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早期胚胎显微注射是目前获得转基因家蚕Bombyx mori的主要途径。显微注射操作对蚕卵的损伤导致注射后的蚕卵孵化率降低, 是家蚕转基因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对不同卵龄的蚕卵进行了开孔或注射实验, 并对产后5 h的蚕卵上背侧、 腹侧、 前极、 后极和中央等5个不同的位置进行了开孔实验, 调查了卵孵化率和体形异常蚕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 较早卵龄期的注射或从蚕卵背侧的注射可以获得高的孵化率。腹侧注射产生大量的体形异常蚕而背侧注射的蚕完全正常。通过调整注射时期和注射位置避开上述影响可以减少死卵和畸形蚕, 提高孵化率。本研究为改进家蚕转基因操作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在不同的寄生状态下,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不同的寄生因子可引起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脂肪体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显微和亚显微形态结构显示: 假寄生后多分DNA病毒和毒液对脂肪体结构的完整性没有显著影响,但细胞内脂质体变得小而密集,线粒体和内质网丰富,并有糖原积累; 正常寄生后,脂肪体结构被破坏,多数线粒体内嵴紊乱,脂质体也变得不规则,特别是当幼蜂完成在寄主体内发育时,寄主体内几乎无完整脂肪体存在。与此同时,同批未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发育到4龄末期时,体内脂肪体细胞发育正常,已开始向蛹期细胞形态转化,细胞内脂质体很大,细胞器数量较多、糖原积累丰富, 而且部分细胞已成为游离态细胞。由此证明,寄生蜂携带的寄生因子,如多分DNA病毒、毒液、畸形细胞和幼蜂等,均对寄主脂肪体结构的改变产生影响,但程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3.
芒果畸形病是芒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镰孢菌侵染引起,其中以Fusarium mangiferae为主要致病菌.该病害诊断困难,且难于有效控制,因此,一旦发生则对芒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50条已知引物中筛选得到一条目的引物UBC 888,该引物可稳定扩增出大小为479bp的F. mangiferae特异性条带(GenBank Accession No. KJ526382).根据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序列设计引物,成功地将ISSR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并获得一对SCAR特异性引物(W342,W1772)和一段大小为1 376bp的特异性扩增片段(GenBank Accession No. KJ526383).通过优化特异性引物扩增条件,获得最适退火温度,构建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 mangiferae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此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可检测真菌DNA的含量最低为10pg,适用于F. mangiferae和田间带菌芒果组织高灵敏度快速检测,为芒果畸形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预防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对比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46例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纽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及后凸矫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后凸畸形矫正方面优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PTU每天300 mg口服,对照组确诊后未能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而自行停药,或拒绝PTU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TT3、TT4、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或流产、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月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甲亢、转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的PTU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亢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危害,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畸形率无显著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对PAX3基因和PAX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更多的了解该基因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PAX3与神经管畸形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AX3基因的基因结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PAX3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PAX3蛋白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以及PAX3蛋白所调控和影响的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PAX3基因有9中可变剪切形式,编码区存在14个SNP位点,其中错意突变13个,移码突变1个。PAX3蛋白由47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52968Da,PAX3蛋白可能调控和影响151个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与PAX3基因存在相互作用的基因和与PAX3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多数与发育相关。结论:通过对PAX3基因和PAX3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其相应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个月后侧貌软硬组织的角度和厚度、软硬组织标记点到垂直参考线的距离及随访6个月后上下颌中切牙牙根体积和根长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上下颌中切牙的根颈部与根体部体积减小量及减少百分比。结果:随访6个月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上唇缘点垂直参考线(UL-VRL)、鼻唇角(NLA)、上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UI)、上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UL'')较治疗前升高,MLA、鼻下点前下交角(MP-SN)、L1-SN、下唇缘点垂直参考线(LL-VRL)、Pog-VRL、颏唇沟点矢状面距离(DBs)、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软组织颏前点矢状面距离(DPos)、下中切牙点矢状面距离(DLI)、下唇缘点矢状面距离(DLL'')、颏前点至鼻根点一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Po-NB)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6个月后,上中切牙牙根总体积、牙根顶端体积高于下中切牙(P<0.05);根颈部上中切牙、下中切牙体积变化和体积减少百分比均低于根体部(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改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侧貌软硬组织,但可导致患者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表达状况,以探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的机制。方法:在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的动物模型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方法,检测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在神经上皮细胞及周围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同时利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HSP70 mRNA和HSP90 mRNA在神经上皮细胞及周围间充质细胞中的转录状况。结果:高温处理后2h,鼠胚神经上皮细胞及周围间充质细胞HSP70、HSP9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8h和16h的表达达到高峰,24h后与对照组水平一致。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高温处理后2h神经上皮细胞及周围间充质细胞中出现HSP70 mRNA及HSP90mRNA杂交阳性信号,8h阳性信号最强,16h后阳性信号减弱,至24h后未见阳性信号。结论:高温可引起神经上皮细胞及其周围间充质细胞HSP70和HSP90应激性表达,这可能是胚胎受到高温作用后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术后顽固性脑水肿发生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总结432例颅内病变经伽玛刀治疗患者,发生顽固性脑水肿87例,以年龄,性别,病灶部位,90%病灶容积的边缘剂量,病灶的平均直径,病灶与正常脑组织的关系作为影响因素,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顽固性脑水肿的相关性。结果:伽玛刀治疗术后顽固性脑水肿的总发生率20.1%,其中以脑内动静脉畸形发生率最高,达41.9%;脑水肿发生率与年龄,病灶部位,90%病灶容积的边缘剂量,病灶平均直径,病灶与正常脑组织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伽玛刀治疗术后顽固性脑水肿发生率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