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91.
山莴苣Mulgedium sp.和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上两个柱隔孢属中国新记录种Ramularia mulgediiR. medicaginis,另外三个已知种的名称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992.
The presence of ANP in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riuretic peptide system. A great role in many regulatory systems is played by mast cells. Meanwhile involvement of these cells in ANP activity is poorly studied. In this work, we have shown the presence of ANP in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 Pure fraction of mast cells was obtained by separation of rat peritoneal cells on a Percoll density gradient. By Westem blotting, two ANP-immunoreactive proteins of molecular masses of 2.5 kDa and 16.9 kDa were detected in lysates from these mast cells. Electron microscope immunogold labeling ha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NP-immunoreactive material in storage, secreting and released granules of mast cell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e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 to contain both ANP prohormone and ANP. These both peptides are located in mast cell secretory granules and released by mechanism of degranulation. It is discussed that many mast cell functions might be due to production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by these cells.  相似文献   
993.
在25℃条件下,冠突伪尾柱虫接合生殖全程历时10天左右。接合生殖过程中的核器演化包括:①数十枚老的大核逐步瓦解。电镜观察表明,老的大核是以一种类似于食物泡消化的方式被吸收的,并在此过程中伴有大量溶酶体出现。②仅8枚左右小核中的一枚参与新核器的发生。首先,位于胞口后部的一枚小核膨大并进行一次预备分裂,接着发生三次成熟分裂。每一接合体内形成一枚雄原核和一枚雌原核。雄原核互向对方迁移并与其雌原核融合成为合子核。合子核分裂两次,四枚子核之一发育为大核原基,另一枚发育为小核原基,其余两枚退化。预备分裂和前两次成熟分裂各自产生的两枚子核中,仅一枚进入下一次分裂,另一枚解体消失。在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降落伞”的形成和发展经历着复杂的结构变化,持续一小时以上。③大核原基经过长时间的发育,伴有多线染色体的形成和解体等一系列变化,方达成熟状态。成熟的大核原基以伸长断裂、分叉断裂和哑铃形缢缩三种方式进行分裂,小核原基亦随之分裂,逐步形成具60枚左右大核、8枚左右小核的正常营养体。其后,大核融合,开始配后第一次无性分裂。值得注意的是,大核原基发育到将成熟时,最初的迹象是染色质向大核原基中央集结成团,染色质团与核膜之间充满着匀质的核液。当中央染色质团伸长时,又将  相似文献   
994.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 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都有一定的反应。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萜烯的EAG反应很低,对氧化萜的反应普遍升高。3种芳香化合物均可激起棉铃虫齿唇姬蜂较强的EAG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具有EAG活性的化合物激起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而2种萜烯——α-蒎烯和反式石竹烯,在测定的剂量范围内EAG活性都很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也有EAG反应,用100 μg和1 000 μg的寄主性信息素刺激,雄蜂的反应可比雌蜂的反应高出1倍。对植物挥发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用脱氨再生几丁质亲和层析和羧甲基-纤维素CM52离子交换柱层析从芸苔(菜心)的茎叶中纯化了4种几丁质结合蛋白:CBPa,CBPb、CBPc和CBPd,SDS-PAGE显示CBPa和CBPb的分子量分别为29.04kDa和30.68kDa。凝胶过滤方法测定CBPa和CBPb的分子量分别为29.04kDa和31.2kDa,表明两者都是单体酶。4种CBP蛋白均有几丁质酶活性,其中CBPa和CBPb还有溶菌酶活性。EDTA对CBPa和CBPb溶菌酶的活性均无影响,各种类型的几丁质对CBPa和CBPb都有较强的吸附作用,PAS染色法分析表明CBPa和CBPb均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996.
靖西细筒苣苔—中国广西苦苣苔科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广西苦苣苔科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T.Wang-新种-靖西细筒苣苔L.jingxiensis Yan Lin,H S.Gao & W.B xu.该种与细筒苣苔L.hispidus W.T.Wang相近,但叶片边缘具圆齿,苞片线形或狭披针形,长4~8 mm,宽0.5~1 mm,花丝较长,约6~7 mm,花冠裂片卵形,内面具2条淡黄色条纹可与后者区别.靖西细筒苣苔的分布范围较狭窄,目前仅见于广西靖西县地州乡和龙邦镇的几个岩溶洞穴的洞口带.  相似文献   
997.
金盏苣苔属(苦苣苔科)的第二次校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金盏苣苔属(Isometrum Craib)属于苦苣苔亚科(Cyrtandroideae)长蒴苣苔族(Didymocarpcae),是由W.G.Craib 1919根据I.farreri Craib建立的,同年他又把Didissandra glandulosa Batalin置于该属,1960年B.L.Burtt又把Didi-sandra Clarke中的4个种(即:D.prumuliflora Batalim,D.giraldii Diels,D.fargesii Franch.和D.leucantha Diels)移入该属。作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苦苣苔  相似文献   
998.
在14-34℃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孟氏隐唇瓢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29℃范围内,温度愈低,发育历期愈长,当温度达到32℃后,发育历期又略有延长。孟氏隐唇瓢虫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1.9℃,有效积温为452.3日度。孟氏隐唇瓢虫世代存活率为26℃最高,以34℃最低。在20-32℃范围内,孟氏隐唇瓢虫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世代净增长率(R0)均以26℃为最高,分别为0  相似文献   
999.
曹小芳  王利强  白芳  白钢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2):1762-1768
【目的】应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产1-脱氧野尻霉素(DNJ)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方法】利用芴甲氧酰氯(FMOC-Cl)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DNJ产生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相似性分析等多项分类方法对DNJ产生菌进行鉴定;在10 L发酵罐水平进行发酵研究,利用FMOC-Cl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NJ含量。【结果】从80株具有α-糖苷酶抑制剂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中筛选得到一株DNJ产生菌,菌株编号为PW409,初步确定为戈壁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gobitrici);发酵研究表明,DNJ为链霉菌PW409的次级代谢产物,发酵液中DNJ浓度为12.1 mg/L。【结论】首次将FMOC-Cl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DNJ产生菌的筛选,并首次报道从戈壁三素链霉菌发酵液中鉴定到DNJ。  相似文献   
1000.
曲唇羊耳蒜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也有报道,但是《中国植物志》认为,该种在中国东北是否存在尚有很大的疑问。本研究证明曲唇羊耳蒜的确在中国东北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