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9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221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 Ⅹ型磷脂酶 A2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完全以不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 . 用以前适用于人胰型 (IB 型 ) 磷脂酶 A2 的稀释重折叠方法,并不能使它有效重折叠 . 以初步纯化的包涵体为对象,发现溶液的温度、 pH 值和蛋白质浓度对 Ⅹ 型磷脂酶 A2 体外重折叠有很大的影响 . 研究了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对 Ⅹ 型磷脂酶 A2 ,在高蛋白质浓度 (1 g/L) 下重折叠的影响,发现 1 mol/L 的 L- 精氨酸能提高其重折叠效率达 6 倍多 . L- 精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L- 瓜氨酸对 Ⅹ 型磷脂酶 A2 的重折叠有较弱的改善,而 L- 赖氨酸和 L- 精氨酸甲基酯则降低了 Ⅹ 型磷脂酶 A2 的活性恢复 . 结果表明 , L- 精氨酸对蛋白质重折叠的帮助作用,可能是通过精氨酸与折叠中间物的结合产生的,精氨酸的胍基和羧基都是必需的,其侧链胍基以其特殊的带电方式阻遏了重折叠过程中的积聚和分子间二硫键形成的反应 .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根据NDV的F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鸽Ⅰ型副粘病毒JS株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的部分片段,并测序。结果表明,JS株与现今国际上已发表的NDV的LaSota株F基因的同源性为96.6%,与F48E9株F基因的同源性为94.0%。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研究,比较减速镍钛机扩和普通不锈钢K型锉清洁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临床需要根管治疗的患牙60例,随机分为2组,经开髓拨髓后分别用镍钛减速机扩和不锈钢K型及H型锉进行根管预备,预备完成后用灭菌棉捻擦拭管壁,作微生物检查。结果2组方法扩锉后对根管内微生物的变化做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镍钛减速机扩对根管的清洁能力高于普通不锈钢扩锉,值得临床的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沈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B′亚型毒株抗原表位的变异特征。方法 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的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纯化和测序分析后,将所得病毒核苷酸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和分析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型别限制的CTL表位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HIV-1 gag蛋白P24编码区,有4个抗原表位相当保守,且P17部分的抗原表位的变异率高于P24部分。结论 HIV-1 B′亚型毒株P24部分的4个抗原表位适合于抗原表位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995.
构建登革 3型病毒 prM E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并进行体外表达 ,为登革DNA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用RT -PCR法获得 prM -E基因片段 ,然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DNA转入BHK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了构建的重组质粒DNA含序列正确的 prM- E基因。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转染了重组质粒DNA的BHK细胞的胞浆中有登革 3型病毒特异蛋白的表达。说明含有登革 3型病毒prM -E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以在BHK细胞中表达 ,该结果为观察该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免疫治疗,探索一种型特异、体专一的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的制备方法。取一供体肺癌患者术后切下的病变组织免疫羊,再用羊的免疫器官提制核酸,然后回注射于供体。实验中制备的型、体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各种药理指标能够达到国家同类药品标准。此法可获得有实用价值的肿瘤免疫核糖核酸,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Epstein- Barr病毒( EBV)和单纯疱疹病毒1型( HSV- 1)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 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男性2 7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 3岁)的牙周炎部位,轻度龈炎部位的龈下菌斑,提取DNA后使用巢式PCR检测HCMV、EBV和HSV- 1,比较分析它们在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牙周炎部位的HCMV检出率为38.7% ,EBV的检出率为5 8.0 % ,HSV- 1的检出率为30 .6 % ,2种以上病毒合并感染的检出率为4 0 .3% ;轻度龈炎部位的HCMV检出率为12 .9% ,EBV为19.4 % ,HSV- 1为9.7% ,2种以上病毒合并感染的检出率为8.0 %。这3种病毒及其合并感染在牙周炎部位的检出率均高于轻度龈炎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提示HCMV、EBV、HSV- 1与慢性牙周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收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急性结膜炎标本中的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及其型别。方法采集59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患者的结膜拭子标本,在观察和分析接种细胞的病变(CPE)情况的基础上,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特异性检测CPE阳性细胞中腺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并对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病毒型别的分析。结果70.7%(41/59)的急性结膜炎标本接种于培养细胞后可以引起明显的CPE;其中,53.6%(22/41)的CPE阳性标本可以扩增出腺病毒核酸,RFLP分析证实68.18%(15/22)的腺病毒感染为Ad3型,31.82%(7/22)的腺病毒感染为Ad7。结论2003年下半年哈尔滨市急性结膜炎主要以腺病毒3、7型感染为主。提示结合病毒分离培养和PCR—RFLP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急性结膜炎相关的病毒感染及其型别的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对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5型及志贺氏志贺菌(Shigella dysenteriae)1型两株与刚果红结合突变菌株的大质粒pSF5及pSD1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pSF5全长136694 bp, 包含165个ORFs, 其中133个功能明确, 32个功能未知. pSD1全长182726 bp, 共有224个ORFs, 其中181个功能明确, 43个功能未知. pSF5中IS序列为53787 bp, pSD1中为49616 bp, 分别占整个基因组的39.3%, 27.2%. 二者中共有22种不同类型的IS出现, 其中ISEc8, ISSbo6在志贺菌大质粒中为首次报道. 与pCP301相比, pSF5和pSD1都发生了大范围基因缺失, 并在多处发生基因片段倒置等现象. pSF5中除与侵袭相关ipa-mxi-spa基因岛完全缺失外, 与O-抗原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shf-rfbU-msbB基因也部分缺失, 而在pSD1中上述基因则完整存在, 但pSD1中与侵袭基因表达调控相关的virF基因缺失. 结果表明, 在pSF5和pSD1中与侵袭相关的调控因子及侵袭基因的缺失是导致刚果红结合突变的原因之一, 但是否是唯一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在海马器官型脑片的长期培养过程中,温度对不同年龄大鼠的海马脑片细胞活性和tau蛋白表达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一种研究tau相关疾病的模型.选用出生后1周、2周、4周和8周的Wistar大鼠制备海马器官型脑片,培养温度分别为34℃和37℃,培养时间为21d,在培养过程中,检测培养基中的乳酸脱氢酶的含量以判断脑片的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骨架蛋白tau的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1)温度对海马脑片的细胞活性影响:34℃较37℃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细胞活性,而在同一培养温度时,不同年龄鼠的脑片的细胞活性变化趋势一致;(2)温度对海马脑片的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成年鼠(4周和8周)的海马脑片tau蛋白在34℃时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表达,而在37℃时tau的表达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且随鼠龄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明显.温度对1周和2周龄乳鼠的海马脑片tau蛋白的表达无影响.结论为:34℃培养条件下,4周和8周龄大鼠制备的海马器官型脑片能更长时间维持脑片的活性和tau蛋白的稳定表达,从而可望成为研究与tau蛋白相关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