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478篇
  国内免费   895篇
  36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声波刺激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分别先固定作为交变应力的声波的频率或强度这两个参数中的一个,而改变另一个指标的值,用声波刺激木本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茎段的愈伤组织,并测定对比声波处理前后其ATP含量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声波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的含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或抑制的双重效应,适度的声场刺激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能量代谢水平,其中,最适的声波频率为1000Hz,最适声强为100dB左右 。  相似文献   
62.
为确定呼伦贝尔草原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利用的最佳刈割制度,于2019—2021年在呼伦贝尔草原开展刈割时间(7月31日、8月10日、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留茬高度(3、9、15 cm)及两者交互作用对草原群落特征、牧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较晚时间刈割和低留茬刈割会降低翌年群落高度和盖度;低留茬刈割降低翌年地上部分生物量,但刈割时间对其影响不显著。禾草、莎草相对生物量随刈割时间的延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杂类草则与之相反,而豆科植物无明显变化。低留茬刈割在当年能够获得高的干草产量,但翌年的干草产量显著下降;8月30日,留茬3 cm刈割时干草产量达到最高值(469 g·m-2),高于最低值361.5%。牧草品质中粗蛋白含量在8月30日刈割时亦达到峰值,高于最低值约6.5%,且在高留茬刈割下含量更高;酸、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刈割时间延迟逐渐升高,9月9日刈割高于7月31日8.0%、5.9%,并且随留茬高度增加而降低。呼伦贝尔草原刈割制度设置为留茬高度9 cm左右、8月20—30日刈割为最佳,但需更长期的刈割试验观测才能得到更可靠、更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3.
采用苔酚蓝-生淀粉法从贵州遵义百年磨坊的磨盘下的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生淀粉降解能力的丝状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和ITS核苷酸序列比对确定该菌为Rhizopus microsporusvar.chinensis。本文首次报道了由Rhizopus microsporus var.chinensis产生的生淀粉酶。通过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生淀粉酶拥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和较宽的pH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于2010年5-9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调查了道路和放牧2种因素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分布与密度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鼠类低密度期(<60只·hm-2)和垂直于道路方向上,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布氏田鼠相对密度逐渐降低;草场放牧活动使布氏田鼠密度增加.可见,道路、放牧等人类干扰影响鼠类的相对密度及其时空分布,而鼠类也对人类干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  相似文献   
65.
石香薷挥发油对流感A3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估了MCMVO体内外抗流感A3 病毒作用。在Vero细胞中测定MCMVO对流感A3 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在鸡胚中检测对流感A3 病毒血凝效价的抑制作用 ;在小白鼠体内测定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 ,MCMVO在浓度大于 4.9mg/L时能有效抑制流感A3 病毒所致Vero细胞CPE。在 9日龄鸡胚中浓度为 5 0 0mg/L ,2 5 0mg/L和 5 0mg/L的MCMVO能使流感A3 病毒血凝效价由 1∶12 80分别下降到 1∶2 0 ,1∶40和1∶16 0。在给药剂量在 10 0 μg/ (g·d)以上时 ,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 ,MCMVO具有抗流感A3 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6.
Wood betony, Orobanchaceae (Pedicularis canadensis) and bastard toadflax, Santalaceae (Comandra umbellata) are two root‐hemiparasitic plant species found in tallgrass prairie communities.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are interested in utilizing these species as “pseudograzers” in grasslands to reduce competitively dominant grasses and thereby increas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quality in prairie restorations and urban plantings. We performed an observational field study at 5 tallgrass prairie site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hemiparasite abundance with metrics of phylogenetic and ecological diversity, as well as floristic quality. Although no reduction in C4 grasses was detect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hemiparasite abundance and increased floristic quality at all 5 sites. Hemiparasite abundance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t one restoration site. In a greenhouse mesocosm experiment, we investigated response to parasitism by P. canadensis in 6 speci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tallgrass prairie. The annual legume partridge pea, Fabaceae (Chamaecrista fasciculata) had the greatest significant dry biomass reduction among 6 host species, but the C4 grass big bluestem, Poaceae (Andropogon gerardii)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aboveground biomass when grown with the hemiparasite. Overall, host species biomass as a total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mesocosms, consistent with other investigations that demonstrate influence on community structure by hemiparasitic plant species. Although hemiparasites were not acting as pseudograzers,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fluence community structure in grassland restorations and remnants.  相似文献   
67.
全球变暖背景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空间变化格局及其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是探究群落稳定性响应全球变暖的关键.物种分布是多个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温度升高通过改变群落关键种的作用影响物种多样性,从而改变群落稳定性.关于草地群落稳定性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过程,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存在很大差异.该文作者结合自...  相似文献   
68.
草地利用移动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是草地放牧生态学领域兴起的主导性学说.在我国,草地利用移动性的丧失不仅是政策变化导致的,更是众多自然和社会因素叠加演进的结果.草地利用移动性的重建对于中国草地恢复和可持续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很难通过恢复传统或季节性轮牧的途径实现.我们可以依托智能围栏、牲畜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草地...  相似文献   
69.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因子是计算土壤水蚀速率以及选择适当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参数.本文以土壤侵蚀模型中的植被因子(C因子)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蚀的影响.根据6个水土保持试验项目33个小区共195个小区年的资料,计算了剌槐、柠条、沙棘、沙棘-杨树,沙棘-油松、沙打旺、红豆草、苜蓿和草木樨等9种林草植被因子值.林地植被因子介于0.004到0.164之间,以刺槐林的C值最低.草地植被因子介于0.071到0.377之间,以第一年的草木樨C值为最高.定量对比说明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优于农作物.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定量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的土壤流失速率,对于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孙世贤  卫智军  吴新宏  姜超  郭利彪 《生态学报》2016,36(23):7570-7579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Programita软件,采用Ripley's K函数和Monte Carlo随机模拟方法,对短花针茅、无芒影子草和碱韭种群点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在禁牧和过度放牧下集群分布的尺度在增加,禁牧和过度放牧两种草地利用方式下短花针茅种群的格局具有趋同的趋势;并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或者是持续放牧的影响,使得随机分布尺度在逐渐的增大,短花针茅在更大的尺度上才可能为集群分布。春季重牧+夏季重牧+秋季轻牧和全年重度放牧利用下无芒隐子草在较大尺度上才表现为集群分布,并且尺度转化的临界点在放牧的影响下有增大的趋势;重度放牧下碱韭为了适应放牧干扰逐渐向集群分布方向发展,集群分布的尺度在减小以提高种群的稳定性从而抵御过度的干扰。在不同的放牧干扰强度下植物种群具有明显的响应策略,大致表现为物种的群居性在增强,物种集群分布的尺度在减小以提高种群的稳定性从而抵御过度的干扰。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轻牧处理下种群斑块化的尺度较大,有利于群落的稳定,因此荒漠草原采用这种利用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