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1.
淡水驯化对桐花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刁俊明  孙卿  陈桂珠 《植物研究》2010,30(4):416-423
以实验地全光照条件下淡水和人工海水培养种植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幼苗为材料,采用Li 6400光合测定仪对不同月份桐花树幼苗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日动态进行测定,研究了桐花树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在7、10月份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7月份人工海水组和淡水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9.97和11.95 μmol·m-2·s-1;而10月份的Pmax分别为12.2和12.9 μmol·m-2·s-1。而且淡水驯化下,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较人工海水组高。由光响应曲线可知,桐花树人工海水组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7 μmol·m-2·s-1,1 477 μmol·m-2·s-1,30 μmol·m-2·s-1,0.031 3;而淡水组为8.69 μmol·m-2·s-1,980 μmol·m-2·s-1,40 μmol·m-2·s-1,0.011。在所测的生理生态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是影响桐花树光合作用最为强烈的因子,与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试验说明淡水驯化的桐花树对光强的利用范围变窄,但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表明桐花树对淡水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三种红树植物抗性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红树植物海桑、桐花树和木榄的抗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为期1年的试验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3种红树植物超氧物歧化(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脯氨酸含量在7~9月达到最高水平,质膜透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人工湿地与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3种红树植物抗性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前者SOD、POD和CAT活性明显低于后者,脯氨酸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则两者没有差别.3种红树植物能较好地适应淡水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萃取法获得桐花树叶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醇沉),从中筛选出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均较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的乙酸乙酯部位作为辅料试配成膏状体,并通过对SD大鼠背部皮肤进行连续外涂实验,测定其皮肤组织匀浆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丙二醛(MDA)含量、羟脯氨酸(HYP)和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2.0%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膏状体处理组的皮肤组织T-SOD活性、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HYP和胶原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但MDA含量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仅含化妆品基质的膏状体)、阳性对照组(2.0%熊果苷膏状体)与1.0%、0.5%乙酸乙酯部位膏状体处理组(P0.01)。说明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是一种潜在的抗氧化或抗衰老化妆品辅料,2.0%乙酸乙酯部位含量是试配该化妆品的有效添加剂量。增强T-SOD活性、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MDA含量、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可能是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预防或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酸乙酯提取方法获得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inn.)Blanco〕叶片多酚提取物,研究了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特征,并分析了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多酚提取物得率约为(122.0±31.4)mg·g-1,提取物中多酚含量约为(521.8±17.2)mg·g-1。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正相关的量效关系,IC50为0.650 g·L-1,与阳性对照槲皮素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相近;该提取物通过降低酶活性实现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提高酶促反应Km值增大、vm值减小,其动力学特征符合混合Ⅰ型抑制类型;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为0.833 g·L-1,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为1.823 g·L-1,表明该提取物与游离酶的亲和力大于其与酶-底物络合物的亲和力。随质量浓度提高,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逐渐增大并在0.000~0.600 g·L-1范围内呈明显量效关系,且IC50为0.304 g·L-1,与0.036 g·L-1槲皮素等效,显示该多酚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随质量浓度提高,该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圈直径均逐渐增大,显示该提取物对3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 g·L-1。结果表明:通过深入的开发研究,桐花树叶片多酚提取物可作为兼具辅助防腐抑菌功能的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群落优势种群自疏过程的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设置永久样地,经1994、1996、1998和2002年4次调查表明:群落中个体的断枝、死亡现象很明显,样地总面积200m^2中出现的总个体数分别为417、341、196和132个,种群平均密度依次为2.08、1.70、0.98和0.66个/m^2;间隔期的死亡率依次为18.2%、42.5%和32.6%。种群个体存在明显的增粗生长,在每2年间隔期,优势种群桐花树(Aegiceras corntculatum(L.)Blanco)、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的胸径增加最大值分别达3.63cm、2.45cm、4.52cm,且以白骨壤加粗较大。增高生长也很明显,第二次调查时341个个体中,233个出现增高生长,第三次调查时,196个个体中127个出现增高生长;2年间隔期,以桐花树增高生长最普遍,达1.5m,秋茄增高生长最大的达1.9m,白骨壤达1.8m。生物量亦呈明显的相关变化,在逐次间隔调查中,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依次降低,或稍增加后再次降低,但存活种群个体的平均生物量大多依次增加,4次调查期间单位面积的总生物量分别为7.57kg/m^2、8.36kg/m^2、5.15kg/m^2和7.7lkg/m^2,与谭凤仪等(1995b)焊期通过标准木等方式的计算结果相似。研究结果证实红树林群落的自疏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演变过程,以植株、分枝干枯频繁发生为特征;演替过程中,新苗出现很少,而高度(长度)生长、增粗生长、干枯发生等与群落中种群的组成、结构、密度状况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所处地属正规半日潮,为新近栽植的人工修复林带.采用Li-840便携式土壤二氧化碳分析仪测定主要红树群落土壤CO2排放通量,研究土壤CO2通量周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泉州湾红树林处于幼林期,其土壤CO2通量较小;早、晚潮潮间期,秋茄和桐花树群落土壤CO2浓度和通量随退潮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泉州湾红树林湿地土壤CO2浓度和通量分别为557.08~2211.50 μmol·mol-1和-0.21~0.40 μmol·m-2·s-1,早、晚潮潮间期和晚、早潮潮间期CO2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01 μmol·m-2·s-1;对于同一退潮时刻,早、晚潮潮间期CO2通量大于晚、早潮潮间期.早、晚潮潮间期CO2通量与对应的即时CO2浓度呈“钟”型变化,CO2通量随CO2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近似高斯分布,据此可建立该系统土壤CO2通量与CO2即时浓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桐花树种群遗传变异与环境变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黎中宝  林鹏 《生态学报》2002,22(11):1912-1916
研究了9个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alatum)种群遗传变异与环境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与桐花树种群的Aat—2A,Est—2A,Est—2B Mdh-1A,Mdh-2B Mdh-2C Mdh-2D等8个等位基因相关性显著,尤其是前4个等位基因,说明环境因子对这八个等位基因具有选择压力,他们的变化与环境变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广西龙门岛群桐花树天然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测定了广西龙门岛群桐花树天然林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按径阶标准木法分别调查了3种不同年龄阶段天然林的群落生物量,根据18株不同径阶标准木的测定数据,建立了估测群落单株林木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估测精度较高,具有实用价值。研究的结果表明,5年、l7年和20年生的桐花树群落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3743.5g/m2、7279.0g/m2和8817.1g/m2,年均生产量分别为748.7g/m2·a、428.2g/m2·a和440.9g/m2·a。  相似文献   
19.
以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海芒果(Cerbera mangha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五种红树植物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它们的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显微观察,比较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及变化规律,研究红树植物叶对盐浸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除杨叶肖槿为异面叶、掌状网脉外;拉关木为等面叶、羽状脉,其它三种植物为异面叶、羽状网脉;五种材料具4级叶脉,3级、4级脉具明显维管束鞘。木榄、桐花树、拉关木、杨叶肖槿1级脉为半周韧无限维管束,海芒果1级脉为外韧无限维管束。五种材料叶肉具有分泌腔,除海芒果外,具有含晶体细胞;木榄、桐花树有内皮层,拉关木有贮水组织;桐花树、海芒果有含单宁细胞;桐花树、拉关木、杨叶肖槿有盐腺。这五种植物的叶片结构体现出不同植物对盐浸环境适应性的特征。相比较而言,真红树植物的特化结构较半红树植物多。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镉对红树植物白骨壤和桐花树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贵玉  康浩  段文芳 《广西植物》2009,29(5):644-647
通过砂泥栽培实验研究了红树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幼苗在含Cd 0.6~30 mmol·L~(-1)系列海水培养液中某些生理特性的变化。当培养液中Cd浓度为0.6 mmol·L~(-1)时桐花树和白骨壤幼苗生长正常,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变化不大。当高于12 mmol·L~(-1)时,除桐花树和白骨壤幼苗除POD酶活性越来越高之外,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SOD、CAT酶活性均不断减弱,而且浓度愈高,这些指标下降愈大。结果表明Cd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幼苗具有毒害作用,Cd浓度愈高对其毒害愈严重,两种红树植物比较,桐花树抗重金属镉毒害的能力大于白骨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