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212.
213.
采用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法,测定了宁夏地区种植的梭梭和白梭梭在离体脱水胁迫和光合日变化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以研究肉苁蓉寄主梭梭和白梭梭对地理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梭梭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性能,其光合电子传递活性(Fv/Fm)、光能转化效率(qP)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等指标均高于白梭梭.离体脱水胁迫48 h,梭梭同化枝含水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白梭梭.梭梭和白梭梭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差异较大,且呈现“V”型变化趋势.推测梭梭对水分及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白梭梭强,地理分布较广;白梭梭因受水分及光照等因子限制,地理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214.
考查广西百色西林县叉孢苏铁和广西百色田东县锈毛苏铁的生态环境,结合观测其叶片的内部结构来探讨其与生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叉孢苏铁群落乔木和灌木均9种,藤本8种,草本18种,蕨类2种,空间格局明显;锈毛苏铁群落乔木和灌木均5种,草本6种,蕨类4种,空间格局不明显。两种苏铁的羽片均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副转输组织构成;叶轴均由表皮、厚壁组织、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构成。不同之处在于,锈毛苏铁的羽片、角质层、栅栏组织和叶轴的厚壁组织均较叉孢苏铁的厚,分别是叉孢苏铁的1.82倍、2.32倍、1.79倍和2.45倍左右;锈毛苏铁叶片的表皮之下有下皮层、各组织中有丰富的异细胞,而又孢苏铁的无或较少;锈毛苏铁的羽片中有黏液道,而叉孢苏铁的无。又孢苏铁的叶片表现为弱旱生异面叶,锈毛苏铁的则表现为强旱生异面叶。  相似文献   
215.
朱金雷  刘志民 《生态学杂志》2012,31(9):2397-2403
以形成黄土高原“小老树”的2种典型树种刺槐和小叶杨为对象,研究了立地条件(沟谷台地和沟间坡地)和树龄对两种树木叶水力学性质和抗旱性的影响,探讨“小老树”形成的水力生理机制.结果表明: 水分较好的沟谷台地上生长的两种树木的叶最大水力导度(Kmax)明显大于水分较差的沟间坡地,叶水力脆弱性(P50)也较高;随树龄增加,两种树木的Kmax明显下降,但P50差异不大.台地上生长的两种树木的叶表皮导度和PV曲线参数(膨压损失点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膨压损失点时的水势ψtlp、饱和含水量时的渗透势ψsat)均大于坡地;随树龄增加,两种树木的叶表皮导度显著下降,PV曲线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种树木Kmax与ψtlp呈显著正相关,P50与PV曲线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Kmax与抗旱性之间存在一种权衡关系,P50是反映两种树木的抗旱性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1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4个施肥处理及7个刈割水平下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补偿指数的比较,分析了该类草甸群落主要特征对施肥及刈割强度差异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了群落生物量,并降低物种丰富度,而刈割处理虽然增加了物种丰富度,但对群落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高寒草甸由莎草科和杂草类物种占优势的群落构成逐渐向禾本科物种占优势的群落构成转变;施肥可提高群落的补偿能力,在不同施肥梯度中,刈割后植物群落补偿能力也不相同;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增加刈割强度,减少刈割次数,发生超补偿的机率增大;可见,施肥是主效应,刈割对群落主要特征的影响随营养水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1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较常见的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多发于胃部.尽管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但绝大多数GIST均存在c-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 c-kit、PDGFRA的抑制剂—格列卫是目前主要应用于GIST治疗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c-kit、PDGFRA的不同基因状态会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呈现不同的反应.c-kit基因外显子11发生突变的GIST对格列卫呈现良好的反应,而外显子 9突变对格列卫的反应略差.另外发现,c-kit、PDGFRA基因的二次突变会引起格列卫抗性.本文简要介绍c-kit、 PDGFRA基因与GIST的临床表现、分子靶向治疗之间的关系及其二次突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18.
玉米螟P450基因cDNA的克隆及植物次生物质对其诱导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色素P450是一类在生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家族,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 理功能,包括对植物次生物质代谢和杀虫剂解毒等.本研究以玉米螟5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 模板,根据不同昆虫P450基因家族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利用RT-PCR扩 增出了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 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获得了编码213个氨基酸残基的641 bp的DNA片段,命名为OfP450(GenBank登录号:EU807990) ;与已公布的棉铃虫、家蚕、欧洲防风草结网毛虫、小菜蛾和黑腹果蝇等的细胞色素P450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55%、50%、49%、44%和31%.将植物次生物质棉酚、丁布添加入人工饲料中,对玉米螟进行了饲喂实验,采用优化半定量RT-PCR,以18S rRNA为内标,RT-PCR检测进食棉酚、丁布植物化合物的玉米螟中肠P450基因的转录. 结果表明,其转录水平能被棉酚、丁布显著诱导. 提示本实验克隆的玉米螟细胞色素P450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作用与P450表达量呈正相关.该研究为下一步将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9.
通过优化苏铁属植物的RAPD反应体系,进而探讨苏铁属部分种类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Mg~(2+)、dNTP、Taq酶及随机引物浓度在RAPD反应中有重要影响,而模板DNA浓度有一个很大的适应范围。适合苏铁属植物RAPD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0 mmol/L Tris-HCl(pH8.3)、50 mmol/L KCl、2.0mmol/L MgCl_2、200μmol/L dNTP、0.3μmol/L随机引物、模板DNA 50ng、Taq酶1.0 U。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反应了苏铁属各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证明了RAPD适用于苏铁属种间亲缘关系分析。RAPD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研究表明:海南苏铁、台湾苏铁、广东苏铁、滇南苏铁和仙湖苏铁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支持各自成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220.
苏铁属花粉萌发及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与硼酸组合在不同pH条件下用悬浮培养法测定德保苏铁、叉叶苏铁、元江苏铁和越南篦齿苏铁花粉的活力;将元江苏铁和越南篦齿苏铁花粉分别保存在不同低温、不同湿度的环境中,研究温度和湿度对保存花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适合苏铁属植物花粉萌发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1%~2.5%)+硼酸(100~500 mg/L),pH6.0~7.0;(2)在室温下,将苏铁花粉密封保存在有干燥剂的容器中,可存活30 d以上;(3)在0℃条件下,不加干燥剂,花粉可保存4个月以上;(4)用液氮保存后的越南篦齿苏铁花粉进行人工授粉,结实率高达90.3%,与用新鲜花粉人工授粉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5)将花粉含水率降低到15.5%~13.2%后,能在液氮中进行长期保存,表明花粉液氮保存可以作为苏铁花粉长期和超长期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