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童敏  伍贤平  陈军  刘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3):212-215,I0006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B、C组均予常规护理,C组于术后3 h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共3疗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第1~6周末,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第6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以40 g/L多聚甲醛行心室-主动脉灌注,取脊髓损伤区标本,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改变情况。结果 B、C两组大鼠术后第1~6周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C组在3~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B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1、3周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术后1、3周低于A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5、6周低于B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C组较B组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含量(NSE)的影响。方法: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氧疗、支持、对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磷酸肌酸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后12h内给予磷酸肌酸治疗1g/d),另外同期住院的新生儿湿肺和黄疸患儿14例为正常对照组。均与生后48h和生后10天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并于生后第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磷酸肌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生后48h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5),生后10天血清S-100B和NSE含量在常规治疗组患儿和磷酸肌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磷酸肌酸治疗组两者明显下降(※P<0.05,※P<0.05)。生后三周的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磷酸肌酸治疗组27%与常规治疗组组53%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x2=6.112,※P<0.05)。结论:磷酸肌酸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改善脑的能量代谢,降低脑损伤的程度,改善神经行为,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3.
李银平  秦俭  王晶  江利  王涛 《生物磁学》2011,(12):2273-2275
目的:研究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96例,按照入院时血乳酸值分成升高者60例,乳酸正常者36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休克、机械通气和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根据APACHE Ⅱ评分(〈15、15~24、≥25)分为3组,比较每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区别。结果:乳酸升高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明显大于乳酸正常组(P〈0.05),病死率明显上升(28.3%vs 2.7%),(P=0.005);随着APACHE Ⅱ评分增高,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休克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乳酸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S-100B蛋白和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含量(NSE)的影响。方法: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氧疗、支持、对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磷酸肌酸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后12h内给予磷酸肌酸治疗1g/d),另外同期住院的新生儿湿肺和黄疸患儿14例为正常对照组。均与生后48h和生后10天取血检测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并于生后第14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磷酸肌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生后48h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5),生后10天血清S-100B和NSE含量在常规治疗组患儿和磷酸肌酸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磷酸肌酸治疗组两者明显下降(※P〈0.05,※P〈0.05)。生后三周的行为神经评估(NBNA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磷酸肌酸治疗组27%与常规治疗组组53%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x2=6.112,※P〈0.05)。结论:磷酸肌酸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够改善脑的能量代谢,降低脑损伤的程度,改善神经行为,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129A/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入选住院冠心病患者267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用比色法测定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确定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别采用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结果:MPO129位点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07和0.893。不同基因型组间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不同基因型在Gensini评分组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基因型GG患者冠脉病变倾向于多血管病变。结论:髓过氧化物酶129A/G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相关,其不能作为预测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46.
探讨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将沃尔评分法应用于某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之中,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并提出建议加强风险预警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建立报告分析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积,分析宫腔粘连的病因,比较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二次探测宫腔粘连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50例中、重度患者中,86%(43/50)患者为宫腔操作后继发的宫腔粘连;80%(40/50)有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手术史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其宫腔评分、妊娠发生率及获活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粘连患者中,术后自然妊娠者宫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术后未妊娠者,妊娠获活胎者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妊娠未获活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偏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相似;术后宫腔评分与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宫腔粘连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急诊创伤评分(ETS)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急诊抢救提供更加合适的临床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由抢救医师依照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由抢救医师根据ETS评分进行记录判定,辅助其作出急救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情况、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分析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及抢救成功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未使用ETS评分及合并多处创伤均为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论:ETS评分可较好的判定出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利于抢救治疗,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9.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ten,TPSA)表达与微波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选择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本院)诊治的78例前列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波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微波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波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4 w,记录血清TPSA表达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微波组的总有效率为97.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 %(P<0.05)。两组治疗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低于治疗前,微波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PSA值低于治疗前,微波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8例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预后有效率与微波治疗、IPSS评分、TPSA值、临床分期、病程等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治疗前列腺炎能促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抑制血清TPSA的表达,血清TPSA表达与微波治疗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多靶点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测定入院时、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3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积分和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3水平及NIHSS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C3水平、NIHSS积分及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多靶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并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