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生物量调查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测定基础上,对广州市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CO2交换进行研究,分析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的能力和不同积水状态下(常年积水、间歇积水、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结果表明:红树林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33.74 t·hm-2·a-1,土壤排放CO2(包括CH4折算成CO2的温室效应量)12.26 t·hm-2·a-1,湿地每年净吸收大气CO2 21.48 t·hm-2,说明红树林湿地是一个强的碳汇;滩涂湿地植被净生产力吸收CO2 8.54 t·hm-2·a-1,土壤排放CO2 5.88 t·hm-2·a-1,排放CH4 0.19 t·hm-2·a-1,若按碳素折算,湿地每年吸收大气中碳素2.33 t·hm-2,土壤排放碳素1.74 t·hm-2包括(CH4中的碳),系统净固定碳0.59 t·hm-2,说明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的碳汇,若将CH4的温室效应折算成CO2量,则土壤排放CO2 9.78 t·hm-2·a-1,排放比吸收多1.24 t·hm-2·a-1,对大气温室效应而言,滩涂湿地是一个弱碳源;常年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H4,无积水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常年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大,无积水湿地碳汇功能最小.  相似文献   
862.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组成及其与水位光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西溪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并在一千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它的面积急剧萎缩,植被受 干扰,生态脆弱,不久前成立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将保护提上日程。该文在报道这类特殊湿地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下 列问题:何种小生境利于保护本地和湿地植物多样性?入侵种在各种小生境中的影响如何?怎样防控?根据调查,将西溪湿地草本层的小生境 分成5种类型:强光高基、弱光(有树遮光)高基、强光低基、强光高渚和强光低渚。采用分层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这5种小生境下的植 物群落组成,以重要值作为变量来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排序。共26个地点,约234 m2的样方。结果显示在农渔耕的背景下,水位高低及光照 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组成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强光高基生境物种丰富度最高,其中本土、木本和豆科植物数量最多,而入侵种、湿生物种数量 最低;强光低渚生境的情况正好相反。强光高基生境有利于保持本土植物多样性,降低入侵种的竞争能力,但不利于湿地植物的存在;强光低 基有中度本土植物多样性及抵御入侵种的能力,有较大的草本比例和湿地植物比例,是一个保持良好的湿地环境。有利于湿地植物的低湿生境 目前在西溪比例较低,湿地植物偏少,这主要与西溪先前人类从事农业和渔业活动有关。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 时,可考虑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相似文献   
863.
1997-1999年对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19种,隶属16目37科,其中留鸟32种,占总数的26.89%,冬候鸟24种,占总数的20.17%,夏候鸟30种,占总数的25.21%,旅鸟占33种,占总数的27.73%,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河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6种。  相似文献   
864.
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5-1997年对河南省三门峡黄河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8种,隶属15目28科,其中古北界鸟类38种(48.72%),东洋界鸟类9种(11.54%),广布型鸟类31种(39.74%),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865.
山西省繁峙县下茹越水库水禽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茹越水库建立于1973年,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干旱缺水,这块相对面积较大的人工湿地因而成为山西省北部大批水禽迁徙季节重要的停歇栖息地,也是珍稀濒危鸟类黑鹳在繁殖期间的主要觅食地之一。本文报道了最近几年在下茹越水库进行的较为系统深入的水禽调查状况,结果表明,该湿地环境栖息有水禽7目15科71种,夏候鸟14种,旅鸟57种,是山西省水禽种类最多的湿地生境。  相似文献   
866.
广西黑水河湿地属于珠江水系,上游河段流经越南,系国际性河流,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属于中越边境生物区,生态位保护具有跨国意义。2021年1月,采用路线法对黑水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进行全流域实地考察,结果表明:黑水河湿地的生境类型多样,不仅汇集了繁多的生物种类,还孕育着生境交错地带特有的生物类群;湿地鱼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级属于一般水平,具有一定典型性和稀有性;黑水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受到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污染、生物入侵及资源管理不到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应该加强流域生境修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以湿地公园为依托,有效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867.
研究于2019—2021年对青藏高原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外来麦穗鱼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样品收集, 对其种群年龄、生长和繁殖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南京及我国其他低海拔地区的原产地种群的对比分析, 探讨了麦穗鱼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 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种群的年龄结构以1龄和2龄为主, 最大年龄均为4龄, 而南京江宁的年龄结构以3龄和4龄为主, 最大年龄为5龄; 拉鲁湿地种群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 W=0.021 L2.966(r2=0.982)、 W=0.014 L3.224(r2=0.986), 茶巴朗湿地为 W=0.011 L3.282(r2=0.990)、 W=0.014 L3.123(r 2=0.989), 南京江宁为 W=0.014 L3.146(r2=0.939)、 W=0.028 L2.763(r2=0.894); 拉鲁湿地种群鳞径与体长的关系式分别为 L=21.676 R+7.766(r2=0.886)、 L=29.184 R0.792( r2=0.886), 茶巴朗湿地为 L=16.946 R+15.048 (r2=0.857)、 L=18.290 R+13.157(r2=0.858), 南京江宁为 L=33.710 R0.607(r2=0.686) 、 L=16.194 R+20.485(r2=0.800); 拉鲁湿地繁殖群体的绝对繁殖力(926±476)粒和卵径(0.92±0.10) mm, 茶巴朗为(364)粒和(0.97) mm, 南京江宁为(1220±704)粒和(1.00±0.13) mm。相比于原产地种群, 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年龄结构偏低, 平均体长均较短; 在生长特征上相同年龄段的个体相对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在繁殖策略上绝对繁殖力较少、卵径较小。高原的低温条件与食物匮乏可能是造成了麦穗鱼生长速率低、怀卵量减少等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8.
为了量化人类活动对盐城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论文以盐城滨海湿地黄沙港东北侧至四卯酉河口岸段向南延伸4 km的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指数和GIS等方法,利用1984—2020年的6期遥感影像数据,探讨了湿地景观格局和人为干扰度的动态变化及响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研究区的自然景观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工景观持续增长,不断向海推进,并逐渐取代自然景观成为研究区的主导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趋于规则,各斑块连接性减弱,景观多样性降低,但2013年后破碎化程度有减轻趋势;研究区人为干扰度在1984—2006年呈上升趋势,2006—2013年变化趋于平稳,2013年后干扰程度有所减轻;干扰重心由陆向海逐渐迁移,干扰贡献景观类型从耕地转为水产养殖塘。相对于研究区北部,南部区域的人为干扰度变化跳跃性大,中部核心区人为干扰则较为平稳;人类活动的干扰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影响剧烈,不同程度的人类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且人为干扰过程与自然演替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性。研究表明,将研究区多年景观动态变化与人为干扰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把握景观变化与人类干扰之间的关系,为盐城滨海湿地的管理、保护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69.
黄河口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盐入渗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积水条件、盐分条件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原位土柱实验,对芦苇、柽柳和盐地碱蓬3种典型河口湿地植被土壤的入渗过程及水盐重分布过程进行观测,并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水分入渗及重分布后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含盐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积水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明显,不同积水深度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的入渗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骤降的变化趋势,并随入渗时间延长而不断衰减并趋于稳定;入渗实验结束后,0~30 cm土层含盐量基本与入渗水含盐量一致,在水盐运移末端(深度100 cm)趋近于土壤原始含盐量;水盐重分布后,剖面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减小,各层含盐量同入渗实验结束时含盐量相比基本保持不变;Hydrus-1D能很好地模拟土壤水盐入渗速率及土壤剖面的整体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水盐调控、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0.
中国西北干旱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和日变化及其环境控制湿地储存了大量的碳,在全球碳循环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湿地碳交换动态对评估碳收支和预测其未来演变至关重要。虽然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中国西北干旱区高寒湿地碳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自动箱法(LI-8100A)对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呼吸(ER)进行测量。结果显示,ER呈显著的“双峰”型日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北京时间的16:30和23:30。ER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R最大 值(19.38 μmol m−2 s−1)出现在8月,最小值(0.11 μmol m−2 s−1)出现在12月。2018年生态系统的年排放量为678 g C m−2,其中非生长季的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13%。非线性回归表明土壤5 cm处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变化是控制ER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ER的日变化主要受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共同影响。在较低的土壤温度和中等土壤水分含量(25% ≤ SWC ≤ 40%)条件下,生态系统温度敏感性(Q10)较高。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的理解,并有助于评估干旱地区高寒湿地的碳收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