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0篇
  免费   2640篇
  国内免费   7586篇
  2024年   296篇
  2023年   877篇
  2022年   991篇
  2021年   1023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990篇
  2018年   716篇
  2017年   918篇
  2016年   847篇
  2015年   963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138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517篇
  2010年   1261篇
  2009年   1301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237篇
  2006年   1123篇
  2005年   1066篇
  2004年   1031篇
  2003年   783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506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368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2.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严重阻碍了HIV-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qu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为了探讨树qu是否可以感染HIV-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5种HIV-1病毒株,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qu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用PCR法未能发现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1的树qu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而感染HIV-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1,可能的原因是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盾叶薯蓣地上部分的三个新甾体皂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四个甾体皂甙,经鉴定甙A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B为24α-羟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C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甙D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甙。前三者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盾叶皂甙A_1、A_2、A_3(zingiberoside A_1、A_2、A_3),其中盾叶皂甙A_2的甙元为一新甾体皂甙元,命名为盾叶皂甙元(zingiberogenin)。  相似文献   
14.
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正常发育中大鼠肝、肺r-GT活性和定位。结果表明:肝r-GT活性自胚龄17天开始升高,21天达高峰,出生第一天明显降低,第六天降至接近成年低水平。在胚胎期肝r-GT主要位于肝细胞内,出生后则主要位于胆小管。该结果提示胚胎期肝r-GT主要参与肝细胞膜上氨基酸的转运。出生后可能主要参与解毒功能,大鼠肺r-GT活性随发育逐步升高,主要分布于肺支气管上皮细胞。提示肺r-GT可能参与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项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比旋值、分子旋光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的测定,确定节杆菌(Arthrobacter)9-2生物转化3β,17a,21-三羟基-5a-孕甾-3-酮(I)所生成的产物(Ⅱ)的分子结构为17a,20,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酮,其中C20-羟基的构型是β-型。并讨论了该菌转化(I)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从胡椒科植物山蒟中分得两个新木脂素类成分(Ia)和(Ⅱ),以及巴豆环氧素(Crorepoxide)(Ⅲ)和β-谷甾醇(Ⅳ)。经光谱分析及化学鉴定,(Ia)、(Ⅱ)为新结构,分别命名为山蒟素 B(hancinone)、山蒟素 C(hancinone C)。  相似文献   
18.
利用 XAD-4憎水性吸附树脂采集墨红头香,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双柱保留指数和 GC/MS/DS 联用方法鉴定头香的化学成份。共分离鉴定或初步鉴定了45种组份,其中含量较大的有乙酸芳樟酯(14.98%),柠檬烯(12.07%),甲基苯甲醚(9.88%),香茅醇(4.82%),乙酸巳酯(3.98%),β-石竹烯(4.55%),芳樟醇(3.18%),正巳醇(3.17%)等.  相似文献   
19.
刺激兔迷走神经引起的压抑心室纤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个期前刺激引起急性缺血心脏能终止的心室纤颤。电刺激左侧颈迷走神经外周端可以缩短心室纤颤的持续时间。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后,刺激迷走神经对心室纤颤的作用消失。实验表示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可能对终止室颤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将欧洲流行的口蹄疫病毒O1-K亚型的主要表面抗原VP,克隆插入痘苗病毒的TK基因中,并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所用痘苗病毒载体为我国长期用于防治天花的痘苗病毒效果安全的天坛株,所用O1K亚型VPl克隆为Hofschneider,P.H.教授惠赠的pFMDV-1034。首先将pFMDv一1034中的VP1基因片段插入中间质粒pBCB06的BamHI/Hind I位点,该质粒含痘苗病毒WR株的P7.5;启动子和多克隆位点,其两侧序列为TK基因(由D.Boyle博士赠)。或插八pBcB08的Hind I位点,该质粒与pBcB06。之区别仅在于启动子为PL11、多克隆位点种类不同。将杂合的中间质粒转化已由天坛株痘苗病毒TK+侵染过的143BTK-细胞,通过体内同源重组而获得有VP,基因插八的重组痘苗病毒。在BUDR存在时不能侵染143BTK-细胞的病毒可视为TK-表型病毒即含VP1基因的痘苗重组病毒,再经pFMDV—1034BamHI-Hind I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确证。其中所得两株重组痘苗病毒V.V10344H、V.V103408在143B TK-细胞中繁殖并用ELIsA方法测表达,其P/N值最高分别为9.50和8.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