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驯化能发酵黄芪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与黄芪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做准备。方法选取能厌氧发酵黄芪药液的优良乳酸菌,通过在添加黄芪药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反复传代对其进行驯化,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发酵前后粗多糖的含量,用比浊法测定菌体浓度,并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最佳黄芪添加量和最佳接种量,初步研究驯化菌株与黄芪药液的相互作用。结果经过6次传代驯化后,驯化菌株发酵黄芪药液后可使其粗多糖得率提高111.9%,而黄芪药液能促进驯化菌株的增殖,可使菌体浓度提高251%。结论驯化菌株与黄芪药液发生了良性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开发出新型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52.
发酵黄芪的乳酸菌的驯化及其与黄芪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驯化能发酵黄芪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与黄芪的相互作用,为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做准备。方法选取能厌氧发酵黄芪药液的优良乳酸菌,通过在添加黄芪药液的发酵培养基中反复传代对其进行驯化,并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发酵前后粗多糖的含量,用比浊法测定菌体浓度,并用单因素法研究了最佳黄芪添加量和最佳接种量,初步研究驯化菌株与黄芪药液的相互作用。结果经过6次传代驯化后,驯化菌株发酵黄芪药液后可使其粗多糖得率提高111.9%,而黄芪药液能促进驯化菌株的增殖,可使菌体浓度提高251%。结论驯化菌株与黄芪药液发生了良性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开发出新型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53.
黄芪甲苷及其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甲苷为中药黄芪中提取皂苷的主要成分.数十年来,已对它的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和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知它具有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肝肺中分布较高,脑中含量较低等特点,并且具有正性肌力,舒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炎,抗病毒等多方面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阻止钙离子的释放、转运和积聚,依赖内皮的NO-CGMP途径,清除氧自由基等途径来实现的,已有效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它的作用与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在黄芪种子浸种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用量的黄芪种衣剂包衣和ND牌种衣刺包衣处理后膜荚黄芪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精选的黄芪种子,经变温处理12 h后,用吸水纸吸至表面无水,于室温下风干30 min,然后用黄芪种衣剂(AM)和生产中常用的ND牌种衣剂(ND)进行包衣,AM所用浓度分别为种子干质量的2%、4%、6%和8%,ND所用浓度为种子干质量的8%,并依次标记为AM(2%)、AM(4%)、AM(6%)、AM(8%)和ND(8%),空白种子做对照(CK).结果:正确运用适量的黄芪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结论:运用适量的黄芪种衣剂结合本技术进行包衣处理,可以显著的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设计提出了黄芪种子包衣技术一套,该种包衣技术能除种子表面的抑制物质,较好的打破种皮障碍,并使种衣剂附着在种子的风干表皮上.包衣种子可在室外环境(晴天微风,温度为19℃)中放置3h,而不影响发芽率,因此适合大田作业与生产.  相似文献   
55.
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运用室内测定方法,对黄芪野生种子和栽培种子的吸不率及其不同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砂磨方法可使黄芪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方法,黄芪各子种皮的机械抵制是导致发芽率低的直接原因;黄芪种子在23℃/15℃变温度条件一的萌发率;不同采收期也会通过影响种子的成熟度而影响发芽率。  相似文献   
56.
甘肃黄芪属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调查甘肃省黄芪属药用植物资源,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甘肃各地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查阅和核对主要标本馆的腊叶标本.结果:初步研究,甘肃省有13种1亚种药用黄芪属植物,记述了它们在省内的分布、生境和药用价值,并编制了检索表.结论:甘肃黄芪属植物资源丰富,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7.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从草木樨状黄芪耐甲硫氨酸变异系中分离到一差异cDNA片段,命名为tm03(360bp)。m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只在变异苗中表达,初步确定其与甲硫氨酸代谢相关。测序后在Genebank搜寻,未发现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该cDNA克隆可编码完整的蛋白。在该基因片段两端分别合成含HindⅡ和BamH 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后亚克隆到pRSET A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JMl09(DE3),经IPTG诱导表达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kD,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汤荣兰  卢贵铭  卜献磊 《蛇志》2002,14(2):43-4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生急性肾衰 ,病情复杂多变 ,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我院于 1 996年以来应用地奥黄芪注射液防治 HFRS急性肾衰 82例 ,疗效显著 ,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HFRS病人 1 3 8例 ,诊断均符合1 986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所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经临床及检测抗 -HFRS-Ig M确诊的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82例 ,对照组 5 6例。入院时均做血、尿、肾功、 EKG等方面的检查。治疗组 :男 5 8例 ,女 2 4例 ,年龄 1 0~ 71岁 ,平均年龄 3 5 .1 7± 1 3 .5 6岁 ,其中轻型 1 5例 ,中型 5 7例 ,重…  相似文献   
59.
草木樨状黄芪抗甲硫氨酸变异系的离体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抗甲硫氨酸变异系的筛选。无菌苗幼茎切段诱导的愈伤组织经NaN3诱变后,经过筛选获得了抗14mmol/L甲硫氨酸的变异细胞系,并分化出大量植株。再生植株已经在大田中开花结实。经分析表明:抗性细胞系脱离选择压6个月后,放在含15mmol/L甲硫氨酸的培养基上培养25天后,其相对增长率是对照的10.2倍。抗性系再生植株游离甲硫氨酸是对照的2.12倍,并且天冬族氨基酸都有明显增加。SDS-PAGE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在蛋白质及同工酶酶谱上抗性系再生植株均出现与对照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60.
非生物胁迫蒙古黄芪基因组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