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11.
武夷山不同林龄甜槠林水文学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不同林龄甜槠林的水文学效应的比较研究表明,由甜槠林幼林至成熟林,其水文学效应逐渐增强,杯冠截流雨量、地表枯枝落叶持水能力、林地土壤水分稳渗率、蓄水能力等指标值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地表径流量与地下渗流量则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成熟的森林植被-土壤系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巨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2.
桂东北栲树林营养元素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琦  罗天祥  庄嘉  黎向东 《生态学报》1995,15(2):155-162
具有顶极群落稳定性的亚热带天然拷树群落内不同层次、不同树种和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该群落大分利用上的多样性。通过分析主要建群树种的养分含量以及营养元素在群落中不同层次和树种中的积累和分配规律,提示出稳定性的养分机制。栲树的5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为1716.5kg/hm^2,其中,各元素的累积量为:N596.7P41.9,K391.4Ca538.1kg/hm^2,Mg1148.4.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究人为干扰对栲树群落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碧峰峡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碧峰峡栲树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48种,隶属60科106属。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干扰强度的加强先增加后减小,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乔木层优势种以栲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为主,灌木层物种丰富,优势种较多,草本层优势种数量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重度干扰。土壤有机碳、钾含量和含水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显著相关(P0.05)。中度干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碧峰峡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并改善土壤性质,土壤有机碳、钾含量和含水量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4.
王英姿 《生态学报》2013,33(10):3129-3137
对灵石山海拔157-842 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的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的特征及其与属性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的分布范围为(-28.806‰—-34.399‰),平均值为(-30.885±1.205)‰,叶片δ13C值与比叶面积(SLA)、叶片N含量、2年生K含量、Na含量、Mg含量、Ash(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2年生叶片Chl(叶绿素)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Ca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同叶龄Fe、Zn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1年生和2年生叶片Mn含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不同优势种植物叶片δ13C丰度差异可以反映植物生理状况的变化.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属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以米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灵石山常绿阔叶林叶片δ13C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应用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中20种植物与5种土壤因子(全氮、全磷、有机质、含水量、土壤PH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对植物影响显著的控制因子,建立了植物—土壤环境因子相关的优化模型,并就土壤因子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该方法对于处理植物种与土壤因子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情况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约150年生)、格氏挎和杉木人工林(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33年生)凋落物数量与季节动态、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与其质量的关系为期3a的研究表明。林分年均凋落量及叶所占比例分别为:格氏栲天然林11.01t/hm^1。59.70t/hm^2;格氏栲人工林9.54%。71.98%;杉木人工林5.47t/hm^2。58.29%。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1次峰值(4月份)。而杉木林的则出现3次(4或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除杉木林的Ca和格氏栲人工林的Mg年归还量最大外。N、P、K及养分总归还量均以格氏栲天然林的为最大。杉木人工林的最小。分解la后格氏栲天然林中格氏栲叶的干重损失最大(98.16%)。杉木叶的最小(60.78%)。C/N及木质素/N比值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N、水溶性化合物初始浓度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凋落物数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分解快。具有良好自我培肥地力的能力。因此。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7.
栲树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 5个栲树 (CastanopsisfargesiiFranch .)天然群体共计 188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 4 1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 385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15 7个 ,占 4 0 .78%。物种水平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0 .4 5 97,Nei基因多样度h =0 .2 96。遗传变异分析表明 ,栲树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 ,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算的分化 (Hsp_Hpop) /Hsp=0 .0 4 76 ,遗传分化系数Gst =0 .0 4 2 9,分子方差分析 (AMOVA)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群体内的变异组分占了 94 .97% ,群体间变异只占 5 .0 3%。AMOVA分析结果的显著性检验也表明 ,群体间及群体内个体间均呈现出显著分化 (P <0 .0 0 1)。  相似文献   
118.
浙江天台山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金则新 《生态学杂志》1999,18(6):10-15,32
甜槠(Castanopsiseyrei)为浙江省常绿阔叶林中主要建群种之一,常组成小片纯林。甜槠林为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是本省最常见的常绿阔叶林类型[1]。本文对分布在浙江省天台山石梁景区内的甜槠种群的结构、密度动态以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揭示该种群的生态学规律,植树造林提供科学依据。1 自然概况天台山地处浙江省东部,有关其自然概况已有报道[2],这里不再重复。本文工作地点在天台山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石梁景区内,海拔500m左右,土壤为花岗岩、砂岩、变质岩母质上发育的山地棕黄壤,土层疏…  相似文献   
119.
西南亚热带典型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南亚热带分布较广泛的两种典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四川大头茶林和栲树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树种组成,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2种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四川大头茶林和栲树林群落的乔木层分别有8和9个树种,2种林分内的优势种的密度及每公顷断面积优势明显。(2)2种林分的树种混交程度较高,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61和0.73,混交程度均在中等以上;栲树林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优于四川大头茶林;林分内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7和0.45,多数林木处于中庸状态,林分内不同径级的林木在各组成的空间结构单元内分布比较均匀。(3)四川大头茶林的平均角尺度为0.523,属于聚集分布;栲树林的平均角尺度为0.517,属于随机分布,且呈现轻微的聚集分布。研究表明,两种林分的混交度差异显著,而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差异不显著,栲树林较四川大头茶林的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20.
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65,自引:8,他引:65  
对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在不同群落发育阶段下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细根在养分归还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槠成熟林细根生物量为10.645t·hm-2,生长量为7.3715t·hm-2·a-1,分解量为4.6775t·hm-2·a-1,年周转率0.69次;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模式为单峰型曲线,生物量至34龄时达到最大值,生长量至群落郁闭阶段(58龄)达到最大值;甜槠成熟林中,通过细根死亡的N素归还量占群落年归还总量的49.5%,多于凋落物途径,P、Mg归还量所占比例为42.3%和28.9%,略低于凋落物途径;K、Ca归还以降水淋溶为主,其次是凋落物途径,而细根途径仅占总归还量的19.3%和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