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盛花期的香花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雄花及其变种铺地秋海棠(B. handelii var. prostrata)雌花和红毛香花秋海棠(B. handelii var. rubropilosa)雄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铺地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32 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0.10,其次分别为碳氢类、醛类和酸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25.39、13.87、4.34;从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为21种,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7.12,其次是醇类、碳氢类、杂环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17.37、15.31、4.88;从红毛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44 种,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38.22,其次是碳氢类、醛类和醚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34.36、16.83、6.91。铺地秋海棠和红毛香花秋海棠香气成分较接近,富含具有清香、甘甜气息的芳樟醇氧化物等物质;香花秋海棠花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具有淡焦甜香气。  相似文献   
22.
分别采用固体栽培法和液体发酵法对同一灰树花菌株进行培养,获得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分别含有62种和9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37种为相同物质,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6.81%和84.28%。灰树花子实体中含有醇(14种)、酮(13种)、醛(12种)、酸(7种)、酯(5种)等物质,主要以酯类(42.80%)、醛类(35.14%)物质为主,其中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达到了42.57%。发酵菌丝体中主要含有醛(22种)、酮(17种)、醇(16种)、酯(13种)、酸(12种)等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分别占47.0%、10.90%、7.48%和5.94%。异戊醛和地衣酚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3.31%、15.41%。  相似文献   
23.
报道采自青海寄生高山毛顶蛾Eriocrania semipurpurella alpina Xu,1990(寄主新纪录)的姬蜂科中国1新纪录种:基镰尾姬蜂Grypocentrus basalis Ruthe,1855,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并配有特征图.  相似文献   
24.
刘佳佳  刘钢 《微生物学报》2016,56(3):461-470
头孢菌素C由丝状真菌顶头孢霉产生,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经改造后的7-氨基头孢烷酸是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头孢类抗生素在国内外抗生素市场中占有巨大的份额,是临床上的主要抗感染药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阐明。为提高头孢菌素C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其较为精细、复杂的调控机制。本文重点对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简述,希望为今后头孢菌素C生产菌株的菌种改造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不同蜜源蜂蜜中的挥发性标记物并籍以对这些蜂蜜进行有效区分,本研究优化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HS-GC-MS)检测蜂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分析了油菜蜜、椴树蜜、荆条蜜和洋槐蜜等4种蜂蜜总计38份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对蜂蜜进行区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HS-GC-MS共检测到23种化合物。4种蜂蜜的挥发性成分在物质种类或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苯丙酸乙酯可作为油菜蜜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1-异丙烯基-3-甲基苯和反式玫瑰醚可作为椴树蜜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在荆条蜜和洋槐蜜中均未发现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PCA可以将4种蜂蜜进行很好地区分,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到77.3%,表明模型有效;当临界值取10时,CA可以将同种蜂蜜聚为一类。SHS-GC-MS检测的蜂蜜挥发性成分结果结合多变量分析,可用于区分不同蜜源蜂蜜。研究结果为蜂蜜溯源和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川西高山林线土壤活性碳、氮对短期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受低温限制的高山林线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较为敏感,可能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碳氮过程.本研究假设气候变暖会改变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活性碳氮含量,在四川省理县米亚罗高山生态系统定位站,采用开顶式模拟增温装置(OTC)模拟增温对土壤活性碳、氮的短期影响.分别于2017年4、7和10月,采集OTC以及对照样地(CK)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原状土壤,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结果表明: 模拟增温使年均气温升高0.88 ℃,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年均温度分别提高0.48和0.23 ℃.模拟增温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但显著提高了矿质土壤层的pH值,同时显著降低了非生长季矿质土壤层的DOC、DON含量;季节变化对两个层次的DOC、DON和MB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而MBC没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增温和季节交互作用对矿质土壤层的DOC和DON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层的MBC、MBN含量显著高于矿质土壤层.土壤活性碳、氮与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MBC、MBN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MBN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7.
A fiel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quantify plant growth and the foliar chemistry of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cotton (cv. GK-12) exposed to ambient CO2 and elevated (double-ambient) CO2 for different lengths of time (1, 2 and 3 months) in 2004 and 20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2 level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plant height, leaf area per plant and leaf chemistry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Significantly, higher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per plant were observed after cotton plants that were grown in elevated CO2 were compared with plants grown in ambient CO2 for 1, 2 and 3 months in the investigation. Simultaneously,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CO2 level x investigating year was observed in leaf area per plant. Moreover, foliar total amino acids were increased by 14%, 13%, 11% and 12%, 14%, 10%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after exposed to elevated CO2 for 1, 2 or 3 months compared with ambient CO2 in 2004 and 2005, respectively. Condensed tannin occurrence increased by 17%, 11%, 9% in 2004 and 12%, 11%, 9% in 2005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after being exposed to elevated CO2 for 1, 2 or 3 months compared with ambient CO2 for the same time. However, Bt toxin decreased by 3.0%, 2.9%, 3.1% and 2.4%, 2.5%, 2.9%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after exposed to elevated CO2 for 1, 2 or 3months compared with ambient CO2 for same time in 2004 and 2005,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re was prominent interaction on the foliar total amino acids between the CO2 level and the time of cotton plant being exposed to elevated CO2. It is presumed that elevated CO2 can alter the plant growth and hence ultimately the phenotype allocation to foliar chemistical components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which may in turn, affect the plant-herbivore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28.
中国鲎精子发生的研究:Ⅱ.精子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根  黄勤 《动物学报》1999,45(3):252-258
应用电技术研究中国鲎精子形成过程和特点,早期精子细胞核圆,染色质呈网状分布,胞质中有许多线粒体和高尔基液泡,精子形成期间,出现合胞体现象,核分裂而胞质不分裂,细胞通过胞质桥相联系,随后出现隔板,逐渐将细胞核分开。细胞随访核向后移动而呈现极化现象。核的顶部出现一个高尔基-线粒体区,顶体由高在液泡演变而。精子形成期间,核中央位置形成贯穿整个的中央通道,并在核中形成植入窝,中心粒位于其中,成熟精子胞质极  相似文献   
29.
人精子顶体膜蛋白的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取和纯化与人卵透明带(HZP)作用更为密切的人精子膜蛋白,为改进精子包被抗原的制备方法和筛选避孕疫苗抗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人精子膜蛋白混合液进行SDS-PAGE电泳,然后全胶电洗脱分剐收集蛋白溶液30管,以阳性管内的HZP特异精子蛋白溶液包被抗原进行AsAb检测。结果:与HZP结合的人精子膜蛋白有多种成分;全胶电洗脱后以第14管内成分之特异最强,其分子量范围为48~53KD。结论:以电洗脱转移法纯化筛选的人精子膜蛋白是特异的,与HZP具极强相关性,可以用该精子膜蛋白包被抗原进行AsAb研究。  相似文献   
30.
小枝顶孢属——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容霖  刘伟成 《菌物系统》1998,17(3):286-2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