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Theory predicts that risk taking should be influenced by external (e.g., season) and internal (e.g., breeding condition, sex, and body mass) condition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se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a potentially risky behavior: exploration of a novel environment. We conducted repeated open‐field tests of exploration in a common forest rodent, the yellow‐necked mouse Apodemus flavicolli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the exploration did not vary with the season (spring vs. fall) or the reproductive status of the tested animals. Also unexpectedly, there wa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and exploration: animals with intermediate body mass tended to have the highest exploration tendencies. Males were more exploratory than females. Finally, even after adjusting for the effects of body mass and sex, individuals exhibited consistent, repeatable differences in exploration tendencies (“behavioral types” or “personalities”).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ertain broad generalizations an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isk taking depends on details of species‐specific biology.  相似文献   
382.
研究了泡椒凤爪生产流程中微生物污染来源、60Co-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及不同剂量处理的产品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泡椒凤爪微生物污染主要途径是泡制和包装环节,这是产品卫生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60Co-γ射线对产品中微生物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能显著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辐照剂量为6 kGy时,产品在30℃、20℃、10℃温度条件下保藏,保质期比对照分别延长了53 d、120 d和180 d。  相似文献   
383.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4.
大脑神经回路高度有序的神经元活动是高级脑功能的基础,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结是神经回路的关键功能节点。神经突触根据神经元活动调整其传递效能的能力,亦即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神经回路发育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基础。其异常则可能导致如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神经疾病。将介绍这两种疾病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聚焦于相关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治疗手段等进展。  相似文献   
385.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发病年龄,AD可分为早发性(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和迟发性(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两种,两者均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知3个致病基因导致家族性EOAD的发病: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早老素1基因(presenilin 1,PSEN1)和早老素2基因(presenilin 2,PSEN2)。而近年来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等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者相继发现并报道了一系列影响LOAD易感性的风险基因多态性位点。试对上述AD相关致病基因和主要风险基因加以简要介绍,深入探索这些基因的功能有助于对AD病理生理机制的认知。  相似文献   
386.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病理学改变包括神经元变性、丢失引起的脑萎缩,神经细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及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A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就AD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7.
‘黄金梨’果肉硬化症的果实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金梨’硬化症病果和正常果为试材,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比较了硬化症病果果肩部(SE)、果顶部(CE)以及正常果果肩部(CKSE)和果顶部(CKCE)的表皮及果肉的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CKSE和CKCE的角质层薄,随表皮细胞的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单宁细胞层平均为3-4层;SE和CE的角质层和单宁细胞层细胞相对较厚。‘黄金梨’的表皮层和单宁细胞层细胞的横径长度均大于纵径,但CE和SE的纵/横比值均高于CKSE和CKCE,说明病果的细胞形状发生了变化,逐渐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尤其是硬化症症状严重的果顶部。果肉硬度大小依次是CE〉SE〉CKCE〉CKSE:CKCE、CKSE和SE果肉中石细胞团直径较CE大;CKSE和CKCE的团围薄壁细胞的长度比SE和CE的长。  相似文献   
388.
目的制备小鼠脑脊髓炎病毒(TMEV)标准血清,建立ELISA检测方法,实现一种病毒多种检测方法的比对研究。方法用TMEV感染3周龄SPF级BALB/c小鼠,制备免疫用抗原。分别在0、7、14d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免疫SPF级6-8周龄BALB/c小鼠,免疫血清用IFA、IEA法进行鉴定;TMEV感染BHK-21细胞,制备EHSA抗原,确定酶结合物、抗原和标准阳性血清的最佳工作浓度,建立TMEVEHSA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制备TMEV免疫血清,以IFA、IEA测定血清效价分别为1:640和1:320,与痘苗病毒、小鼠肺炎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和呼肠孤病毒-Ⅲ型均无交叉反应;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确立了各种试剂的最佳工作浓度,其中酶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0,抗原为2.5μg/mL,阳性参考血清为1:200;EHSA检测灵敏度为1:3200。板内特异抗原、正常抗原平均变异系数为4.67%和5.7%,板间为4.39%和7.61%。稳定性实验相对偏差均小于20%。结论本研究制备的TMEV免疫血清可作为血清学检测方法中的标准质控血清;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强,可用于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血清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389.
研究丙戊酸钠(sodiumvalproate,VPA)对抗鱼藤酮(Rotenone)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作用及线粒体机制。以l,10μmol/LVPA预处理SH-SY5Y细胞3h,再加入400nmol/LRotenone作用24h。MTT法检测与相差显微镜观察相结合,分析VPA对抗Rotenone损伤的作用;JC-1染色法与Mito-Tracker染色法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数量的变化;Clark氧电极法检测细胞呼吸功能;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的含量;并在离体线粒体上观察VPA对Ca^2+诱导的线粒体肿胀的影响。结果发现,1,10p.mol/LVPA预处理SH.SY5Y细胞3h可对抗400nmol/LRotenoneI起的细胞损伤,并且可以提高损伤细胞中线粒体的膜电位,增加线粒体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增强损伤细胞的呼吸功能,降低细胞中ROS的含量,但VPA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离体的线粒体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由此,VPA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线粒体功能和数量、从而改善细胞功能有关,这为其应用于帕金森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0.
目的:研究汉族人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与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用酚/氯仿法从65例PD患者和5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斑点杂交方法对PD患者和对照组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G1719A,G4580A,C7028T,G8251A,G9055A,A10398G,A12308G,G13366A,C13708T,G16391A)和单倍型进行检测。结果:PD组G1719A突变5例、G9055A突变2例、C13708T突变4例,对照组G1719A突变1例,2组的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组H单倍型54例(83.1%),其他11例(16.9%);对照组H单倍型49例(98.0%),其他1例(2.0%)。结论:10398G不是汉族人散发性PD发病的易感因子,也没有保护作用;不宜用H、I、J、K、T、U、V、w和x等9个mtDNA单倍型来评估汉族人散发性P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