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外源DNA和Bt基因导入棉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外源DNA和Bt基因导入棉花的分子育种原理、方法,以及在棉花品种改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棉花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蝎抗昆虫毒素基因病毒距生物杀虫剂“任重道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永华  赵菁 《生命科学》1996,8(3):37-39
由于害虫对化学农药日趋增强的抗药性,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粮食经济作物的逐年减产.与此同时,对化学农药的滥用又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而,人们期盼着新型高效无污染化学农药取代物能早日问世.朝着这一目标,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类选择性抗昆虫毒素的基因转接入病毒中,进而开发出新型的商用病毒生物杀虫剂是当前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和工业产业界较关注的一个动向.本文就英国学术界围绕着新建蝎毒素基因病毒杀虫剂的应用前景的争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3.
26株Vero细胞毒素(VT)阳性大肠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中14株与EHEC探针杂交阳性,按Levine等的标准判定属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菌(VTEC),其血清型为O157:H73株(血便2株,脓血便1株),O257NM3株(血便1株,腹泻牛便2株),O29样便1株);其余12株虽VT毒素阳性,但EHEC探针阴性,按标准判定尚难确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的微囊藻属及其它几个属中的某些种或品系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这类蓝藻是产生淡水水华的主要生物,因而使得大量水体中有微囊藻毒素存在。这类毒素的一般结构为环(D一丙氨酸一L-X一赤一p甲基一D一异天冬酸一L-Y-Adda-D一异谷氨酸一N一甲基脱氢丙氨酸),X.Y为两种可变氨基酸,已发现五十多种异构体,其中存在较多,毒性较大的是LRYR,RR,L,Y,R分别为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MacXintosh等人首次发现微囊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随后两阶段致癌实验证明微囊藻毒素有极强的促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5.
Mulo  G 王稳地 《生物数学》1997,1(4):16-29
本文研究两个描述种群和毒素相互作用的种群模型的渐近性态。在有种群扩散和毒素扩散的假设下,建立了种群一致持久的条件。  相似文献   
26.
27.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玉米大斑病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国内外自七十年代以来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对生物技术育种进行了尝试并先后在烟草抗黑胫病、甘蔗抗眼斑病等病害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成功。抗病诱变育种就是用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一致病毒素(Pathototxin)来筛选和处理寄生植物的愈伤组织即给予一定的选择压力最后筛选并获得抗病的后代。  相似文献   
28.
我国毒素研究和利用的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9.
麻疯树毒素的分离及其某些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磷酸盐缓冲液萃取,硫酸铵盐析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后,从麻疯树种子分离出三个蛋白组分。其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4000、27000和9500道尔顿;等电点分别为8.1、8.8和8.8.它们在紫外区呈现典型的蛋白吸收光谱。组分Ⅰ毒性最大,小鼠腹腔注射半致死量(LD50)为6.39mg。  相似文献   
30.
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毒腺外组织甚至卵粒中也存在毒性成分。研究毒腺外的毒素不但可以加深对蜘蛛毒素的了解,而且可以发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毒素分子。为了探究间斑寇蛛卵粒中低丰度表达的蛋白质类毒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间斑寇蛛卵粒转录组中挖掘出一条编码多肽毒素的基因序列,利用基于3′-RACE和巢式PCR的策略成功克隆并异源表达了该基因。表达的多肽毒素命名为间斑寇蛛卵粒毒素-Ⅵ(Latroeggtoxin-Ⅵ,LETX-Ⅵ)。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表明,LETX-Ⅵ能抑制ND7/23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电流和促进PC12细胞多巴胺的释放,但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和真菌不显示明显的毒性,说明LETX-Ⅵ是一种哺乳动物特异的神经毒素,在神经生物学研究工具试剂和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