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桂林漓江沿岸植物区系特点及其与景观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04,24(6):508-514
桂林漓江沿岸原生植被受破坏严重 ,植物区系为次生性质 ,其特点 :( 1 )种类丰富 ,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 80 8种 ,隶属于 1 5 6科、483属 ;( 2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份复杂 ,可将 45 4个种子植物属归为 1 4个类型 ,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 ,温带类型次之 ,中国特有属 6个 ;( 3 )植物区系岩溶特性明显 ,属于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岭南山地地区的一个小区。植物景观是桂林漓江沿岸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在各类植物群落的外貌和一些重要植物种类的花、果和叶色的季节性变化上。现存的主要植物群落以次生藤刺灌丛为主 ;少见尚存的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独有的喀斯特硬叶常绿阔叶林 :以乌冈栎为建群种的山顶矮林 ,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地区罕见的残遗植被类型 ,在构成景观和科研上均有特殊意义。沿河岸分布的植物是最吸引游人注意的重要景观 ,形状各异的灌丛、杂木林、竹林和农田植被等都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2.
冉家路口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原料全部就地选取河滩砾石,以锤击法生产石片。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砍砸器和刮削器是主要类型,其它有凹缺器、薄刃斧、手镐、两面器和石球等;石器毛坯以石片为主,占80.5%;石器采用锤击法加工,以单向加工为主,另外有少数错向和双面加工,器型比较稳定;石器类型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同时呈现较强的石片工业特点。地貌对比和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冉家路口遗址的时代处于中更新世晚期,属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相似文献   
103.
描述上扬子区鄂西和湘西中及晚奥陶世桨肋虫类三叶虫Hexacopyge的 5个种 ,包括 2新种 ,即H .turbiniformis和H .yichangensis;讨论Hexacopyge的定义及其与相关属的关系。Hexacopyge在区内分布广、演化快 。  相似文献   
104.
海南岛保亭县毛感乡南兵至南好公路边南好组以往被确认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著者最近在该剖面南好组中发现兰多维列世特里奇期晚期 (LateTelychian)Xi nanospirifer腕足动物群和三叶虫Latiproetuscf.latilimbatus,证明久归于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的地质时代应改归于早志留世 (Llandoverian) ;海南岛地区在早志留世明显属于扬子地台区的范畴 ;从地质时间上还暗示南好组与其下伏的足赛岭组不可能存在角度不整合接触 ;  相似文献   
105.
以萼内分裂繁殖为主的十字珊瑚类在我国扬子区广泛分布于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的香树园组、雷家屯组、石牛栏组及宁强组等,层位稳定,演化迅速,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文章对我国扬子区发表的志留纪十字珊瑚类属种进行系统整理和修订,十字珊瑚亚科(Stauriinae)分为7属:Ceriaster Lindstr6m,1883,Eostauria Heet Li,1983,Massparaceriaster Tanggen.nov.,ParaceriasterY.X.He,1980,Stauria Edwards et Haime,1850,Cystostauria He et Li,1983和Parastauria He et Li,1974,同时讨论7属的属征,并对一些种群进行归并。此外,描述采自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的十字珊瑚6属8种,其中1新属,3个新种,它们是:Massparaceriaster Tanggen.nov.,Eostauriastauriata Tangsp.nov.,Paraceriastermicropora Tangsp.nov.和Paraceriasterbaishaensis Tangsp.nov.。  相似文献   
106.
都江堰地区三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于2000年9月~12月,在都江堰地区对原生林和次生林中3种优势壳斗科(Fagaceae)植物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基于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测定的种子虫蛀率、种子存活率、脊椎动物捕食率和种子发霉率的估计方法.结果表明①种子雨持续时间较长,3种壳斗科植物种子雨的高峰期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略有差异;②3种壳斗科植物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平均密度不大.在原生林,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抱树(Q serrat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u)种子下落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 3±3.85个/n2,6.5±17.43个/m2和1.9±5.21个/m2;而在次生林则分别为2.4±3 47个/m2,6.5±13.55个/m2和0 3±1.35个/m2;③土壤种子库中,栓皮栎在原生林中没有存留完好的种子,而在次生林的落叶层中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0 15±0.37个/m2); 树在原生林和次生林中都存留有少量完好的种子(分别为0.20±0.70个/m2和0.10±0.31个/m2)和少量萌发种子(分别为0.50±1.82个/m2和0.20±0 89个/m2);但在土壤中未发现有栲树的种子.绝大部分的种子存留在落叶层,而存留在0~2 cm和2~10 cm土层中的种子极少;④定量测定了发霉、虫蛀和脊椎动物捕食对2种壳斗科植物种子命运的影响,发现脊椎动物捕食是影响种子库的主要因子;虫蛀率虽增加种子的发霉率,但同时也减少脊椎动物捕食率;种子较大的栓皮栎种子的存活率低于种子较小的树种子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7.
横断山地区石炭纪和二叠纪有孔虫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横断山地区石炭纪和二叠纪海相沉积分布非常广泛,在早石炭世杜内期至晚二叠世各沉积中均含有大量有孔虫化石,其中尤以维宪期和长兴期沉积中的有孔虫化石最为丰富和保存极佳。本文描述了较为常见和特征的分子共11科30属65种,其中8个为新种,根据分析和比较,横断山地区石炭纪和二叠纪有孔虫动物群的组合面貌和特征与我国华南地区同期地层中所见有孔虫动物基本一致,同属“南方型”生物群,同时也与特提斯海域同期地层中有孔虫动物群非常近似,因此可以说明横断山地区当时的海水不仅与我国华南海域及特提斯海域都是相通的,同时都繁衍着大致相同的有孔虫动物群,它们均生活在温暖和盐度较为正常的浅海水域中。  相似文献   
108.
The golden mussel, Limnoperna fortunei, is an invasive freshwater bivalve.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o Argentina, it had caused damage to the native fauna as well as economic damage to industries of the region. Here, we describe the growth of L. fortunei in a natural temperate environment in Argentina. Age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al progression method. The constants in the von Bertalanffy growth model were adjusted by an iterative algorithm. Three annual cohorts had similar growth rates. The estimated t 0 for each cohort showed a temporary displac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spawn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09.
Dark Dune Spots (DDSs) are transitional geomorphologic formations in the frost-covered polar regions of Mars. Our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s and arrangements of subsequent stages of DDSs into time sequence revealed their: (i) hole-like characteristics,(ii)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from the bottom of the frosted layer till the disapperance of the latter, (iii) repeated (seasonal and annual) appearance in a pattern of multiple DDSs on the surface, and (iv) probable origin. We focused our studies on a model in which DDSs were interpreted as objects triggered by biological activity involvedin the frosting and melting processes. We discuss two competing interpretations of DDSs: development by defrosting alone, and by defrosting and melting enhanced by the activity of Martian Surface Organisms (MSOs). MSOs are hypothetical Martian photosynthetic surface organisms thought to absorb sunlight. As a result they warm up by late winter and melt the ice around them, whereby their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become possible. The ice cover above the liquid water lens harbouring the MSOs provides excellent heat and UV insulation, preventsfast evaporation, and sustains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until the ice cover exists. When the frost cover disappears MSOs go to a dormant, desiccated state. We propose further studies to be carried out by orbiters and landers travelling to Mars and by analysis of partial analogues on earth.  相似文献   
110.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主要药用蕨类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的民间访谈和集市药摊调查 ,从高黎贡山地区已纪录的 5 38种蕨类植物中总结、整理出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 85种 ,分属 2 7科 ,4 4属。本文主要对其中对 17种常见药用蕨类植物的药用功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