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02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1181篇 |
专业分类
30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85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进化历史和气候条件共同影响中国木本植物花色的分布
本研究以中国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不同生活型物种花色组成的差异;(2)生物地理区、进化年龄和气候条件对不同花色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使用7673种木本植物的物种分布数据和花色信息(分为白色、红色、黄色、黄绿色、绿色和蓝紫色),并结合属级系统进化树来比较不同生活型(包括灌木、乔木和藤本)物种花色组成的差异,分析不同生物地理区、进化年龄和现代气候对花色地理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乔木和藤本植物相比,灌木具有更高比例 的由花青素着色的红色花和蓝紫色花物种。中国木本植物的花色地理格局受到区域效应和现代气候(尤其是降水和UVB辐射)的共同影响。倾向于蜂媒传粉的黄色花和蓝紫色花物种和由花青素着色、耐环境胁迫的红色花和蓝紫色花物种比例在中国西北部地区更高。绿色花物种的进化起源更早,但进化时间对花色地理格局的解释力很弱。这些结果说明中国木本植物花色的地理格局受到进化历史和现代环境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2.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已造成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的胁迫已使许多地区的群众背井离乡,另觅他乡。即便是在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一名的福建省,水土流失现象也相当严重。而地处福建西部的长汀县河田盆地区,更是以其严重的土壤侵蚀而成为中国南方红壤地区的典型水土流失区。 相似文献
23.
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深入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资源格局和研发因地制宜的水-土-生治理技术是"十三五"石漠化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2300)针对槽谷区特点,锁定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五个关键技术,从过程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3个层面解剖区域水/土/生物资源分布格局与地质地貌之间的关系,阐明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因地制宜地研发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地上/下流/漏失阻控与生态恢复技术;研发野生砧木及经济树种互作效应与优化配套技术,构建槽谷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模式并示范推广,为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问题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4.
豌豆核基质结合区的分离及其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豌豆基因组中分离出一段具有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特征的DNA序列,与已知序列相比,获得的序列中部缺失了115bp的重复序列.重复序列上、下游两段序列与已知序列相对应的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具有A-box,T-box和TATAAA等典型的MAR序列特征.为验证此DNA序列的功能,以β-葡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基因(uidA)作报导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了烟草.GUS定量检测表明,由于此DNA序列的存在,uidA基因的平均表达水平提高了2倍,最高的单株可达6倍.上述结果表明,该DNA具有MAR序列的特征序列,并且具有增加转基因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25.
肾缺血增强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电话动和Fos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7只切断两侧缓冲神经的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肾缺血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巨细胞旁外侧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左肾动脉阻断后,28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11.40±1.08增至21.1±1.74spikes/s(P<0.001),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2)在17个放电单位中,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8-phenyltheophylline,10mg/kg)可明显抑制肾缺血的兴奋效应(P<0.05);(3)肾缺血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的Fos蛋白样免疫反应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4)预先应用8-苯茶碱可明显减弱肾缺血所激活的Fos蛋白表达反应(P<0.05).以上结果提示肾缺血增强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和Fos蛋白表达,而此作用可能与肾脏缺血所产生的腺苷激活肾内感受器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鉴定肝癌细胞系HepG2中survivin异构体(survivin variant,SVV variant)并构建其真核表达栽体.方法:提取HepG2细胞总RNA,根据Gen-Bank内survivin 3个异构体核苷酸序列设计3条引物对其进行鉴定;设计含有BamH I和Xho I双酶切位点的SVV-3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SVV-3完整编码区,扩增产物用BamHI和Xho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栽体pcDNA3.1中,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HepG2细胞表达SVV-3、1,SVV-3表达尤为丰富.对SVV-3克隆测序,与Gen-Bank报道完全一致.结论:成功鉴定出HepG2表达SVV-3、1,构建了SVV-3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7.
兔痒螨和水牛痒螨第二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水牛痒螨株和兔痒螨株的分类地位,采用 PCR 技术扩增了四川水牛痒螨株和四川兔痒螨株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并与 GenBank 中注册的 5 个国外痒螨株的同源基因进行了比较。序列分析发现: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的序列长度分别为 277 bp 和 281 bp,两序列间存在多处转换、颠换和缺失。四川水牛痒螨株同四川兔痒螨株间及国外痒螨分离株间的 ITS-2 基因同源性较低(87.1%~88.0%); 而四川兔痒螨株与国外痒螨分离株的同源性较高(95.5%~100.0%)。用痒螨 ITS-2 基因构建的 MP,NJ,ME 及 UPGM 树中,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在不同的系统树中其位置比较固定,且两者相距均较远。根据痒螨 ITS-2 基因同源性分析和系统树构建结果以及其他已报道的相关证据,作者认为:兔痒螨株和水牛痒螨株可能为痒螨属 Psoroptes 中两个不同的种,兔痒螨分离株为马痒螨 P. equi ;而水牛痒螨株与来自兔、山羊、绵羊和黄牛等痒螨株亲缘关系较远,可能为痒螨属中的另一个独立有效种。 相似文献
28.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相似文献
29.
30.
皖南汉族的趾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皖南地区520例汉族大学生的趾纹进行了调查分析,计算出了各型趾纹频率、趾纹组合、趾嵴纹计数等项参数。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侧别和不同人种间的差异,分析了趾纹类型和趾嵴纹计数在各趾的分布特点,并对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Abstract: The authors inverstigated and analysed the toe prints of 520 cases of good healthy students in Wannan area of Aahui, and calculated the frequency of various toe patterns, combinations of toe patterns, toe ridge counts (TRC) and so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es, sides and reces were compared.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 of toe patterns and toe ridge count on every toe were analysed. The different caus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