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1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领略了亚马逊那恢弘博大,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之后.有一段时间.巴西的其它旅行胜地再也引不起我的太大兴趣。这就好似当你去过里约热内卢的海滩,就再也不想去北戴河一样,也许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吧!我想自己可能犯了一个经验上的错误.即不该先去亚马逊。既然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何不看完它山看黄山?漫漫旅途就像是一部经典的戏剧.高潮应当在最后出现才精彩。  相似文献   
992.
《人与生物圈》2007,(3):62-67
达里湖及其周边的湿地、草原和沙地三大生态系统各自独立但又彼此联系,构成了独特的景观,这种多样化的环境使达里湖充满了生机和能量,既是候鸟驿站,又是鸟类的繁殖场所,各种鸟类合理分割空间和食物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3.
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既有孤立的海岛生态系统,又有高山密林,以及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如此齐全,不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蛇岛蝮是世界上的独有种,以其特殊的物种和极大的医药价值而闻名于世,因而蛇岛被称为“世界奇岛”。老铁山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年经过的鸟的种类多、数量大,有上千万只,302种,因而被誉为“老铁山鸟栈”,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垦殖对沼泽湿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化低平原,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之一。选取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湿地-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Carexlasiocapa)沼泽和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草甸及其垦殖水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CH4和N2O的田间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垦殖导致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大幅度降低,而N2O排放量有所升高。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田、旱田的CH4排放量分别为329.56、94.82kg.hm-.2a-1和-1.37kg.hm-.2a-1,N2O排放量分别为1.93、2.09kg.hm-.2a-1和4.90kg.hm-.2a-1。沼泽湿地垦殖使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降低,在20a到500a的时间尺度上,水田综合GWP为沼泽湿地的30.8%~37.9%,旱田综合GWP仅为沼泽湿地的6.0%~28.7%。垦殖同时也改变了沼泽湿地对大气CO2的源汇功能,2004年,小叶章草甸、水田和旱田碳排放量分别为-3.08、1.79t.hm-2和3.35t.hm-2,沼泽湿地垦殖为旱田后碳源的功能较水田更强。  相似文献   
995.
山西黄河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种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秋玲  范庆安  马晓勇  高昆  张峰 《生态学杂志》2007,26(10):1516-1520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应用2×2列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了山西黄河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分别测定了24个优势种,共73个种对的种间关联。结果表明:(1)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共有33个种对为正关联,4个种对为负关联;Pearson相关系数有16个种对呈正相关,没有种对出现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有40个种对呈正相关,4个种对为负关联。(2)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不能精确反映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只能反映种对间关联与否;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rman秩相关检验可帮助刻划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3)依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半矩阵图将24个优势种分为旱生、中生、湿生、水生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对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群落中优势植物的关联程度和性质随样方尺度的变化,在鄱阳湖湿地典型草洲-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8块样地(大小8 m×8 m,样带间隔100 m,样地间隔80 m),每个样地依次划分为1 m×1 m、2 m×2 m和4 m×4 m等3个样方尺度,利用方差比率法、卡方检验和Jaccard指数检验方法,研究群落优势植物总体关联程度和性质及两两物种对间关联程度和性质随样方尺度扩大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优势物种有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通泉草(Mazus japonicus)、菊叶委陵菜(Potentilla tanacetifolia)、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和早熟禾(Poa annua)。随样方尺度扩大,物种重要值除灰化薹草先增加后减少以外,其他物种的变化均不显著。7种优势植物组成的21个物种对随样方尺度扩大,植物总体关联性不显著且由负关联转向正关联。在3个样方尺度条件,21个物种对的多呈现不显著关联。随样方尺度的扩大,种间呈显著关联的物种对逐渐减少;种间呈正关联的物种对逐渐增加。Jaccard指数表明,各物种对随样方尺度的扩大,种间关联程度不断增加。这是由于研究区地被植物种类较多,分布频度较低,不同样方尺度下,群落内部资源分布差异以及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协同关系所致。  相似文献   
997.
金河湾城市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及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小晨  代存芳  陆欣鑫  范亚文 《生态学报》2018,38(16):5726-5738
于2015年春(5月)、夏(8月)、秋(10月)三季,在金河湾湿地4类水体共设置12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及与水环境变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376个种,隶属于8门10纲19目19科101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主要以硅藻门(39.62%)和绿藻门(35.64%)为主,其次裸藻门(10.11%)和蓝藻门(9.84%)的藻类所占比例较高,甲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所占比例较低。调查期间金河湾湿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整体上呈现夏季秋季春季的规律。春、夏、秋三季共划分20个不同的功能类群,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和单因子交叉相似性检验(One-way ANOSIM)表明:代表性功能类群在季节间演替明显(P0.05),群落构成差异显著(P0.01)。SIMPER分析指出,S2/H1/B/D/Lo/X1/MP是引起金河湾湿地各季节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类群。通过代表性功能类群和10个水环境变量的典范对应分析(CCA)探索环境变量与功能类群演替的关系。经分析,总氮(TN)是驱动金河湾湿地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的主要环境变量,电导率(SpCond)、pH与功能类群演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盐沼生态系统环境梯度明显,物种组成较简单,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理想对象。本研究以崇明东滩盐沼湿地为研究区域,研究优势种去除对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处理仅对植物群落分株密度有极显著效应(P0.01)。去除组和对照组物种组成差异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处理效应逐渐减弱。(2)去除组底栖动物密度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3)盐沼植物群落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有密切关系,植物密度、冠层高度与底栖动物密度相关性极显著。去除优势种后,植物群落分株密度升高,群落内剩余物种占比有所上升,次优势种对群落的补偿效应具有较大贡献;而底栖动物群落密度下降,其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密度并不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变化影响了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而可能影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999.
任悦  赵成章  李雪萍  张晶  雷蕾 《生态学报》2018,38(16):5819-5827
植物蒸腾速率与叶性状关系的环境响应,对探索植物碳水代谢关系和叶性状构建模式之间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甘肃省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盐沼湿地为实验地,按研究区域滨藜(Atriplex patens)植株密度设置Ⅰ(16—21株/m~2)、Ⅱ(9—15株/m~2)、Ⅲ(9株/m~2)3个梯度,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以叶脉密度和中脉直径分别表示叶脉性状,研究了种群密度影响下滨藜蒸腾速率与叶脉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群密度减小,滨藜的中脉直径、株高、盖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LA)均逐渐降低,而叶脉密度、叶干重、蒸腾速率(T_r)和净光合速率(P_n)逐渐增加。在高密度(Ⅰ)和低密度(Ⅲ)中,滨藜的蒸腾速率和叶脉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中脉直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中密度(Ⅱ)中,滨藜的蒸腾速率与叶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中脉直径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在小密度样地,蒸腾速率(T_r)较小,滨藜采取减小叶脉密度、增大中脉直径的策略,即在阴生环境中滨藜叶片需要大的中脉直径来支撑,同时较小的叶脉密度亦可满足其蒸腾需求,体现了密度制约下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资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数量特征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志  姜秋旭  曹瑞  闫秋月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18,38(10):3432-3440
采用单位土体取样,计测长度和生物量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扎龙湿地保护区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苇5月10日左右返青后进入营养生长期,根茎长度6—8月份缓慢增加,8—10月份显著增加,后期是前期的3.5—10.3倍,生长季中后期是种群新根茎补充和生长的主要时期,不仅实现了种群空间扩展,并为营养繁殖储备更多繁殖芽;根茎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6—8月份逐渐减少,8—10月份又逐渐增加,均以生长季末期的10月份最大,并均显著地(P0.05)高于其他月份,种群根茎养分的消耗主要供给根茎芽的萌发和幼株生长,根茎养分的储藏又为翌年种群的更新及扩展提供物质保障,种群对地下根茎存在明显的养分"超补偿性"贮藏现象。种群根茎长度和生物量均以湿生生境最大,依次为旱生生境、水生生境,盐碱生境最小,根茎干物质贮量以旱生生境最大,依次为湿生生境、水生生境,盐碱生境最小。种群根茎长度与返青后实际生长时间之间均较好地符合直线函数关系,种群根茎生物量和干物质贮量与生长时间之间较好地符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R2在0.804—0.997之间,拟合方程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P0.01)水平。4个生境芦苇种群在根茎长度、生物量、干物质贮量等数量特征均表现出由遗传因素控制的比较稳定的季节动态规律,在生境间的差异及其差异序位又均基本稳定,均表现出明显的土壤因子环境效应,其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为正向驱动,p H、速效磷为负向驱动,土壤含水量、p H对根茎数量特征的驱动作用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