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6篇
  免费   1200篇
  国内免费   326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95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334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α2b-IFN对PBMC内CD25的诱导及对HCV-RNA、抗-HCV转阴效果。方法用BSA法检测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后CD25表达水平。以α2b-IFN(3 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HCV-RNA、抗-HCV。结果慢性丙肝患者α2b-IFN治疗后静息期、诱导期CD25表达水平分别为(3.44±0.77)%、(33.62±3.95)%,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11/26)、57.69%(15/26)和65.38%(17/26),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α2b-IFN可诱导CD25表达,对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92.
过表达E2F6基因抑制BRD7基因启动子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D7基因是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克隆的一个新Bromodomain基因(GenBank 登录号AF152604)。它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过表达BRD7基因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进程。前期工作已克隆了BRD7基因启动子区,并将其启动子定位于450bp(-404→+46bp)的区域。为了进一步揭示BRD7基因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RD7启动子区有E2F6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E2F6特异性地结合于BRD7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检测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检测都证实过表达E2F6基因能抑制BRD7基因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993.
在建立乳腺癌细胞MCF-7高转移倾向亚克隆LM-MCF-7细胞株的基础上,为阐明LM-MCF-7细胞具有更强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分子机制,对其相关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进行了探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MCF-7细胞相比,LM-MCF-7细胞中p-ERK1/2水平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和“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表明,ER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可明显抑制LM-MCF-7细胞的高增殖和高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检测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LM-MCF-7细胞中与增殖和迁移相关的因子,如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水平呈明显增高,PD98059对这些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M-MCF-7细胞中β-catenin分布在细胞核中,应用PD98059处理后,β-catenin主要分布在胞浆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LM-MCF-7细胞中活化的ERK1/2水平升高,是导致该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ERK1/2-MLCK-p-MLC和ERK1/2-β-catenin 细胞周期蛋白D1等信号转导途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对玉米Hz85(O2/O2)和 Hz85(o2/o2)以及S7913(O2/O2)和 S7913 (o2/o2)两种不同核背景下的近等基因系(NIL),采用cDNA芯片杂交技术研究玉米o2突变基因及赖氨酸形成和胚乳发生相关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在两套NILs中检测到共同的表达差异克隆87个,对其序列分析得到26个TUGs(tentative unique genes)、11个未命名蛋白和6个新序列。这些TUGs分别参与了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电子传递链、细胞防御、代谢等细胞过程,以及作为细胞组分和贮存蛋白。基于O2/o2 NILs间胚乳发育中基因表达的差异,讨论了o2籽粒中的不透明粉质胚乳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5.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纤维介素基因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介素基因(fgl2)在人和小鼠的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编码蛋白对人纤维介素基因(hfgl2)的激活作用, 构建了HBV编码蛋白C、 S和X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Bc、pcDNA-HBs和pcDNA-HBx, 分别与hfg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βGal )共转染到CHO细胞和HepG2 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病毒蛋白的表达.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活性, 反映病毒蛋白对hfgl2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显示, 转染了真核表达质粒的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 在CHO细胞, 转染pcDNA-HB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5.4和6倍, 在hepG2细胞, 转染pcDNA-HBc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8.7和11倍.研究表明, CHO和HepG2细胞中表达的HBV C蛋白和X蛋白均具有激活hfgl2的功能, 而S蛋白则不能激活.进一步揭示了HBV病毒蛋白与宿主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SIPA)是指在高剪切流场诱导下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和GPⅡb/Ⅲa)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相结合,介导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因.SIPA还需要Ca2+,ADP/ATP等生化因素的参与,因而SIPA现象是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偶合作用的结果.细胞外Ca2+是高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必需条件,Ca2+的跨膜内流引起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和GPⅡb/Ⅲa的活化.近来对ADP/ATP位于血小板膜上的P2受体的研究表明,P2受体与细胞内Ca2+协同作用通过多种生化途径调控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在SIPA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力学环境与生化反应的偶合关系入手研究SIPA现象的触发机制,深入研究SIPA现象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97.
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yciD基因缺失突变体,以研究yciD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基因组全序列,采用Red重组系统对yciD基因进行缺失,并经PCR和SDS-PAGE证实;对野生株和突变株的生长状态及生化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构建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2457TΔyciD,该突变株外膜蛋白样品中缺失了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与从yciD基因推导的蛋白相当(约22000)的蛋白带。该突变株比野生株生长快,利用葡萄糖和甘露醇的能力也比野生株大为增强。结论:获得了弗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yciD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998.
整体原位杂交(whole-mountinsituhybridization,WMH)已经成为基因表达定位和表达分布模式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该技术能在整体水平上精确地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三维信息,而且为大规模筛选区域及组织特异性候选克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采用体外转录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检测已知基因MDM2在鼠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mRNA为靶点的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S-ODNs)HA6722单用及与赫赛汀合用时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探索乳腺癌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选择HER2过表达的MDA-MB-453乳腺癌细胞,用噻唑蓝(MTT)法观察HA6722单用及与赫赛汀合用时对该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A6722及赫赛汀单用均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DA-MB-453细胞的体外增殖,IC50值分别为(79.41±11.51)及(60.66±17.63)nmol/L(n=3,x±s)。联合应用的顺序直接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如先用HA6722再用赫赛汀,则在50及200nmol/L的浓度下联合应用对MDA-MB-45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但在800nmol/L的浓度下抗增殖作用并无进一步增强。结论:在适宜的浓度下,反义寡核苷酸HA6722与单克隆抗体赫赛汀序贯应用,对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NMDA(N-甲基-D-天氡氨酸)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种亚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已经发现了三种NMDA受体亚基,通过基因的选择性剪切可产生多种亚单位。NMDA受体是一个具有多个结合位点的大分子复合物,其生理特性同异聚体通道的装配密切相关。NMDA受体的异常会导致一些认知功能的缺失,这为治疗性药物开发提供了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