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描述了产于湖北神农架的川鄂獐耳细辛1个新变型―――重瓣川鄂獐耳细辛( Hepatica henryi Steward f. pleniflora X.D.Li et J.Q. Li),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为花冠重瓣。  相似文献   
102.
由于卢氏凤仙花Impatiens lushiensis Y.L.Chen[=Impatiens heterosepala S.Y.Wang(1988)non J.D.Hook.(1924)]的主模式和副模式全部遗失,在此指定了卢氏凤仙花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3.
以化香树果序为原料,60%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对总黄酮的传质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平板模型,以Fick第二定律为基础,建立了化香树果序总黄酮提取的动力学方程,求得了速率常数、活化能、相对萃余率等一系列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化香树果序总黄酮提取工程放大和深入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椿叶花椒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椿叶花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99.99%。椿叶花椒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2-壬酮,芳樟醇,β-水芹烯。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果梅(Prunus mume Sieb.et Zucc.)雌蕊分化进程及其败育机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不同时期果梅品种‘龙眼’(‘Longyan’)和‘大嵌蒂’(‘Daqiandi’)花芽纵切面的解剖结构,并对2个品种不同时期花器官发育状况、花芽百分率、花芽纵径和横径以及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雌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末期及盛花期,品种‘龙眼’的不完全花比例均显著小于品种‘大嵌蒂’,其中,盛花期‘龙眼’不完全花比例仅为5.0%,而‘大嵌蒂’不完全花比例高达76.3%.品种‘龙眼’雌蕊分化过程经历未分化期、分化初期、分化期及分化末期4个阶段,且最终有95.0%的花芽在分化末期能顺利形成完全花;品种‘大嵌蒂’雌蕊分化过程则包含未分化期、分化初期、分化期、解体期、解体后修复期和分化末期6个阶段,且仅有23.7%的花芽能形成完全花.雌蕊分化的不同阶段2个品种花芽纵径和横径的变化与其分化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龙眼’完全花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品种‘大嵌蒂’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淀粉含量则低于后两者;品种‘大嵌蒂’不完全花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淀粉含量则最高,与2个品种的完全花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大嵌蒂’的花芽在12月中上旬停止伸长生长、雌蕊分化停滞直至逐渐解体,这一时期即为品种‘大嵌蒂’雌蕊败育的关键时期;导致果梅雌蕊选择性败育的原因可能与花芽中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s Horn.)和花菖蒲(I.ensata Thunb.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107.
刘桂珍  刘纪青  廖朝峰  周国波 《生物磁学》2011,(14):2767-2769,2782
目的:建立肾衰康浓缩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鉴别肾衰康浓缩丸中大黄、丹参;采用HPLC-ELSD对制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柱温:28℃,漂移管温度:42℃,氮气:355kPa。结果:大黄、丹参的TLC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1.0μg-1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为1.73%(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肾衰康浓缩丸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109.
易同培  杨林 《植物研究》2006,26(6):641-643
绵竹榆的花秋季开放,翅果柱头面被毛,其两侧的翅较果核为窄,果核位于翅果上端接近缺口处,与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相似,但树皮深灰色,不规则鳞块状浅裂,叶片先端渐尖,花被片裂至基部,宿存,边缘上部生纤毛,翅果狭椭圆形,中部最宽,向两端渐变窄,果梗与花被等长,长约2 mm,果序梗长约1 mm,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0.
测量了林下与全光下地枫皮的叶片形态和光合-光响应曲线,探讨光强对地枫皮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与全光下地枫皮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强的响应趋势均基本一致,但全光下的Pn、Gs和Tr值较高,林下WUE值较高。全光下地枫皮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极显著高于林下,但弱光下的量子效率无显著差异;林下地枫皮的叶长、叶宽、干物质重、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叶片形态参数均极显著大于全光。推断地枫皮为耐阴性较弱的阳生植物,其光合能力和光饱和点较低,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反应;全光下地枫皮叶片狭小降低了吸光面积,有利于避免过高光强对叶光合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