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无萼齿野豌豆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萼齿野豌豆(Vicia edentata Wang et Tang)是豆科野豌豆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产我国浙江天目山、安徽黄山和山东青岛。 野豌豆属全世界约150种,其中有127种已有染色体数目的报道。这个属以染色体的多变性而著称,不仅染色体基数有5,6,7,9,11等变化,而且染色体的结构也是多变的。笔者对无萼齿野豌豆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首次作了报道,旨在为揭示野豌豆属的染色体进化的规律和机制提供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992.
用Sephadex G-100或猪甲状腺球蛋白-对氨基苯砜乙基-交联琼脂作亲和吸附剂,均可从三齿草藤(Vicia Bungei Ohwi)的种子中分离纯化出三齿草藤凝集素。该凝集素经连续或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显示出单一蛋白带;糖蛋白染色法证实为糖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24,600,凝集素浓度为1.95微克/毫升时就能凝集兔红细胞;但对人ABO型血细胞不发生凝集作用;其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D-Man、D-GlcNA和D-GIC所抑制;它也是一种促有丝分裂原。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主要评估了双齿围沙蚕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分子特征,记录了其对于液态Cu2+胁迫的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测序获得的HSP70 cDNA序列与其他沙蚕及无脊椎动物HSP70同源性比对来判定蛋白特性.结果表明: 该HSP70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2161 bp,包括5′非翻译区48 bp,3′非翻译区142 bp,一个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和Poly A尾巴以及开放阅读框1971 bp.阅读框共编码656个氨基酸,总分子量为71.43 kD,理论等电点为5.15.该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70家族的3个签名序列——IDLGTTYS、IFDLGGGTFDVSIL和IVLVGGSTRIPKIQK,以及细胞质特异性调控基序EEVD,C端重复序列GGMP.同源性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双齿围沙蚕HSP70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4%,与其他无脊椎生物的HSP70相似性也高达79%以上.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Cu2+(0.2~5.0 mg·L-1)胁迫能够显著诱导沙蚕HSP70 mRNA表达,并于1 d后达到峰值.本研究系统描述了双齿围沙蚕HSP70的分子特性,其可被液态Cu2+诱导表达,具备作为环境污染分子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4.
李霓  蒋严妃  苏雪  陈纹  张辉  孙坤 《广西植物》2016,36(5):557-563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107个样本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9个,平均每个位点有4.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42和0.230,Shannon信息指数(I)的变幅介于0.280~0.567之间,平均值为0.374,说明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Fst=0.48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肋果沙棘有48.3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1.67%存在于居群内。对5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对基因流检测发现居群间的Nm为0.328,推测遗传漂变是居群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Structure分析把5个居群分为2组。U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其中居群ARX为单独的一支,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一致。基于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肋果沙棘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应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的地方居群。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产自贵州省的中国藓类植物一新记录种———芒果树生藓( Erpodium mangiferae)。树生藓科( Erp-odiaceae)隶属于变齿藓目( Isobryales)木灵藓亚目( Orthotrichinales),该科全世界共有5属24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中国报道有3属4种。该科的树生藓属( Erpodium),在我国曾经有过2种的记录,被认为是细鳞藓[Solmsiella biseriata (Austin) Steere.]和钟帽藓[Venturiella sinensis (Vent.) C. Müll.]的异名。2004年熊源新等人在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谷采到1号树生藓科标本,最终鉴定为芒果树生藓( E. mangiferae C. Muell.)。此次发现也为树生藓属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至此,我国的树生藓科共有4属5种。该文根据对标本的显微观察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各部分细节线条图,并对该种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讨论。根据资料,该种主要分布于印度南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该种的发现地“贵州罗甸县红水河谷”从经纬度上看,与此前报道的最北分布地印度阿萨姆邦基本在同一纬度上,仅在经度上相差约10°,距离上相差约1400 km。该种与Erpodium glaziovii的外形相似,但根据雌苞叶与营养叶的尺寸比较,以及叶片细胞中是否存在原始小囊( primordial utri-cle)等可将两者区分开。  相似文献   
996.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14-223
描述了中国横断山区紫草科滇紫草属一新种和一新变型,附地菜属一新种和一新变种,微孔草属2新种和齿缘草属1新种。  相似文献   
997.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和兽(Zhangheotherium)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Spalacotheriidae),该科为原始兽类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日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sprawling)与内收直立(parasagittal)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列及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998.
板齿鼠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ApaI、BamHI、BclI、BglI、ClaI、EcoRI、EcoRV、HindII、PstI、PvuII、SacI、ScaI和XbaI等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板齿鼠线粒体DNA(mt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并用双酶解法构建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板齿鼠存在3种mtDNA单倍型,可通过限制酶PvuII、HindII和ApaI区分,呈现DNA多态性和种内遗传变异。与小家鼠、褐家鼠mtDNA限制性片段的数据相比较,板齿鼠和这两种鼠mtDNA存在明显差异。板齿鼠mt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建立,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鼠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湖南省刺齿Yao属一新种:弹尾目:长角Yao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中国湖南省刺齿Yao属一新种:多毛刺齿YaoHomidia polyseta,sp.nov.。该种与叶毛刺齿YaoH.latifolia Chen & Li,1998相似,下唇基节均具叶状刚毛.但以头和身体各部分具有较多的刚毛可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00.
张和兽的齿列和前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盖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完整骨架的对齿兽类。其齿列特征表明它属于兽科,该科为原始兽学中主要繁衍于北方大陆中生代后期一个咀嚼方式以上下臼齿对咬为主的单系类群。张和兽骨骼形态显示其前肢姿势处于外展趴卧与内收直立之间,兼有树上和地面活动的能力,是原始兽类中趋于以地面活动为主的成员。附录列举了哺乳类的主要齿列和骨骼性状序理信分布矩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