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肺脏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呼吸系统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肺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猴肺脏主要病变有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胸膜炎、肺肉芽肿性炎等12种,出现率最高的为支气管肺炎(18.71%)和大叶性肺炎(16.74%)。恒河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均有发生,老年猴组肺脏病变发生率最高,疾病类型和发生率在不同年组中分布不相同,统计学分析显示:支气管炎病变成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幼年组;肺气肿病变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幼年组,(P〈0.05)。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肺脏病变检出率较高,实验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实验猴肺脏病理改变结果丰富了实验猴的基本研究资料,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体外制备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SHIV1157ipd3N4病毒阴道感染中国恒河猴,在血浆病毒载量高峰期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中国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1157ipd3N4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243 mL SHIV1157ipd3N4病毒原液,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CCR5的嗜性也未发生改变。病毒载量为1.586×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为1.16×103 pg/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1 mL SHIV1157ipd3N4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G1004V,高峰期病毒载量达到1.0×106 copies/mL以上。结论此次制备的SHIV1157ipd3N4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构建SHIV1157ipd3N4/中国恒河猴模型。  相似文献   
53.
目的确定SHIV1157ipd3N4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明确SHIV1157ipd3N4感染实验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方法 10只正常中国恒河猴分成6组,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1 mL静脉感染,测定血浆病毒载量,CD4+/CD8+,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分析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损伤情况。结果 5TCID50/mL以上浓度的SHIV1157ipd3N4能通过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该实验的成功进行为SHIV/中国恒河猴疾病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电子芯片植入与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接,建立每只实验猴的数据档案,其中包括遗传谱系、生理数据、实验记录。方法通过建立实验猴的电子通道,以非接触方式通过计算机管理,应用射频识别信号系统,实现实验猴身份快速自动识别、自动捕捉、数据读写、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数据远程传输的目的,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猴的干扰和引起的应激反应。结果该系统的建立极大的减少了实验和饲养实验猴过程中捕捉猴的困难,身份识别困难,减少了对工作人员和实验猴的伤害,减轻了工作量,减低了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和动物应激反应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电子档案具有终身有效,随猴携带,全球唯一序列号,不可复制,不可仿制,标签唯一性。结论实验猴身份自动识别、自动捕捉、电子芯片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实验动物个体电子档案建立和群体数据库的管理提供了一种高速、有效、科学、可靠的计算机管理手段,改变通道模式即可应用于大型凶猛动物或不适合人接触捕捉动物的识别和管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国内外尚无同类系统。  相似文献   
55.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本研究报道了中国2种短鼻蝗--裴氏短鼻蝗Filchnerella beicki和宽顶短鼻蝗Filchnerella amplivertica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短鼻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 ♂=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不同生境中猴腿蹄盖蕨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腿蹄盖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Dol.)Ch ing〕是一种食药兼用型植物,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临江市境内,调查分析了其分布的5个典型群落,并测量株高、冠幅、密度和含水率。结果表明:猴腿蹄盖蕨的生态适宜性较广,不同群落条件下株高、冠幅、密度差异较大,水分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主要生态因子,适当的强光照和高湿度条件有利于猴腿蹄盖蕨的有性繁殖和生长发育,针阔混交林林缘和白桦次生林林窗群落条件最适宜猴腿蹄盖蕨种群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对含水率的影响较小。通过探讨适合种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肠道病毒71型作为引起儿童群体常见传染性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具有导致少量感染个体出现脑炎等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相关心肺功能衰竭的病理学特性.因此其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一种EV71灭活病毒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本研究中基于恒河猴婴猴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免疫保护性分析.以160EU剂量对2~3月龄婴猴进行0,4周免疫后,动物在第4周接受了剂量为10。~CCID50的病毒经呼吸道的攻击.对病毒攻击后动物在14天内的临床症状、血液生物学、器官病原学分布以及病理学检测的动态观察表明,经疫苗免疫的动物未出现对照动物所具有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其血液生物学及病理学检测均无异常.同时,器官病原学分布亦呈阴性.结合动物中和抗体的明确增长及对照动物的综合表现分析,本文的工作证实了该EV71灭活病毒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恒河猴婴猴体内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58.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一种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因子,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前期工作证明rhTPO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活存率.本文以7.0Gy照射恒河猴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模型,研究了rhTPO早期干预对重症ARS的治疗作用,并与WR2721和"500"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hTPO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ARS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ARS猴症状,简化对症治疗措施,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活存率,其对重度骨髓型ARS的防治作用优于现有的辐射防护药WR2721和"500",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59.
24岁男性患者,头痛、流涕3天,腹痛1天入院。期间症状急性加重,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右眼盲等症状。经查体、影像学、病理学等明确诊断为急性爆发性鼻-眼-脑曲霉感染。经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卡泊芬净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后择期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发病后1年随访,患者偏瘫卧床,右眼视力有光感,整体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0.
猴副流感病毒SV5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SV5的PCR方法并加以初步应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SV5序列,针对其中的SH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反应以证实此PCR反应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巢式PCR提高此方法的灵敏度。利用此方法对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序列测序结果证实与报道的SV5SH基因相对位置的序列一致。AccⅢ限制性内切酶可对PCR产物进行特异性酶切。巢式PCR比一次PCR的敏感度有所提高。用此方法检测的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结果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SV5病毒的PCR方法,排除实验室用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SV5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