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4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21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组7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134例。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210例病例中,RVVC组中白色念珠菌54株(71.05%),光滑念珠菌15株(19.74%),热带念珠菌4株(5.26%),克柔念珠菌2株(2.63%),近平滑念珠菌1株(1.32%)。非白色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在RVVC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VV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敏试验显示,RVVC的念珠菌株中仅8株对7种药物全部敏感,23株敏感药物<5种,其中1株仅对制霉菌素敏感;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7.37%)>克霉唑(60.52%)>酮康唑(51.32%)>伊曲康唑(36.84%)>咪康唑(35.53%)>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结论:白色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在RVVC组中显著高于VVC组,其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制霉菌素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SOCS-3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饮食组(21只)。饲养8周后,从高质饮食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证实造模成功后,将该组余下的16只大鼠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NAFLD对照组(8只);吡格列酮干预组(8只),予以吡格列酮3mg·kg-·1d-1灌胃。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表达及肝脏病理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脂肪变水平及肝组织SOCS-3 mRNA、SREBP1c mRNA表达显著上调。吡格列酮干预组SOCS-3 mRNA、SREBP-1c mRNA表达较NAFLD组下调,且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脂肪变水平下降。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SREBP-1c mRNA表达水平、肝脂肪变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OCS-3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及上调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参与NAFLD发病,吡格列酮能抑制肝脏SOCS-3的表达,对NAFLD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比较咬合运动和关节下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列完整、无第三磨牙阻生、符合颞下颌关节滑膜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行咬合运动,每次3-4个循环,每日3-4次,治疗周期为12个月;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龙0.0125g+0.5ml2%利多卡因关节下腔注射一次,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60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2w疼痛消失,追踪3-12个月无复发。对照组的60例患者,2个周后有18例无效,无效率为30%,两组比较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3个月后有22例无效,无效率为36.67%,两组比较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咬合运动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醋酸泼尼松龙注射组,咬合运动能有效的治疗滑膜炎并减少患者的治疗痛苦。  相似文献   
184.
用DSS喂饲小鼠建立小鼠IBD模型,在建模的第0、8、13天分别用碘帕醇灌胃加腹腔注射的方法造影并micro-CT扫描降结肠壁厚度,结果第8天和第13天分别为0.4586±0.04 mm和0.40325±0.03 mm,显著(P<0.001)大于对照组((0.28±0.02 mm).同时检测小鼠体重变化、临床评分、结肠...  相似文献   
185.
Co-injection of wortmannin (inhibitor of 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 PI3K) and GF109203X(inhibitor of protein kinase C, PKC) into the rat brain was found to induce spatial memory deficiency and enhanc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 brain. To establish a cell model with durative Alzheimer-lik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is study, we treated N2a neuroblastoma cells with wortmannin and GF109203X separately and simultaneously, and measured the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GSK-3)activity by y-32p-labeling and the level of tau phosphorylation by Western blott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wortmannin alone only transitoril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GSK-3 (about 1 h) and the level of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t Ser^396/Ser^404 and Ser^199/Ser^202 sites (no longer than 3 h); however, a prolonged and intense activation of GSK-3 (over 12 h) and enhanc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bout 24 h) were observed when these two selective kinase inhibitors were applied together. We conclude that the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PI3K and PKC can induce GSK-3 overactivation, and further strengthen and prolong the Alzheimerlike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N2a cells, sugges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ell model with early pathological events of Alzheimer‘s disease.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阴道加德纳菌及抗阴道加德纳菌的溶血素(anti-Gvh)IgA水平在细菌性阴道病(BV)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健康人和60例临床诊断为BV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唾液酸酶活性和anti-Gvh IgA水平测定及阴道加德纳菌(Gv)分离培养。唾液酸酶活性利用从底物-5溴-4氯-3吲哚基-α-D-N乙酰基神经氨酸(X-Neu5Ac)转化而得到的甲氧基苯酚的纳摩尔数来表示;anti-Gvh IgA通过ELISA法测定。结果BV组Gv活菌数(6.96 log CFU/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8 log CFU/g)(P<0.01)。BV组anti-GvhIgA(238.0±22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40.16)(P<0.01)。BV组Gv分离率(8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3%)(P<0.01)。45例临床诊断为BV的患者中,其中26例Gvh IgA(+),19例Gvh IgA(-);Gvh IgA(-)组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5.00±1.29)显著高于Gvh IgA(+)组(1.58±1.22)(P<0.01),2组的Gv的分离率和活菌数差异却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BV患者阴道内高活性的唾液酸酶与低水平anti-Gvh IgA和黏膜IgA破坏程度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7.
克山病与心肌线粒体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福愉 《中国科学C辑》2006,36(6):481-485
克山病是我国一种严重的地方性心肌病. 1984 年政府曾组织对克山病高发地区之一—云南省楚雄地区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考察队由流行病学、生态环境、临床防治、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历时3年(1984~1986年). 通过考察, 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克山病患者心肌线粒体的病变是一个重要特征. 该病的具体表现为心肌线粒体代偿增生、数目增多、嵴膜破坏、氧化磷酸化酶系(包括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H-ATP酶等)活性明显下降, Ca2+含量增高、心磷脂和辅酶Q含量偏低, 从而提出: “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观点. 在此之前, 对“心肌线粒体病”仅有极少的个例研究报道. 通过楚雄考察, 对众多克山病病例进行大量、多方面的测试与分析, 获得十分珍贵的研究资料. “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提出, 是楚雄考察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不仅是对克山病的发病机理的深入认识, 而且对“心肌线粒体病”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与其它“心肌线粒体病”不同, 克山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而与营养不足(特别是缺乏微量元素硒)密切相关. 克山病都发生在缺硒地带, 而补硒对克山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目前已降至极低的水平. 近年来国际上对非克山病的心肌线粒体病的研究日益增多. 本文结合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作一简短评述.  相似文献   
188.
小儿罕见真菌感染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念珠菌病的新类型和新条件下小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5~2005年的临床资料44例,进行体外毛发感染试验、电镜观察、动物试验,流式细胞(FCM)、随机括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基因序列检测等。结果 ①累计发现44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中病期长者可感染头发。②粉末毕赤酵母可致婴儿皮肤感染。③一种罕见的林生地霉可致脓癣样地霉病。结论 我们发现的婴儿头部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伴皮肤粉末毕赤酵母感染和罕见的林生地霉引起儿童脓癣样地霉病,均为文献率先报道,对防治和降低念珠菌病和其他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9.
α-突触核蛋白与阿尔采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采末病(AD)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大脑皮质及海马等记忆相关部位广泛分布,目前研究发现其在AD的淀粉样斑块的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等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导致AD患者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α-突触核蛋白将成为今后AD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0.
豚鹿属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国内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圈养数量少,已极度濒危。成都动物园是国内最大的豚鹿饲养单位,对该园内豚鹿进行亲子鉴定及遗传谱系建立是我国豚鹿拯救工程中一重要环节。本文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成都动物园27只豚鹿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在母本已知情况下成功鉴定了13对父子关系,其中排除法鉴定8对,似然法鉴定5对且置信度达95%。将亲子鉴定的结果辅以动物园豚鹿圈养的历史记录,我们构建了该园豚鹿的遗传谱系图。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人工繁殖中亲本雌雄配对的个体选择以及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