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2篇
  47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为考察铁皮石斛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联合高脂饲料给予小鼠8周后观察肠黏膜结构及肠黏膜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显著破坏了肠黏膜结构,表现为肠黏膜萎缩,上皮细胞脱落并伴有炎性渗出,Corynebacterium_1及Staphylococcus等与感染及炎症相关的菌属大量增殖。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Corynebacterium_1的丰度,同时提高肠黏膜共生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丰度,促进了Muribaculaceae、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菌的增殖。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或与其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调节肠黏膜菌群组成及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有关。  相似文献   
372.
目的

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黏膜菌群的构成及其与盲肠内容物菌群的差异, 探讨肠道菌群在UC小鼠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12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 每组4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进行造模, 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灌胃进行治疗, 造模第8天处死全部小鼠。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对肠道黏膜和盲肠内容物菌群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UC小鼠肠道黏膜菌群与盲肠内容物菌群相比, OTU数量和多样性均降低; 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其黏膜和盲肠内容物菌群差异较正常小鼠更大。在门和属的分类水平上, UC小鼠黏膜菌群中变形菌门、疣微菌门、魏斯菌属和肠球菌属丰度较正常小鼠升高, 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降低; 阿克曼菌属在UC小鼠黏膜和盲肠内容物菌群中增多, 颤螺菌属在治疗组小鼠黏膜和盲肠内容物菌群中均减少。此外, 黏膜菌群中脱铁杆菌门Mucispirillum菌属丰度较高; 盲肠内容物中拟杆菌属丰度较高。物种组成分析中, 颤螺菌属、Mucispirillum、志贺菌属、魏斯菌属和肠球菌属聚类在一起。

结论

UC小鼠黏膜菌群与盲肠内容物菌群在群落组成、多样性、优势菌群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黏膜菌群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3.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91-297
为更好地弄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种类,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别从草鱼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中分离到了40株产纤维素酶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产纤维素酶细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种类,其次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的细菌以及未经分离纯培养的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进一步研究细菌产纤维素酶能力发现,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性高于其他菌株的分别是A. veronii MC2、A. veronii BC6、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中一种未经分离纯培养的细菌BM3(Uncultured bacterium BM3)和A. jandaei HC9。草鱼肠道中简答气单胞菌(A. jandaei)、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阴沟肠杆菌(E. cloacae)以及产气肠杆菌(E. aerogenes)是被作为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74.
目的 观察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酪酸梭菌对克罗恩病(CD)患者炎症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共纳入44例轻至中度CD患者随机分组,剔除3例,剩余观察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IFX治疗(第0,2, 6,14 , 22 和30周,5 mg/kg,注射一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40 mg,一天三次),疗程30周。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肠屏障功能、炎症活动指数及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两组克罗恩病炎症活动指数(CDAI)、C反应蛋白(CRP)、血沉(ERP)及血内毒素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结论 IFX联合酪酸梭菌可有效改善轻中度CD患者的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并且可降低克罗恩病患者的炎症活动指数。  相似文献   
375.
邓娜  易鑫  陈美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4,36(9):993-999, 100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探究滋阴明目汤干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体重和肠道黏膜菌群的影响。

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滋阴明目汤−黄斑变性的潜在功能,将25只4周龄18~22 g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N组,5只)和造模组(20只),造模组小鼠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造模结束后,选取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F组,5只)和滋阴明目汤组(ZYMM组,5只),ZYMM组小鼠以滋阴明目汤干预4周,其余两组灌胃等量无菌水。收集各组小鼠肠道黏膜,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

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滋阴明目汤−黄斑变性存在糖尿病心肌病、胰岛素抵抗、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与降脂作用相关的通路。滋阴明目汤干预后,高脂饮食小鼠体重下降。HF组小鼠肠道黏膜菌群中OTU数和alpha多样性均较高。相较于HF组,ZYMM组和CN组小鼠肠道黏膜菌群beta多样性距离较近。Escherichia-Shigella和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差异显著,结合LEfSe分析,HF组富集Escherichia-Shigella,ZYMM组富集uncultured bacterium f Lachnospiraceae和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相关性分析表明,滋阴明目汤给药后小鼠体重与uncultured bacterium f Muribaculaceae和Desulfovibrio丰度呈负相关,同时与uncultured bacterium c subgroup 6丰度呈正相关。

结论

滋阴明目汤干预后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致病菌数量下降,有益菌数量增加,其机制主要通过影响Escherichia-Shigella、Desulfovibrio、uncultured bacterium f Muribaculaceae和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态,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376.
摘要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因子、肠黏膜功能及外周血Th17、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7月~2018年9月期间来我院香山路门诊部接受诊治的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泮托拉唑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炎性因子、肠黏膜功能及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Treg细胞表达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0.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比对照组低,CD4+CD25+Treg细胞表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UC患者,可有效改善肠道环境,使外周血中的 Th17 细胞表达降低,CD4+CD25+Treg细胞表达增加,并缓解炎症状态,临床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7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  相似文献   
378.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亿沙眼衣原体感染新发病例.研究表明CD4+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在抵抗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者依照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特点,构建出许多候选疫苗,但都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近年研究发现,生殖道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379.
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无疑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引导下的前列腺定向穿刺活检又是这当中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而基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以及6分活检结果的前列腺癌诊断,已经由于其对低度肿瘤的过度诊断和对临床上有意义前列腺癌(格林森评分≥7)的诊断不足遭到批评。所以纵观国内外,影像引导已经增加到先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扫描检出病变组织再进行前列腺定向穿刺活检,包括,in-bornMRI引导,认知融合引导,以及MRI/TRUS融合引导下的活检。本文就一些影像引导下前列腺定向穿刺活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0.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从肿瘤病灶脱落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处于游离状态的肿瘤细胞,代表了肿瘤病灶的分子特征,可用于对肿瘤的“液体活检”。但外周血中CTCs数目极为稀少,使得后续针对CTCs的分子与功能分析面临巨大挑战。鉴于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和免疫磁珠的能够快速从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CTCs的方法。该方法直接针对全血进行一步分离,可避免血液样本预处理及富集等过程对细胞造成的损伤,从而有效地保护CTCs的活性(>90%)。分离得到的CTCs可富集在小体积中(80 μL),实现高密度的细胞培养,完成体外扩增,扩增后的CTCs可以被进一步冻存、复苏及再次增殖培养,表明已经对患者血液中的CTCs成功建系。本文进一步对CTCs进行了基因突变(EGFR、KRAS、PIK3CA、TP53BRAF)检测及荧光标记葡萄糖类似物(2-NBDG)摄取的功能分析,证明CTCs存在较大异质性。本研究成功实现了对外周血中稀少的CTCs进行体外培养,并对CTCs进行了基因、蛋白、功能等各个层面的分析,这对于肿瘤精准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