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光和遮阴下两种亚热带木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气体交换和调制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了2年生亚热带乔木黧蒴,林下灌木九节在全自然光和17%自然光下叶片同部位的光合作用和与之相关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和全光照比较,遮阴下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与大气CO2浓度之比Ci/Ca,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之比Car/Chl,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 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种间差异较不明显,全光照黧蒴和九节Pn的口变化图式与gs,Ci/Ca类似,与Φpsll,qp的下降吻合。全光下黧蒴叶片qN和Car/Chl的口进程表现为增加,九节则下降,低的Car/Chl可能是导致强光下九节未能提高其qN的原因,正午前后,黧蒴qN和Car/Chl增大,而qp和Φpsll降低,Fv/Fm则保持相对稳定,反映其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数目在此期间虽有所减少,但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光化学效率,提高的Car/Chl和qN则说明其肯有较强的对过剩激发能的耗散能力,此条件下九节的gs,Fv/Fm和qN下降且明显低于黧蒴,Φpsll和qp保持相对稳定但高于黧蒴的水平,表明九节的PSII反应中心活性较稳定,但强光下气孔部分关闭,较低的Fv/Fm和qN限制了CO2供应和对光能的有效利用,且未能诱导热能耗散机制的积极运行及对光合器起到保护作用。总体上说,九节对高光强反应比黎蒴敏感。  相似文献   
72.
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生长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了解栲树的更新方式和更新动态,研究了栲树的生长特征和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栲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间歇型”,经历了两个死亡高峰,并存在一个长达30年的断层;栲树的生长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林下光照弱且在垂直空间上不存在差异,栲树生长5~8年后进入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其年高生长速度可小于0.1 m,并可维持10年;栲树生长的第1个抑制期的起始时间对应着种群第1个死亡高峰期的结束时间,而其结束时间对应着种群第2个死亡高峰期的起始时间,表明栲树生长特征是影响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3.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锥栗种子距离制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Janzen-Connell 距离制约假说认为:扩散到远离母树地点的种子,更容易逃避种子捕食者和病原体侵染。验证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种子是否支持该假说,可以预测锥栗种群分布格局,解释锥栗种群更新不良的原因。在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内,选择离成年母树3、10和15 m处,进行种子放置实验,以及种子消毒和未消毒埋土实验。在无覆盖实验中,10 m处大种子的消失数始终最大,种子离母树距离和种子大小两个因素对种子消失数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排除哺乳动物实验中,种子放置第一周,种子消失数均很少。整个试验期,种子离母树距离和种子大小两个因素对种子消失数也没有显著性影响。在病原体实验中,埋土前两个月,经过消毒的种子袋中种子均保存完好,没有病原体侵染。埋土的种子从第三个月到第六个月,不同距离处的种子,以及消毒和未消毒处理的种子,被侵染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被侵染的种子数到第六个月趋于稳定。因此,锥栗种子被脊椎动物取食,不呈现距离制约(Distance-dependent)格局;而被病原体侵染的种子命运则支持距离制约假说。  相似文献   
74.
实验室条件下用远紫外线(UV-BC)光源照射紫杉幼苗,随照射时间延长,针叶的离子渗出率、膜脂过氧化水平、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及H2O2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体光系统II电子传递活性显著下降,外源活性氧清除剂苯甲酸钠和抗坏血酸对针叶膜脂过氧化有抑制作用;甲基紫精和DDC对针叶膜脂过氧化有促进效果,远紫外线引起的紫杉伤害可能和针叶树的越冬光氧化伤害有类似之处.紫杉苗对紫外辐射的抗性远高于一般农作物.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继代 4年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过程 ,并对其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取转接 3~ 4d的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 ,制作染色体压片 ,可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形态 ;未观察到无丝分裂过程。继代 4年的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核型 2n =2 4,这一结果与实生根压片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6.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选择5株栲树,通过种子筐和地表取样,分析了栲树种子雨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栲树种子雨从11月3日到12月16日,持续45d,存在散落的高峰期(11月18日~27日);散落在地表的种子雨主要集中在离母株树干1.5~5.5m区段内,占总数的85.6%,最远不超过8m,空间格局符合二次分布;整个种子雨期间,单株平均落果数为112.8个·m-2(70个·m-2~239.5个·m-2),东南向较多(135.6个·m-2)、西北向较少(86.8个·m-2),但无显著差异;种子雨中有活力的坚果占总数的27.3%、未成熟的占25.7%,昆虫幼虫侵害的占42%,松鼠啃食的占5%.  相似文献   
77.
Two novel taxane diterpenoi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needles of Japanese yew, Taxus cuspidata,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1β-hydroxy-7β-acetoxytaxinine (1) and 1β,7β-dihydroxytaxinine (2)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es including 2D-NMR studies.  相似文献   
78.
福建三明米槠次生林皆伐后形成人促更新幼林(AR)与米槠人工幼林(CC)、杉木人工幼林(CL),以保留的米槠次生林(CK)为对照,利用微根管法比较不同更新方式初期细根(直径≤2 mm)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1年内,AR、CC、CL和CK细根的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22.5、253.1、197.2和162.8 g·m-2.4种林分细根总生产力大小为:AR (284.0 g·m-2·a-1)>CC (182.6 g·m-2·a-1)>CL (136.7 g·m-2·a-1)>CK (15.4 g·m-2·a-1).AR和CC春季生产力最大,CL秋季最大,CK冬季最大.CC表现为其他植物细根生产力多于目标树种,CL表现为目标树种细根生产力多于其他植物.AR和CC总细根的月生产力与各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CL的其他植物细根月生产力与月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3种更新方式下幼林细根的年生产力和年均生物量都以20~40 cm土层最大,且以0~1 mm细根占主体.采用人促更新方式的幼林细根生物量和生产力大于人工更新方式的幼林,人促更新方式更有利于增加林地有机物归还、提高土壤肥力、维持较高生产力和降低更新初期林地碳源.  相似文献   
79.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了中亚热带地区罗浮栲天然林和相邻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结果表明: 两种植被类型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为0~10 cm高于10~20 cm土层,罗浮栲天然林高于杉木人工林.在两种植被类型的两个土层中,细菌PLFAs含量均显著高于真菌PLFAs含量.两种植被类型中,细菌PLFAs含量约占PLFAs总量的44%~52%,而真菌仅占6%~8%,表明细菌在该地区两种植被类型土壤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主要由植被类型差异引起,土层深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关分析显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细菌的PLFAs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PLFAs含量与总氮、有机碳、C/N和铵态氮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0.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红豆杉种群为研究对象,在野生东北红豆杉的主要分布区设置4块标准地(50 m×50 m),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统计野生东北红豆杉的树木特征(树高、胸径、冠幅等),立地条件,林分状况等,分析野生东北红豆杉在分布地区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所调查的4个样地共有木本植物32种,隶属17科24属,草本植物53种,隶属于23科41属。不同样地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变化一致,样地C4的均匀度Pielou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余的样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示,除了样地C4的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大之外,其余3个样地都是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在4个样地中,野生东北红豆杉的重要值偏低,在群落中不占优势。野生东北红豆杉所在的群落主要以红松、长白鱼鳞云杉、紫椴等针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根据这种现象,提出了野生东北红豆杉的保护策略,为野生东北红豆杉资源的保护、繁育和利用提供了合理建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