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与性腺发育和精、卵成熟有直接重要关系的性激素受体,不仅在哺乳动物中已经证实与卵子的发生有关系,近年来还发现雌激素受体也存在于雌性文昌鱼早期卵原细胞、卵黄生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中;Osada等在扇贝的卵巢中发现有ER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卵黄形成期的卵母细胞中,认为ER是基本的类固醇激素受体,有着  相似文献   
242.
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对三种饵剂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和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对灭蚁灵,氟虫胺,氟铃脲等3种饵剂在不同浓度下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2种白蚁对0. 2 5和0 . 5 %灭蚁灵;0 .2 5 ,0 .75和1 %氟虫胺;0 . 5 %氟铃脲均具有明显的趋性,且趋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可将氟虫胺及氟铃脲作为灭蚁灵的替代品来防治白蚁。此外,台湾乳白蚁对1 %灭蚁灵,0 . 5 %氟虫胺,1 %氟铃脲具忌避性;而黄胸散白蚁对0 . 75和1 %灭蚁灵;0. 2 5 ,0. 75和1 %氟铃脲具忌避性,表明2种白蚁对饵剂的嗅觉反应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台湾乳白蚁产生趋性的饵剂浓度大于黄胸散白蚁。因此用饵剂防治白蚁时,需根据不同种类的白蚁,采用不同的浓度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43.
荒漠,荒漠,还是荒漠……自从越野车驶入一望无际的澳洲北领地,窗外的景色几乎就没有变过。虽然老爸再三保证没走错路,但我还是忍不住犯嘀咕:我们不是去帮土著抓野猪吗?野猪呢?人呢?  相似文献   
244.
记述白蚁科近扭白蚁属1新种,宜宾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yibinensis sp.nov..新种形态与近扭白蚁P.nitobei(Shirak,1909)相近,但个体较小,头部前端在头长约1/4处渐向前下方形成斜面,头中央纵缝由后端向前延伸过头长的3/4,中央纵缝两侧各有一条纵缝由后端前伸至约1/3处,上唇前缘平直,前胸背板橙黄色,前缘中央具浅凹,中胸、后胸和腹部呈淡黄色,触角第6、7、8、9节等长,均明显长于除柄节外的其余各节,第4节最短小,明显短小于相邻的第3、5节;有翅成虫囟圆形下凹,位于头背面中点稍后,明显大于复眼,囟孔椭圆形,色稍浅,头中央纵缝较明显,单眼卵圆形,与复眼距离小于单眼宽度,触角第3、4、5节明显小于其余各节,其中第5节最为短小,前胸背板近梯形,前阔后窄,前缘近似直线,直立翘起,侧缘前半部垂直于前缘,近1/2处明显缩窄,后缘中央浅凹,背板表面中前部有T型浅凹.模式标本保存于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245.
目的 为快速地提取到质量较好的黑翅土白蚁基因组DNA进行白蚁种群多样性的研究,对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与改进.方法 先初步采取CTAB法与蛋白酶K法对黑翅土白蚁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再利用正交设计法对蛋白酶K法中裂解液、蛋白酶、RNA酶及作用时间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蛋白酶K法获得的基因组DNA的质量与产量稍优于CTAB法;较佳的提取步骤组合为:裂解液150 μL,蛋白酶K 6μL,作用时间1h,RNA酶可不添加.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获得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了清晰、稳定的扩增谱带,完全可用于相关后续实验.  相似文献   
246.
为了证明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 Tsai et Hwang是否存在孤雌生殖行为和探讨其初建群体的发育特征,本文对尖唇散白蚁分飞成虫进行雌雌配对(FF)和雌雄配对(FM)人工饲养对比研究。结果显示:FM和FF组的筑巢时间和筑巢活动相似;在建巢初期(配对第5天)FF配对组和FM配对组死亡率分别为11.33%和2.67%,FF配对组死亡率显著高于FM组;产卵前FM组的2只雌性个体和FF组的雌性个体卵巢发育程度一致,都有已经完成卵黄积累的成熟卵母细胞。6个月后,FF配对组有7组产生后代,FM配对组有17组产生后代;FF组子代数目显著低于FM组,分别平均为(7.00±1.58)个和(10.33±1.21)个;FF子代全为2~3龄工蚁,而FM组有由3-4龄工蚁分化的低龄兵蚁。最后,我们对新建群体分化出的第一只兵蚁与成熟巢群中的兵蚁进行了形态学比较。我们的结果表明,尖唇散白蚁具有孤雌生殖行为,并且分飞成虫通过雌雌配对和雌雄配对初建群体在发育模式上有显著差异,雌雌成虫配对采用孤雌生殖方式繁殖有可能是野外尖唇散白蚁建群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47.
长期以来,白蚁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令人惊叹,毫无疑问,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强大功能的实现极大地依赖于一种特别的肠道"消化液(digestome)",它的构成不仅包括了来自白蚁自身产生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统,还来源于独特与多样的肠道共生微生物的贡献(包括了古细菌、细菌、酵母以及其他真核生物),它们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地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高效转化为乙酸、甲烷、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类昆虫的独特肠道生物转化系统的认识还很不深入,特别是针对肠道内的那些各类共生微生物菌群的功能、白蚁与共生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潜在的科学与应用价值还无法给予明确的科学解释,更不用说针对其肠道中的共生酵母菌群,一类通常被忽略的独特微生物。近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白蚁肠道共生酵母在与寄主的关系中表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与独特功能,已被证明广泛分布于不同白蚁及许多其他昆虫的肠道中。随着近20年来越来越多昆虫肠道共生微生物酵母群被发现和鉴定,他们潜在的功能以及与寄主的共生机制被逐步解析,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隐身"的昆虫肠道酵母类微生物菌群与寄主的营养、关键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重要酶系统、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产物的转化与利用、抵御外源性的重要病原物,甚至对白蚁种群繁衍的远缘交配等方面均可能发挥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作用。本文将试图归纳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与解析白蚁肠道来源共生酵母的重要科学价值及其在不同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8.
白蚁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其肠道及巢内的共生微生物在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放线菌是这些共生微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广泛存在于肠道、蚁巢及其周围土壤中,目前已探明共生放线菌在参与白蚁碳氮循环及保护巢群免受外来病菌侵染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了部分共生放线菌的类群,发现了许多具应用前景的新放线菌及相关酶和代谢产物。因此,研究与白蚁相关的放线菌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白蚁共生菌群落间的互作及其与宿主间的关系,而且对人类开发自然资源也有较大的帮助。本文对白蚁共生放线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探究散白蚁两性生殖胚胎和兼性孤雌生殖胚胎各自的发育特点。【方法】以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和尖唇散白蚁R.aculabialis各自的受精卵(雌雄配对所产的卵)和未受精卵(雌雌配对所产的卵)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两种散白蚁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卵裂状态,数码显微系统拍照观察卵的外部形态变化。【结果】黑胸散白蚁蚁后所产的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在巢中均能进行卵裂,但是未受精卵在24和48 h时的卵核数无显著性差异,而受精卵卵核数在24和48 h时有显著性差异;15 d时未受精卵的体积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受精卵的体积显著性增大;15-20 d时未受精的蚁卵死亡,而受精卵正常发育。尖唇散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卵核数没有显著性差异,48 h时的卵核数明显比24 h时多;第10天时受精卵长度和宽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体积也明显增大,而未受精卵在第15天时长度和宽度才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体积也开始显著增大。【结论】具有兼性孤雌生殖能力的尖唇散白蚁,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裂速度相同,但受精卵外形体积变化比未受精卵早。黑胸散白蚁未受精卵能继续进行卵裂,但发育异常,不能孵化;两种白蚁卵发育过程中卵的长度和宽度同时发生变化。黑胸散白蚁孤雌卵的卵裂特性可能是白蚁两性生殖向兼性孤雌生殖进化的过渡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250.
【目的】了解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 Tsai et Chen的蚁巢结构、各品级在腔室中的分布和巢群个体数量,为有效防控该种白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蚁巢定位和巢体结构解剖法研究蚁巢结构;采用统计法确定各品级在腔室中的分布和巢群个体数量。【结果】小头钩白蚁巢由腔室、菌圃、蚁路、王室、候飞室和分飞孔六部分组成;巢群个体数量为12 255~24 230头(含卵粒);卵、幼蚁、若蚁、工蚁、兵蚁和有翅成虫分散分布在蚁巢腔室中,并不集中于某一特定区域。【结论】小头钩白蚁巢属于极端分散类型,巢群个体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