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重庆市两栖类两新纪录——合江棘蛙和合江臭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3~24日,在重庆江津四面山大窝铺采得蛙类26只,其中合江棘蛙(Paa robertingeri)8只,合江臭蛙(Odorrana hejiangensis)1只,为重庆市蛙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82.
重庆地区蝗虫区系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恒  谢嗣光 《四川动物》2003,22(3):133-136
1998~2000年对重庆市蝗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有蝗虫60种,隶属于5科36属。其蝗虫区系组成以东洋种为主体,占重庆市蝗虫种数的51.7%;广布种次之,占21.7%;特有种再次,占16.7%;古北种最少。占10.0%。重庆市蝗虫可分为3个分布区:渝东北部中山区(24种)、渝南缘及东南部山地区(40种)和渝中西部低山丘陵区(34种)。  相似文献   
83.
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白颊黑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4月至2001年12月,对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的白颊黑叶猴种群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该交界处有4个黑叶猴家族群栖息,其中数量最多的1群曾达到17-18只个体,最少的1群为5只左右,目前调查统计到的个体总数量约40-45只。以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斑块状”天然阔叶林地是黑叶猴栖息地生境的主要特征。影响武隆县和彭水县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缩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频繁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很大可能还有生殖隔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侏罗纪的蛇颈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 ,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则比较少见。亚洲的蛇颈龙化石 ,尤其是侏罗纪的属种大多破碎而难以鉴别 (Sato,1 998)。到目前为止 ,Bishanopliosaurusyoungi(Dong,1 980 )和Yuzhoupliosauruschengjiangensis(Zhang,1 985)是亚洲地区最为完整的侏罗纪蛇颈龙类化石 ,并且化石产自对于蛇颈龙而言比较罕见的淡水沉积 ,因此这些材料对于了解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动物地理和古生态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重新详细描述了采自中国重庆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杨氏璧山上龙2 ) (董枝明 ,1 980 )。愈合情况不好的椎体和椎弓以及耻骨的边缘形态表明 ,杨氏璧山上龙的正型标本是一个幼年个体的头后骨架。我们的研究表明杨氏璧山上龙主要依分叉的荐肋为特征 ,而这一性状在初次发表时作为颈肋特征被描述。璧山上龙的其他特征包括侧扁的神经棘以及狭窄的乌喙骨和肱骨上有一个突。经过重新修理的标本显示 ,坐骨和耻骨相对的面呈沟槽状 ,这一现象表明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要较原来描述的情况复杂 ,是一种依靠软骨的连接 ,而非直接接触。本文对杨氏璧山上龙的腰带部分进行了重新复原。O’Keefe (2 0 0 1 )的支序分析支持将Plesiosauria二分为Plesiosauroidea和Pliosauroidea,后者包含两个科 :Pliosauridae和  相似文献   
85.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K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繁殖的基地 ,也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 ,总是与植物 (被 )协同发展的。Mck ee研究指出 ,红树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着群落内植物种类的分布格局[7] 。Franco vizcaino等对墨西哥BajaCalifornia沙漠中的土壤性质和植物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土壤的Ca/Mg比例与植物是协同发展的 ,土壤Ca ,Mg含量及其比例与植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8] 。可见 ,深入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种类的分布、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近 ,已有学者研究了速效N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群落…  相似文献   
86.
重庆棒蝠蛾Napialus chongqingensis Wu,新种(图1-4) 超长:20mm,25mm。体长:21mm,21mm。 体红褐色,但雌蛾色较淡;触角丝状,表面无鳞片,有稀疏环状排列的长刚毛,各  相似文献   
87.
重庆市6种常见园林植物功能性状对城乡生境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状作为联系植物、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桥梁,对研究植物适应不同生境的策略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鸡爪槭(Acer palmatum)、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银杏(Ginkgo biloba)、玉兰(Magnolia denudata)为对象,遴选植物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分配指标,定量分析了其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差异性,旨在考查植物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除比叶面积和生物量分配比例外,其他功能性状包括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随乡-郊-城环境梯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现为其数值随环境梯度显著下降;除鸡爪槭外,其余5种植物分配给繁殖器官的资源最多,分配给茎的资源最少;根据植物功能性状主成分分析,将6种植物分为3类: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基本未受城市环境影响类,营养器官未受影响而生殖器官受损类,以及营养和生殖器官均受损类;植物功能性状综合评价显示,在森林公园中植物性状表现最好,郊区公园次之,城市公园中最差。  相似文献   
88.
王茜  杨思琴  秦菲  邓洪平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1):2091-2092
描述了五列木科柃木属细齿叶柃(Eurya nitida Korthals)的1个新变型。原变型雌花及雄花花瓣均为白色,而新变型雌花和雄花花瓣均带粉红色,且花色性状稳定。新变型较原变型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89.
该研究报道了一个在重庆发现的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新记录种——洪林龙头草(Meehania hongliniana B.Y.Ding&X.F.Jin),并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凭证标本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洪林龙头草2018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开化县南华山,其具有明显的不育茎和可育茎而与该属其他物种不同。  相似文献   
90.
1988—2001年重庆市主城区植被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1988、1993和2001年共3期植被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8—2001年主城区的植被面积呈加速下降趋势,植被斑块的破碎程度逐渐增大,空间分布越来越分散,其中1993—2001年的变化比1988—1993年的变化更明显;对3期影像进行叠加,得到了8类变化轨迹的斑块;通过分析不同变化轨迹的斑块的空间格局和空间作用,揭示出植被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3期中均为植被和非植被的轨迹所对应的斑块自相关程度较高;其余6类变化轨迹所包含的斑块自相关程度低,并在1988—2001年经历了植被与非植被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