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2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7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录     
《生态学杂志》2012,23(10):0
  相似文献   
102.
韩鹰  邓鹏  陈刚  《生态学杂志》2015,26(10):3153-3159
采用Hoagland溶液培养,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预处理对镉(Cd)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物量、含水量、光合作用、根系活力、Cd积累、矿质养分吸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Cd胁迫下,SA预处理的植株根叶干质量、根系活力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与单独Cd处理相比,SA预处理后的胁迫植株Cd含量无明显变化,而叶片N、P、S含量显著提高,K含量显著下降,根部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表明SA预处理可明显缓解路易斯安娜鸢尾的Cd伤害,其原因不在于减少Cd吸收量而是提高了对Cd的抗性,矿质元素的吸收积累调节和根部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是其毒害缓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坡位下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瑜  钟宇  张健  杨万勤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9):2367-2374
为了解坡位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1-10月,调查了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不同坡位巨桉人工林的土壤动物群落.从3个巨桉人工林共获取土壤动物34741只,鉴定出146个类群,隶属于7门16纲31目;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营养类群、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基本都存在坡位变化,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大型土壤动物的腐食性类群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的杂食性类群数量表现出随坡位的下降而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土壤动物响应了坡位引起的土壤生态因子的变化.其中大型土壤动物的腐食性类群和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显示出显著的坡位差异,表明这两个指标能指示巨桉人工林不同坡位生境的异质性.总的看来,巨桉人工林坡位因子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及结构特征具有一定影响,但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4.
采用RAPD和ISSR标记探讨中国疣粒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detect genetic variation of 20 bulking samples and two individually sampled populations of Oryza granulata (Nees et Arn. ex Watt.) from China (M5 from Hainan Province and M27 from Yunnan Province). For the bulking sampled populations, 20 RAPD and 12 ISSR primers generated 209 and 122 bands, of which 134 (64.11%) and 89 (72.95%) were polymorphic respectively. For population M5, 146 and 95 bands were generated with 21.48% and 34.78% being polymorphic (PPB). For population M27, 151 (PPB = 17.22%) and 94 (PPB = 19.15%) bands of RAPD and ISSR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evel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O. granulata was lower than other species detected in the genus Oryza. UPGMA cluster based on genetic similarity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es (PCA) based on band patterns divided the populations into two group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sources,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genetic variation of O. granulata occurred between Hainan and Yunnan. Consequently, more populations of the spec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a reasonabl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marker systems showed that ISSR was better than RAPD in terms of reproducibility and ability of detecting genetic polymorphism. Mantel test revealed that the goodness of fit between them was significant (r=0.917, t=12.718) when detecting genetic diversity at species level, but was poor at population level (r<0.200). The discrepancy was considered as the facts that different fragments were targeted by RAPD and ISSR, and that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O. granulata varied a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levels.  相似文献   
105.
核糖体蛋白L11(ribosome protein L1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为研究真核生物的核糖体蛋白L11的功能,从八肋游仆虫(Euplotes octocarinatus)大核基因组中克隆到核糖体蛋白L11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L11,通过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了重组融合蛋白GST-L11.Pull down 分析显示,八肋游仆虫的核糖体蛋白L11与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eRF1a可以在体外相互作用.这一结果提示,与原核生物一样,低等真核生物的核糖体蛋白L11在肽链终止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北京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选择常见灌丛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建立UV-B控制实验。连续3个生长季每天增补9.4 kJ·m-2的辐射剂量,模拟臭氧衰减17%时近地表面UV-B辐射的增强。该实验的目的是在野外环境下观测,长时间人工增强UV-B辐射对土庄绣线菊叶片的气孔导度、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叶含水量、叶面积、特别是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叶片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显著减少了土庄绣线菊的叶面积(50.1%),提高了叶片全氮含量(102%)。同时,UV-B辐射还在一定程度上(尽管统计显示不显著)降低了气孔导度(16.1%)、胞间CO2浓度与大气CO2浓度之比(Ci/Ca) (4.0%)、提高了碳同位素比率(δ13C)(20.5‰)、叶含水量(3.1%)及比叶重(SLW)(5.2%),从而导致WUE的增加(4.1%)和植物的抗旱能力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深层土壤(30~40 cm)含水量变化会影响气孔导度、δ13C和WUE对紫外辐射的响应程度:在土壤干旱的季节(6月和9月),气孔导度、δ13C、WUE这些指标处理和对照的差异很小,但是当土壤水分充足时(7月和8月),处理和对照的差异就较为显著。另外,随着实验处理时间的延长,UV-B的效应变得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UV-B辐射降低了土壤含水量(30~40 cm)与土庄绣线菊叶含水量、δ13C、Ci/Ca和气孔导度的相关系数,增强了WUE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这也许是由于UV-B辐射增强了WUE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敏感性。该研究的结果表明UV-B辐射对土庄绣线菊的形态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主要水分生理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以位于湖南省新化和宁乡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酸解总氮(TAHN)及其组分中氨基糖氮(ASN)、氨基酸氮(AAN)和酸解氨态氮(AN)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对组分中酸解未知氮(HUN)的影响不尽相同.与CK相比,单施化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含量的影响较小,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C和MBN的含量.采用BIOLOG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类型因长期不同施肥处理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分析检测技术,探讨了Cd2+、Hg2+在可口革囊星虫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对生长与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试验设定的胁迫浓度内,可口革囊星虫体壁肌肉对Cd2+、Hg2+的富集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达到饱和浓度;环境中Cd2+、Hg2+浓度越高,富集速度越快,达到饱和的时间越短,饱和浓度也越高.可口革囊星虫体质量增长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减慢,且联合胁迫的影响程度大于单一胁迫.体壁肌肉蛋白质含量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d2+、Hg2+分别在0.05和0.02 mg·L-1胁迫浓度下达到最高,然后开始降低.联合胁迫也呈同样的规律,且影响程度更大.体壁肌肉脂肪含量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联合胁迫下降低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箬叶多糖FⅢ-a及其化学修饰物、亚硒酸钠和GSH对Cu2+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保护作用.其结果表明箬叶多糖、硫酸酯多糖、硒酸酯多糖可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TBARS)及荧光物质的生成,彼此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对VE的消耗有着不同的保护作用,其顺序是FⅢ-a>S-FⅢ-a>Se-FⅢ-a,并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硒或GSH对Cu2+诱导的LDL氧化修饰无明显的抑制,但联合使用在0.125mmol/LNa2SeO3和0.2mmol/LGSH及12.5μmol/LNa2SeO3和0.02mmol/LGSH的浓度下能强烈地抑制TBARS的生成,甚至比正常的LDL还要低.但是对VE的消耗只有较弱的保护作用,硒酸酯多糖与此相似.Na2SeO3在0.125mmol/L时可以明显抑制荧光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0.
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调控CYP2E1基因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CYP2E1在化学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代谢中的作用.先后将 Tet-on基因表达系统的调控质粒pRevTet-on和反应质粒pRevTRE-2E1转染NIH 3T3细胞,分别用G418和潮霉素筛选,并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成功获得了3个具有良好诱导性Tet调控的CYP2E1基因表达细胞系(Tet/3T3-2E1).应用不同浓度强力霉素(doxycycline, Dox)处理Tet/3T3-2E1细胞诱导CYP2E1表达,HPLC分析细胞对CYP2E1特异性药物探针氯唑沙腙的原位代谢能力及MTT法分析CYP2E1介导的NDMA细胞毒性作用.结果显示,Tet/3T3-2E1细胞CYP2E1的表达及其代谢能力有明显的Dox浓度依赖性,而且NDMA对Dox诱导组细胞有明显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其IC50值为12.06 μmol/L,无Dox诱导组未见明显的NDMA细胞毒性作用.该细胞模型的成功建立对于开展与CYP2E1相关的毒物、致癌物代谢研究,筛选抗毒物、抗癌物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