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篇 |
免费 | 125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4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和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EGC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66),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Livin、EGF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但两组患者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Livin、EGF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3%(2/66),低于对照组的15.63%(5/32)(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治疗EGC的预后效果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相当,但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血清Livin、EGF水平,加快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82.
383.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从肿瘤病灶脱落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处于游离状态的肿瘤细胞,代表了肿瘤病灶的分子特征,可用于对肿瘤的“液体活检”。但外周血中CTCs数目极为稀少,使得后续针对CTCs的分子与功能分析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免疫磁珠的能够快速从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CTCs的方法。该方法直接针对全血进行一步分离,可避免血液样本预处理及富集等过程对细胞造成的损伤,从而有效地保护CTCs的活性(>90%)。分离得到的CTCs可富集在小体积中(80 μL),实现高密度的细胞培养,完成体外扩增,扩增后的CTCs可以被进一步冻存、复苏及再次增殖培养,表明已经对患者血液中的CTCs成功建系。本文进一步对CTCs进行了基因突变(EGFR、KRAS、PIK3CA、TP53和BRAF)检测及荧光标记葡萄糖类似物(2-NBDG)摄取的功能分析,证明CTCs存在较大异质性。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对外周血中稀少的CTCs进行体外培养,并对CTCs进行了基因、蛋白、功能等各个层面的分析,这对于肿瘤精准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4.
38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1.5 g/次,3次/d;谷氨酰胺颗粒口服,1.0 g/次,3次/d,两组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分别失访4例与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05)。治疗8周后,两组ALT、AST和T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谷氨酰胺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加速肝功能恢复,加速肠黏膜通透性的修复,保护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辅助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6.
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无疑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引导下的前列腺定向穿刺活检又是这当中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而基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以及6分活检结果的前列腺癌诊断,已经由于其对低度肿瘤的过度诊断和对临床上有意义前列腺癌(格林森评分≥7)的诊断不足遭到批评。所以纵观国内外,影像引导已经增加到先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扫描检出病变组织再进行前列腺定向穿刺活检,包括,in-bornMRI引导,认知融合引导,以及MRI/TRUS融合引导下的活检。本文就一些影像引导下前列腺定向穿刺活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7.
肠道菌群被称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等特点,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肠道菌群对肠道形态及功能、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以及肠道外免疫系统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8.
目的 研究多联益生菌对5-氟尿嘧啶(5-Fu)诱发大鼠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损伤以及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Fu+生理盐水组、5-Fu+低剂量益生菌组和5-Fu+高剂量益生菌组,每组7只。所有大鼠于化疗结束后第3天处死,应用PCR-DGGE技术测定肠道菌群变化,鲎试剂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HE染色观察肠黏膜变化和脾脏变化。结果 与5-Fu+生理盐水组相比,经益生菌干预后的大鼠其肠道菌群失调和体重减轻症状有明显改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脾脏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脾脏损伤程度降低。结论 该多联益生菌制剂能有效减轻5-Fu对大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的破坏,同时减轻其对脾脏的损伤,并且改善大鼠在化疗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89.
目的:探索白色念珠菌对人口腔黏膜上皮角质细胞(KB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孢子型白色念珠菌和菌丝型白色念珠菌,取健康志愿者的颊粘膜制备KB细胞,分别加入孢子型白色念珠菌(孢子组)和菌丝型白色念珠菌(菌丝组),另外取单纯KB细胞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率及各个周期的细胞数,统计分析各组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菌丝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孢子组(P0.05);菌丝组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孢子组(P0.05);菌丝组在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孢子组(P0.05);菌丝组的PI显著高于孢子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菌丝型白色念珠菌可诱导KB细胞凋亡率的上升及改变KB细胞周期变化,并引起KB细胞的PI升高,对于临床上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0.
目的 探索双歧杆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肠道菌群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66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双歧杆菌治疗。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对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8%vs 85.5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2%vs 4.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低于治疗前,二氨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前,CD3+细胞和CD4+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CD8+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改善情况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情况及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歧杆菌可显著改善AE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和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