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9篇
  免费   1960篇
  国内免费   136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728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548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811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24篇
  1976年   17篇
  197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良性卵巢囊肿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的双极电凝止血法,观察组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以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变化,采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月经和妊娠情况,并且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正常以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E2、LH及FSH水平较术前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2、LH及FSH水平较术前变化较小,仅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E2、LH及F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率与治疗后距妊娠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乳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在预防化疗引起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10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化疗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包括术后辅助化疗)为研究对象,比较HBs Ag阴性138例和HBs Ag阳性50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在HBs Ag阳性患者中,预防性使用(21例)与未预防性使用(27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的差异。结果: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乳腺癌患者中,HBs Ag阳性患者(31.25%)与HBs Ag阴性患者(16.67%)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4.62%)与未预防性使用(25.93%)拉米夫定,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s Ag阳性患者较HBs Ag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合并乙肝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处于初治诱导缓解治疗阶段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患者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 L,1次/天,共28天;对照组48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治疗前后造血系统、T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89.6%,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14天及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疗结束后1周,治疗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CD3-CD19+含量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化疗所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抑制,而且能够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化疗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标记物(HBV-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04例乙肝患者HBs Ag、HBe Ag、HBc Ab、HBs Ab、HBe Ab5种HBV-M;用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等肝功能指标,对三者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HBs Ag、HBc Ab、HBe 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及载量均大于其余组(P0.05);HBe Ag含量、ALT浓度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48,P0.05)、(r=0.36,P0.05);AST、CHE与HBV-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之间AS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M、HBV-DNA与肝功能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HBe Ag阴转不代表病毒复制停止,HBV-DNA也不能完全反应肝损害程度,临床应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静脉血栓是一种高复发风险和高致死率的疾病,其形成和复发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可针对静脉血栓经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复发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结合表达谱数据和人类信号网络,设计差异模块筛选策略,通过功能分析、差异表达分析和已知血栓相关基因及药物靶基因的互作关联研究,获得与静脉血栓复发相关的显著差异模块。结果:最终获得8个与静脉血栓复发密切相关的显著差异模块,评估了华法令治疗静脉血栓的效能,提出了联合用药的3种可能途径。结论:应用本文提出的整合筛选策略,能识别与静脉血栓复发相关的模块,探究静脉血栓复发的分子机制和评估华法令的治疗效能。还提供了潜在的联合用药途径,这对治愈血栓、防治血栓复发及复发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下的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入组60例需要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异丙酚组(30例)使用异丙酚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入组患者在基线期及MECT治疗8次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连线测验A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汉诺塔测试,出组时评定副反应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异丙酚组较氯胺酮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氯胺酮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异丙酚组轻,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 年10 月到2014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 例)和对 照组(23 例),在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呼吸兴奋剂、针对原发病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CPAP),观察组给予BIPAP 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 动脉血气、肺功能以及多 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2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动脉血气、肺功能和PSG 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 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Background: Nitrogen (N) deposition in the Front Range of the southern Rocky Mountains has been increasing for several decades, and has exceeded the critical load for several ecological metrics.

Aims: Our objective was to predict potential future ecological changes in alpine zones in response to anthropogenic N deposition based on a review of research from Niwot Ridge, Colorado.

Results: Empirical observation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plant, algal and soil microbe species compositions are changing in response to N deposition, with nitrophilic species increasing in abundance. Biotic sequestration of N deposition is in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greater nitrate production, leading to the potential for acidification and base cation loss.

Conclusions: Changes in biotic composition in both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ecosystem functioning, including a lower capacity to take up and neutralise the acidifying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N, increasing phosphorus limitation of production i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systems, and shifts in rates of N and carbon cycling. Continued elevated N deposition rates coupled with ongoing climate change, including warmer summer temperatures and lower snow cover of shorter duration, will influence the ecological thresholds for biot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We suggest that these thresholds will occur at lower inputs of N deposition under future climate change, meriting reconsideration of current N critical loads to protect sensitive alpine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000.
The role of microRNAs (miRNAs) in melanoma is unclear. We examined global miRNA expression profiles in fresh‐frozen metastatic melanomas in relation to clinical outcome and BRAF mutation, with validation in independent cohorts of tumours and sera. We integrated miRNA and mRNA information from the same samples and elucidated networks associated with outcome and mutation. Associations with prognosis were replicated for miR‐150‐5p, miR‐142‐3p and miR‐142‐5p. Co‐analysis of miRNA and mRNA uncovered a network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PP) that paradoxically favoured expression of miRNAs opposing tumorigenesis. These miRNAs are likely part of an autoregulatory response to oncogenic drivers, rather than drivers themselves. Robust association of miR‐150‐5p and the miR‐142 duplex with good prognosis and earlier stage metastatic melanoma supports their potential as biomarkers. miRNAs overexpressed in association with PP in an autoregulatory fashion will not be suitable therapeutic targ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