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59篇
  免费   1287篇
  国内免费   3866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30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756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751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97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488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建立一种蟾蜍二烯羟酸内酯(bufadienolides)前海葱苷原A免疫方法,并对哺乳动物体内的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进行检测,我们制备了兔和羊前海葱苷原A抗体。利用ELISA法检测了一种新的内源性钠泵抑制因子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在牛的肾上腺、丘脑、心脏、肾脏、肝脏、小脑、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分布。研究发现这种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在肾上腺及下丘脑的含量高于其它腺体组织,其具有抑制人红细胞86Rb摄取的特性,可与前海葱苷原A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但几乎不与哇巴因抗体交叉反应,是一种新的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12.
Sande.  K 《实验生物学报》1993,26(4):343-351
低等双翅目昆虫毛蠓卵经离心后产生双头畸型胚胎。与果蝇和另一种毛蠓不同,在700个离心卵中,没有出现一个双腹畸型胚胎。根据受精后不同时间卵离心实验结果,推断双头畸型形成的敏感期在卵裂中期或更早。对双翅目不同种类昆虫的比较分析结果,为双翅目昆虫进化过程中图式形成机制的岐异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孕妇即将分娩 ?是胎儿身体的大小 ,还是某种生物活性物质 ?决定因素来自胎儿还是来自母亲 ?长久以来 ,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生殖生理学家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可能为阻止早产发生提供有效的手段。最近研究表明 ,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A(SP A)介导了决定  相似文献   
15.
16.
17.
结核菌L型与恶性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3例恶性淋巴瘤,做细菌L型检测,肿瘤间质内细菌L型感染率为54.72%,抗酸染色阳性率50.94%。结核菌抗体检测阳性率54.72%。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发育中大鼠肝、肺r-GT活性和定位。结果表明:肝r-GT活性自胚龄17天开始升高,21天达高峰,出生第一天明显降低,第六天降至接近成年低水平。在胚胎期肝r-GT主要位于肝细胞内,出生后则主要位于胆小管。该结果提示胚胎期肝r-GT主要参与肝细胞膜上氨基酸的转运。出生后可能主要参与解毒功能,大鼠肺r-GT活性随发育逐步升高,主要分布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提示肺r-GT可能参与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20.
L-赖氨酸分批发酵连续补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赖氨酸产生株纯齿棒状杆菌PI-3-2(Hsc-,AEC+)在8L自控发酵小罐上,用恒稀释率指数递增方式连续补加葡萄糖液进行L-赖氨酸分批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投糖分批发酵时,较高糖浓度使比产酸速率Qp值下降,不能有效地提高产酸水平。采用连续补糖方式可以改变菌体竞争底物的能力或改善代谢途径,增大耗底物分数a2或真正产酸率yp,;从而增加表观产酸率Yp值,提高葡萄糖转化率。此方式的发酵属Caden动力学分类第I型,在发酵的中后期控制H等条件,可增加比产酸速率Qp值,提高发酵水平。PI-3-2菌株的产酸水平可由47.Mg/ml提高到64.2mg/ml(总糖浓度18.18%时),避离可达73.3mg/m1(总糖浓度22.73mg/ml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