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7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RNA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HIF-1α小干扰RNA基因,并转染到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株A549/DDP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的HIF-1α、多药耐药基因1(MDR-1)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mRNA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干扰后HIF-1α、P-糖蛋白以及MRP蛋白的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作用下细胞死亡率。结果:HIF-1αsiRNA组中HIF-1α、MDR-1、MRP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HIF-1αsiRNA组细胞死亡率较未转染组均明显增高(P<0.05),转染siRNA阴性组不影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结论:HIF-1αsiRNA可显著降低A549/DDP细胞中HIF-1α、MDR-1、MRP表达,从而起到逆转肺腺癌A549/DDP细胞的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肝癌行肝移植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4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6.39,P<0.01).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及肿瘤播散灶密切相关(P<0.01).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HIF-1α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8.46,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HIF-1α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HIF-1α蛋白有望成为一个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3.
CaCl2和ABA溶液及两者联合分别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PLB)后脱水,对比PLB脱水前后的成活率、脱水保护系统指标变化及Ca2+与ABA信号传导关系.结果表明,CaCl2和ABA溶液及两者联合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PLB脱水后的成活率.CaCl2和ABA溶液对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SOD和总抗氧化能力有相同的效应趋势,对可溶性蛋白、热稳定蛋白含量及POD、CAT活性的作用趋势有所差异.ABA溶液提高PLB耐脱水性的能力被胞质Ca2+ 螯合剂BAPTA/AM 和钙调蛋白拮抗剂氯丙嗪所削弱,Ca2+预处理提高PLB耐脱水能力被ABA合成抑制剂环丙嘧啶醇削弱.在蝴蝶兰PLB的耐脱水性诱导中,Ca2+和ABA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理生化基础,在信号传递中两者互相关联,CaCl2取代ABA用于提高PLB耐脱水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自诱导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AI-2)作为细菌间的通用自诱导信号分子,参与细菌众多生理功能的调控.本研究通过开展AI-2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tatipestifer,RA)CH3株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以及对RA相关基因调控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I-2对RA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在CH3(血清型1型)对Vero细胞的粘附、入侵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I-2,研究其对CH3粘附、入侵Vero的影响;在添加184.0 μmol/L AI-2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中培养RA CH3菌株,利用real-time PCR来检测AI-2对RA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AI-2浓度为18.4 μmol/L时,AI-2对CH3粘附Vero细胞的抑制性最强,为62%,当AI-2浓度为184.0μmol/L时,AI-2对CH3入侵Vero细胞的促进性最强为194%.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I-2对部分基因的转录有促进作用,对部分基因的转录有抑制作用.[结论]AI-2参与调控RA粘附、入侵Vero细胞及RA毒力因子、免疫原性蛋白基因以及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5.
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纤维素酶学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一株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并进行鉴定,初步探索其酶学性质,为微生物肥料生产筛选菌种资源.[方法]常温条件下,采用CMC-刚果红染色法初筛纤维素降解菌株.采用低温条件诱导的方法,筛选耐低温且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的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试验、ITS序列等方面分析系统分类地位.单因素试验确定温度、pH及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在13℃低温环境下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真菌M11,鉴定M11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发酵试验表明:以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氮源,13℃、200 r/min摇床发酵培养9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为33.08 U/mL.对其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20℃,在5℃-20℃间酶活力仍能保持在90%以上.[结论]Penicillium oxalicum M11是一株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株,在低温条件下可分泌纤维素酶且活性显著,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干扰素-γ、抗CD3单克隆抗体和IL-2体外诱导扩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为cIK细胞,并于诱导培养前及培养第15d时分别收集细胞样本。在对培养前后细胞的增殖、形态及表面标志变化检测的同时。提取总蛋白进行定量、双向电泳和银染。利用ImageMasterTM软件对培养前后表达相同和不同的蛋白质点进行分析,并选择其中2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对于部分培养前后具有代表性的蛋白,进一步采用qPCR技术分析其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培养前后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特征是完全不同的,相同表达蛋白点主要与基因的转录因子和细胞骨架相关,诱导后特异表达蛋白主要与细胞生长、增殖相关。虽然在转录与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部分负相关现象,由于蛋白质组才是基因表达的最终形式,结合蛋白差异研究结果提示,经细胞因子诱导后,CIK细胞的大量扩增与细胞内蛋白表达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997.
998.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快速、高效获取天然产物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培养方法、培养技术、生物转化及基因工程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途径及研究进展,论述了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类型及合成途径,列举了应用实例和次生代谢物种类以及相应的培养条件,以期对快速选择提高目的次生代谢物的培养条件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利用真菌诱导的方式合成羟基磷灰石(HAP)。【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Na2HPO4和CaCO3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液体培养基,研究黑曲霉作用诱导HAP合成,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诱导形成的矿物晶体形态和结构、用X射线衍射(XRD)法确定矿物种类。【结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含有合适浓度的Na2HPO4和CaCO3的PDA液体培养基中,接入黑曲霉可以诱导HAP晶体的合成。(2)黑曲霉对HAP合成的诱导作用跟反应时间有关,反应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生成HAP。分析认为黑曲霉对HAP诱导作用是因其代谢产酸造成对CaCO3的溶解以及菌丝体对Ca2+的富集作用,在菌丝球内先形成白磷钙石,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结论】黑曲霉在含Na2HPO4和CaCO3的PDA液体培养基中能诱导羟基磷灰石的生成。由于黑曲霉诱导合成HAP的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因此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研究克隆得到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HIF-1α基因(LcHIF-1α)的cDNA序列, 其开放阅读框全长2256个核苷酸, 编码一个751个氨基酸的蛋白。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 LcHIF-1α蛋白具有5个典型的功能结构域, 包括1个helix-loop-helix(HLH)结构域, 2个PAS结构域, 1个DNA结合结构域(HIF-1)和1个羧基端反式激活结构域(HIF-1a_CTAD)。系统进化分析显示, LcHIF-1α和其他硬骨鱼类HIF-1α聚成一支, 与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HIF-1α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LcHIF-1α具有保守的特征结构域, 预示着其功能可能与哺乳动物HIF-1α类似。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LcHIF-1α在所检测的健康大黄鱼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 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后, 大黄鱼脾脏和头肾组织中的LcHIF-1α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达到峰值时分别上升了6.8倍和2.9倍。此外, LcHIF-1α在大黄鱼的3种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中也都有表达, 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 在脂多糖(LPS)诱导后,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LcHIF-1α的表达量显著增加, 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6倍和1.8倍, 这些结果表明LcHIF-1α可能参与调控大黄鱼抗细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