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从升麻(CimicifugafoetidaL.)根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四环三萜皂甙和5个已知化合物,它们分别是12β-乙酰基升麻醇-3-O-β-D-木糖甙(1),升麻醇(2),25-O-乙酰基升麻醇(3),升麻醇3-O-β-D-升麻醇木糖甙(4),阿科特素(5),小升麻甙B(6)。其化学结构经光谱解析和化学方法鉴定。  相似文献   
192.
193.
为了考察过量表达苹果酸酶对于E.coli NZN111(ldhA::Kan pfl::Cam)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 将连接有苹果酸酶基因sfcA的表达载体pTrc99a-sfcA转化进NZN111中, 构建了重组NZN111(pTrc99a-sfcA)。0.5 mmol/L IPTG诱导8 h后, 测定的苹果酸酶比酶活为30.67 u/mg, 比受体菌提高了140倍。采用两阶段发酵模式, 结果表明: 过量表达的苹果酸酶在NZN111体内催化了从丙酮酸到苹果酸的逆向反应, 丁二酸是发酵过程中积累的主要有机酸, 且当加入0.7 mmol/L IPTG诱导, 初始葡萄糖糖浓度为18.5 g/L时, 选择对数生长期后期的菌种以10%的接种量转入厌氧发酵, 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丁二酸的浓度为12.84 g/L, 对葡萄糖的收率为69.43%, 乙酸为0.58 g/L, 二者浓度比为22:1, 没有检测到甲酸和乳酸。构建的菌种具有高产丁二酸和副产物极少的优点, 在同类菌种中处于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4.
郑璞  周威  倪晔  姜岷  韦萍  孙志浩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6):1051-1055
琥珀酸放线杆菌是发酵生产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原料-丁二酸的微生物。本研究室从牛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 分析了环境气体、pH、氧化还原电位(ORP)环境因素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不仅提供了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最佳气体环境, 也是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底物之一; MgCO3是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过程较好的pH调节剂, 发酵过程维持pH7.1~6.2, 可满足菌体生长与产酸的要求; 发酵液初始ORP过低, 不利于菌体生长, ORP在-270 mV时对丁二酸产生有利。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结束时, 通过Na2S·9H2O降低发酵液ORP到-270 mV, 发酵48 h时可产丁二酸37 g/L, 摩尔产率达到129%。这对深入研究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5.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使用紫外与5-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JS-01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苯丙氨酸产生菌1003。对底物5-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55.3%上升到85.5%,提高率为54.6%。较高的底物浓度亦能保持较高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6.
木聚糖酶产生菌株的初筛方法主要分为平板法和液体发酵法。它们都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适宜于离子束诱变育种的初筛方法,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本文就木聚糖酶产生菌的几种初筛方法做了比较研究,以便找出适宜于离子束诱变高产木聚糖酶菌株育种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97.
采用激光诱变的方法已经成功的培育出无核(少核)沙田柚,我们采用德国产Leica DMLB生物显微镜MPS60照相系统对采摘回的花蕊(经生物技术处理)进行拍照,与未经激光处理的对照组做比较,分析了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对无核果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频率的往复机械振荡,以木质藤本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茎段的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测定.ATP含量的变化,并通过与对照组(CK)相应值的比较,研究振荡刺激对植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的含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或抑制的双重效应,适度的振荡刺激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能量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最适的振荡频率为3Hz左右。还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应力影响植物能量代谢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9.
通过诱变获得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菌变异机制的基础。本文用微波炉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低强度短时间处理获得了一批形态发育和致病性突变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突变体1-40-271菌落呈白色,产孢与萌发均正常,但萌发后即便在人工疏水表面上也不能形成附着胞,且丧失了致病性;突变体2-20-6菌落呈黄色,孢子萌发率为1%,萌发的孢子其附着胞形成率仅为0.01%,致病性减弱;突变体2-30-3菌落呈黄色,形成的附着胞大部分不正常,但致病性正常。Rep-PCR指纹分析发现,突变体2-20-6和2-30-3比其相应野生型少1条带,而突变体1-40-271与其野生型比较没有变化,说明微波可能造成稻瘟病菌基因组DNA缺失或点突变而发生变异。继代分析表明微波处理获得的稻瘟病菌形态和致病性突变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0.
集胞藻6803光合自养生长突变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以下称集胞藻6803)是一种单细胞蓝藻,既可进行自养生长,也可在光合系统失活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进行异养生长[1],具有天然的DNA转化系统,为筛选光合自养生长突变株和基因功能的鉴定提供了便利.其全基因组序列已于1996年公布[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