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贵州凯里药市的侗族药用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里药市最初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发组织,药市中不仅有大量的苗族传统药用植物,而且侗族传统药用植物十分丰富,为了掌握该药市侗族药用植物的现状,该研究运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等方法于2014—2017年对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用植物进行了6次详细调查。结果表明:该药市出售的侗族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共有65科100属111种,其中以广义百合科(Liliaceae)植物(6种,5.4%)为主,其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菊科(Compositae)、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各5种,各占4.5%),再次为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植物(4种,3.6%)。从植物生活型来看,草本占有绝对优势,共有88种,占79.3%;用药部位具有多样化,但全草类药材占总数的一半。该研究还对药市中侗族和苗族交易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凯里药市交易的侗族药材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以治疗风湿关节、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为主,并对凯里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侗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杨昌岩,裴朝锡(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418500)龙春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侗族是我国古老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侗族主要聚居...  相似文献   
13.
湖南2个民族5种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报道了湖南侗族328(男150,女178)例和苗族321(男164,女157)例的卷舌、三叶舌、叠舌、尖舌和翻舌各类型的出现率。研究显示,2个民族的卷舌和尖舌频率在国内民族中处于偏低水平,而三叶舌出现率在国内民族中处于偏高水平,同时侗族是一个翻舌能力较强的群体;5种舌运动类型中,除三叶舌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民族间差异,但只有尖舌出现率同时在2个民族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5种舌运动类型间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侗族主要聚居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的边远山区,属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侗族人们治病提供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据我们调查整理,侗族民间传统药用植物有866种,隶属于155科,513属。 侗族医药经历了数千年之久,他们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从人到自然,又从自然到人体的不断思索探讨,总结了一整套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独特医药理论、用药方法和治疗方法等侗族医药体系;并形成了侗族人民利用植物的传统文化。在我们调查、访问、收  相似文献   
15.
论凯里组*     
记述了黔东南凯里组三叶虫的地层分布 ,讨论了三叶虫的分带 ,根据三叶虫地层分布情况 ,将凯里组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 ,指出了凯里生物群与布吉斯页岩生物群 ,斯潘塞页岩生物群出现的顺序 ,对于深入研究凯里生物群与其它生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侗族传统发酵肉的微生物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对侗族传统发酵肉的微生物生态系的构成进行分析。方法:稀释平板法,结果:乳酸细菌在发酵30d达到最大值,4个处理的logCFU/g值均在8.2以上;280个MRS平板分离物中,米酒乳杆菌占37.91%,片球菌占20.71%。MSA平板培养物在发酵全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60d后,4个处理的logCFU/g值平均为5.5,增加了2.0;腐生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是其优势菌群。酵母菌的数量在发酵过程中未见明显增加,发酵完毕,菌数的logCFU/g值在5.7左右,鉴定结果表明主要是德巴利酵母和球拟酵母。革兰阴性的肠细菌群发酵50d后,其logCFU/g值在2.0以下,结论:对发酵肉品微生态系的不断了解和肉品发酵技术不断完善,将为人们提供新颖、营养、安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7.
湖南汉族、侗族16对遗传性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湖南汉族、侗族的16对遗传性状进行了调查.计算出了每对性状的出现率及除扣手和交叉臂外的14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分析了民族间和性别间的差异,同时还分析了惯用手、扣手、交叉臂之间的关系。 Abstract:Sixteen genetic traits were investigated in Han and Dong nationalities of Hunan Province.The frequencies of all the sixteen genetic traits and the gene frequencies of fourteen genetic traits except hand-clasping and arm-folding were calculate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nationalities and thos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were ana-lyzed.The relations among handedness,hand-clasping and arm-folding were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湖南苗族、侗族5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湖南苗族、侗族共648例的5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利眼、足趾长、起步类型、耳耵聍、指甲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两个民族的多数人属于右利眼、拇趾长于二趾、左起步、干型耵聍和长形指甲;2)两个民族的左利眼出现率和拇趾长于二趾的出现率高于国内多数人群;3)足趾长出现率存在明显的民族间差异;苗族利眼和方形指甲出现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内性别差异;4)5项特征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湘西传统聚落作为一种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聚落景观之一,其保护研究是我国文化生态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怀化市侗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从传统风水学理念与现代生态位出发,探索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构建方法和驱动因素,以期为传统聚落合理的生态位扩充和空间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湘西传统聚落形成了东、南、西、北四面山林围护、中间宽敞开阔的独立地理空间结构,构建了符合大众追求的"山-林-屋-水-林"的理想聚落空间模式,而且民居建筑大多都"坐西朝东,背风向阳,靠山面水而建"。这种聚落是在自然、经济和文化三大因素共同影响下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在传统聚落空间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遵从其演变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传统聚落的生产力水平条件,合理推进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转型,并适度加以调控,以稳步实现传统聚落的空间演变和生态位扩充。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326(男118,女108)例正常成年侗族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活体测量,分析了侗族的体质特征及其对应分型,通过与30年前同一地区的资料进行动态比较分析显示,湖南侗族身高没有明显变化,头面部的形态有向长窄高变化的趋势,女性体质特征变化较男性更明显。同时,湖南侗族与我国南方其他19个群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侗族体质特征与广西侗族、湖北侗族、广西彝族和瑶族,以及贵州三都布依族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