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岩羊,又叫蓝羊、青羊、石羊、崖羊等,隶属于偶蹄目、牛科、羊亚科、岩羊属。岩羊的地理分布仅见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在青藏高原,从海拔1200米的荒漠山区到海拔5300米以上的多风寒冷山坡上都有岩羊的活动踪迹,表明了岩羊对极端环境有很强的承受力。在宁夏贺兰山,岩羊栖息于海拔  相似文献   
992.
苗颖  花保祯 《昆虫学报》2019,62(6):734-742
【目的】染色体特征在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长翅目(Mecoptera)蚊蝎蛉科(Bittacidae)昆虫的染色体研究却比较匮乏。【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获得淡黄蚊蝎Bittacus flavidus Huang & Hua各龄幼虫、蛹和成虫。取淡黄蚊蝎雄性末龄(4龄)幼虫、蛹和新羽化成虫精巢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荧光染色,研究染色体核型、减数分裂行为和性别决定机制。【结果】结果表明,淡黄蚊蝎蛉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0,染色体均具有中着丝粒,核型高度对称。二价体绝对长度为(3.20±0.07)~(1.53±0.19) μm,相对长度为(5.31±0.29)~(2.73±0.24),均呈梯度变化。淡黄蚊蝎蛉的减数分裂为交叉型,其中核的平均交叉频率为11.5,二价体的平均交叉频率为0.88。性别决定机制为XX/X0型。DAPI荧光带型显示,粗线期二价体一端呈现高亮的AT富集区块。【结论】染色体特征(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体臂基本数和核型公式等)在蚊蝎蛉科中表现出显著变异,表明染色体重排(尤其是融合、断裂和倒位)在蚊蝎蛉科昆虫的谱系分化和染色体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怒江上游三种裂腹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怒江西藏段收集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194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52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117尾。综合运用3 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3 种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主要种间差异部位为头部及肠道;种间形态指标均为显著性差异(P < 0.05);3种裂腹鱼的头部形态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鱼类食物组成及食物竞争情况研究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两者食物重叠指数较高(0.91);热裸裂尻鱼属杂食性偏植物食性鱼类。食物多样性指数的种间差异明显。3种裂腹鱼营养及空间生态位均有分化,摄食与水温、流速和海拔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竹亚科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福建厦门园林植物园发现的中国竹亚科Bambusoideae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Drepanostchvum stotonfrme S.H.Chen&Z.Z.Wang。该种与坝怕D.microphyllum(Hsueh&Yi)Keng f.ex Y相似,区别在于本种植株藤本状极明显,竿匍匐状,较细,竿直径3-6mm,竿壁厚约lmm;全竿25-55节.竿基部数节节间长5-9cm,中部节间长13-18cm,节内长l-2mm;箨舌高约O.5mm,具长约2mm的纤毛:叶舌高约3mm,具长约4mm纤毛;叶片较小,在成竹时长2-6cm,宽O.3-0.6cm,叶片次脉3-4对。  相似文献   
995.
河南省淮河流域鳑鲏亚科5种鱼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从可量性状比较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越南鱊(Acheilongnathus tonkinensis)、大鳍鱊(A. macropterus)、兴凯鱊(A. chankaensis)和斑条鱊(A. taenianalis)的种间形态差异, 丰富鳑鲏亚科鱼类的形态分类特征, 研究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河南省淮河流域这5种鱼的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这5种鱼在体宽/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长/体长、背鳍基底长/体长、腹鳍长/体长、臀鳍长/体长和头长/吻长8个比值性状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 在全长/体长、体高/体长2个比值性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鱼体的头部、尾部和鳍等部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显示5种鱼存在显著性形态差异, 斑条鱊与越南鱊的差异程度最大, 与大鳍鱊差异程度最小。判别分析获得的判别准确率在82.35%—100.00%变化, 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区分这5种鱼。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1000.
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环境颜色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利用黑、棕、绿、红和橙5种颜色卡纸模拟自然环境颜色,比较研究了其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在橙色环境下最长,为26.15 d,黑色环境下最短,为22.35 d;世代存活率在黑色环境下最高,为43.88%,橙色环境下最低,为28.88%;性比在各颜色环境下无显著差异;雌雄成虫寿命均在棕色环境下最长,分别为2.06 d和2.99 d,橙色环境下最短,分别为1.58 d和2.57 d;单雌产卵量在棕色环境下最多,为62.99粒,橙色环境下最少,为45.64粒;种群趋势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黑色(15.90)棕色(15.07)透明色对照(12.93)红色(11.69)绿色(11.67)橙色(8.50)。【结论】环境颜色影响韭菜迟眼蕈蚊生物学特性,黑色及棕色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橙色环境可抑制其生长发育及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