本,从F_1或F_2开始连续回交1—2次,在回交中,缺体无论作父本或母本都得到了异代换系,并且发现:(1)在回交过程中,用缺体作母本比作父本更为有效;(2)F_1自交,在F_2群体中选择生长比较正常,染色体数比较少的植株回交,比F_1作母本直接回交效果更好。并对所得的异代换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发现中间偃麦草(Agropyron intermedium2n=42) 4E染色体(以下用4Ei表示)、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clongatum 2n=70)的4E染色体(带蓝粒基因,以下用4Ee表示)和4F染色体(带毛叶基因,以下用4Fe表示)均能正常补偿小麦4D染色体。异代换系生长旺盛,育性正常。初步总结了缺体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回交过程中异代换系的形成规律,证明了“缺体回交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八倍体小偃麦等人工合成的新物种,以选育普通小麦异代换系。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苏木精染色和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法,从草菇子实体“纽期”菌褶分化完开始,每3小时对同一个子实体连续切取菌褶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纽期”菌褶形成时,约10%的担子发生了核配;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子实体成熟期后,不断有少量新的双核担子产生,并发生核配,使草菇减数分裂的同步性不高;草菇从菌褶分化完成(此时已有10%担子发生核配)到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褶变成深粉红至褐色(此时约70%担子完成减数分裂)需要28—30小时;担子减数分裂的持续时间为18小时,其中细线期和偶线期5.9小时、粗线期6.2小时、双线期和终变期3.4小时、中期10.5小时、后期Ⅰ到四分体2小时;经过对粗线期、双线和终变期以及中期Ⅰ染色体条数的多次反复观察,认为草菇的染色体条数为11(n=11);减数分裂后,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担子;绝大部分担孢子是单核的,有约5%的担孢子是双核的。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98.
培养的人胃腺癌MGc 80-3细胞经过正丁酸钠处理7天后,生长抑制率达50.7%,约有90%的细胞形态发生分化,其超微结构亦有显著改变。而且,在染色体数目上,超二倍体细胞由对照组的78%增加到实验组的96%,超三倍体和超四倍体细胞则分别从6%和14%下降至2%。同时应用~3H-TdR放射自显影和福尔根细胞光度法测定未标记细胞(G_1期)DNA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而且在实验组的同一制片中,未分化细胞DNA含量平均为超六倍体值(DI=3.67和3.56),其中90%的细胞超过6C;分化细胞DNA含量则平均为近四倍体值(DI=2.03和1.99),其中近60%的细胞少于4C。两者差异统计显著,表明形态分化的人胃腺癌细胞的遗传物质含量明显减少,但这些细胞并非就是正常二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99.
玉米花粉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上异染色质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谷明光  林侠 《遗传学报》1991,18(3):235-238
我们用Giemsa BSG C-带技术检查了玉米花药培养获得的花粉单倍体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上异染色质的变异,观察结果表明,有的植株所显示的C-带数目是与供体植株的相一致,有的植株所显示的C-带数目则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有的增加,有的减少。并讨论了异染色质发生变异的可能原因。还相应地观察到间期核中染色中心的变化是与中期染色体上C-带数目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家猪高分辨G—带及模式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文元  王子淑 《遗传学报》1991,18(2):120-126
采用氨甲喋呤或胸苷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并结合胰酶G-带技术,对中国7个家猪品种高分辨G-带进行了研究,发现家猪品种间带型基本一致,从而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提出了中国家猪高分辨G-带标准化核型及模式图,对显带核型界标进行了少许修改,对每对染色体进行了区带划分和描述。单倍染色体组所显示的G-带数目,包括X和Y染色体,巳达444条,近于中期染色体带纹数目的两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