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为了研究在突触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磷蛋白状况,利用高分辩率的放射自显影、梯度电泳和双向电泳,以及抗CaN多克隆抗体封闭CaN磷酸酶活力等技术,并运用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对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中磷蛋白生后发育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鼠出生后(PND)3d、7d、21d、和成年磷蛋白表达有很大不同,在出生后早期对应突触主要形成时期,磷蛋白呈高表达;从PND21d开始至成年,底物蛋白磷酸化状态逐渐降低,同时研究了突触主要形成时期有显著变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它的内源底物及其在其生后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2.
赤羽病病毒核蛋白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GeneBank发表的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核蛋白基因(SmR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分离自牛体的AKAV BHK21细胞培养物中提取总RNA,对AKAV核蛋白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696bp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质粒载体中,然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报道的多株AKAV编码核衣壳蛋白(N)的SmRNA基因比较后发现,与其它株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2%~98.3%,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7.6%~100%,证实为AKV的N基因.为生产AKAV特异性核蛋白抗原、免疫血清学诊断试剂的制备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63.
荣辛未 《生理学报》2007,59(6):733-735
2007年4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为纪念冯德培先生诞辰100周年,为冯先生树立一个新铜像,并举行了一个学术报告会。其间,有同志说我跟随冯德培先生多年,邀我写一些他的事迹。这些触发我打开记忆闸门,许多往事纷涌而出。  相似文献   
264.
以往的研究表明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为基元构成的特定结构是一种很有希望的候选疫苗佐剂。为了研究增加CpG基元的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疫苗的免疫作用,在本实验中,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 S(ISS)直接肌注免疫BALB/c 小鼠,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变化,MTT法检测 T细胞增殖反应,以及用ELISA kit检测免疫鼠脾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 4和IFN γ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免疫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结果显示 pcDNA3.1 S(ISS)接种组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T细胞增殖反应以及细胞因子IFN γ的产生水平较对照组 pcDNA3.1 S和空载体 pcDNA3.1 接种组的要高。而细胞因子 IL 4 较对照组却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增加CpG基元的质粒能够增强其所诱导的免疫反应,可用于那些需要借助强有力细胞免疫来清除病原体的疫苗研制中。  相似文献   
265.
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e YF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11-115
突触的可塑性是研究学习与记忆的基础,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突触的可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和突触上;而胶质细胞的作用较少受到注意。最近的研究发现胶质细胞也参与突触的构成并影响突触的活动。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可分别通过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ATP等信号调节突触的可塑性,从而为突触的可塑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有助于阐明突触的发生以及学习与记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66.
细胞黏附和突触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G  Wu X  Tuncdemir S 《生理学报》2007,59(6):697-706
突触是神经网络中神经细胞间相互连接的基本工作单位。突触的分子构建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数十年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注意。冯德培和许多其他科学家早期在神经肌肉接头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至今,神经肌肉接头仍是一个杰出的突触标本,为我们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形成铺平了道路。近期的研究又有新的亮点,发现一组细胞黏附分子具有很强的突触发生作用,使中枢突触形成的分子机制更加明朗。本文综述了这些表达在非神经细胞里能引起中枢突触形成的细胞黏附分子的功能与特性。  相似文献   
267.
牛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自由氨基酸之一,具有许多认定的神经生理功能。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用牛磺酸孵育脑片可以诱导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持久增强效应。虽然牛磺酸引起的这种持久增强不是由于活动或经验所导致的突触效能的改变,但与反映突触可塑性的长时程增强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分享部分共同机制。同时,药理学实验提示,神经元对牛磺酸的摄取可能是长时程增强诱导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68.
鸡是有机磷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OPIDN的发生被认为与神经病靶酯酶(NTE)的抑制有关。本研究比较了NTE的生理性底物溶血卵磷脂(LPC)对鸡和小鼠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LPC能够浓度依赖性地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两种动物来源的突触体上的反应趋势和幅度基本相同。去掉突触体悬液中Ca2 后,同样在LPC的作用下,突触体内钙浓度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明显下降,这在两种来源的突触体上的结果相同。L型钙通道阻断剂维尔帕米和非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镉均对LPC引起的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升高都没有阻断作用。这些结果表明,LPC主要通过其对膜的破坏作用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的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和机制方面没有种属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鸡和小鼠在OPIDN中的症状差异并非由于LPC介导突触体内钙超载的强度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269.
2000年10月9日,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院(KarolinskaInstitute)宣布,200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瑞典哥德堡大学神经药理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Carlsson)、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分子生物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Kandel),以表彰他们三人在神经系统信号传导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1]。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对于人类揭示自身脑的奥秘,探索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将来神经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0.
目的:观察戊四氮对大鼠海马CA1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EPSC)的影响和丙泊酚的拮抗作用。方法: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海马半脑,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电流钳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情况,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的变化。结果:戊四氮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EPSC值降低;丙泊酚拮抗戊四氮的作用,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少甚至消失,EPSC值上升至加入丙泊酚前的2倍左右。结论:丙泊酚拮抗戊四氮对动作电位和EPSC的作用,所以临床上可用于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