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接受责任节段减压内固术。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处的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均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在治疗时应谨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为了明确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中存在慢的Ca2 激活K 电流成分,本实验在新鲜分散的DRG神经元胞体上,采用全细胞电压箝技术,给予DRG神经元一定强度的去极化刺激,记录刺激结束后30ms时的尾电流幅度。结果发现:(1)随着去极化时间从1ms延长至180ms时,尾电流幅度由9.3±2.8pA逐渐增大至64.1±3.4pA(P<0.001);(2)当去极化结束后的复极化电位降低时,尾电流幅度先逐渐下降到零,然后改变方向,逆转电位约为-63mV;(3)细胞外施加500μmol/LCd2 或细胞内液中施加11mmol/LEGTA时尾电流明显减小甚至完全消失;(4)尾电流中慢成分的幅度在细胞外给与200nmol/L蜂毒明肽后,减小了约26.32±3。9%(P<0。01);(5)细胞外施加10mmol/LTEA,可明显降低尾电流中的快成分。结果提示,在DRG神经元启超极化中存在Ca2 激活K 电流的蜂毒明肽敏感成分──IAHP。  相似文献   
93.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遗传转化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和基因枪介导的体细胞胚转化,但这两种转化系统都存在转化频率低、难于重复及依赖于特定的基因型等问题.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的转化频率,采用了一种基于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的固体-液体筛选系统,与农杆菌共培养3d的大豆子叶节在MS添加2 mg/L 6-BA和5 mg/L的glufosinate的筛选培养基培养2周后,再转到含有0.01 mg/L TDZ和2mg/L glufosinate的液体培养基中筛选,并每周更换一次培养液.得到的再生芽首先经GUS分析为阳性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得到完整转化植株,然后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大豆基因组,转化植物含有1~2个基因拷贝数.该转化系统具有转化频率高、转化周期短以及不依赖于大豆基因型等优点,对影响该转化系统的一些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为了明确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中存在慢的Ca2+激活K+电流成分,本实验在新鲜分散的DRG神经元胞体上,采用全细胞电压箝技术,给予DRG神经元一定强度的去极化刺激,记录刺激结束后30 ms时的尾电流幅度.结果发现:(1)随着去极化时间从1 ms延长至180 ms时,尾电流幅度由9.3±2.8 pA逐渐增大至64.1±3.4 pA(P<0.001);(2)当去极化结束后的复极化电位降低时,尾电流幅度先逐渐下降到零,然后改变方向,逆转电位约为-63 mV;(3)细胞外施加500μmol/L Cd2+或细胞内液中施加11 mmol/L EGYA时尾电流明显减小甚至完全消失;(4)尾电流中慢成分的幅度在细胞外给与200 nmol/L蜂毒明肽后,减小了约26.32±3.9%(P<0.01);(5)细胞外施加10 mmol/L TEA,可明显降低尾电流中的快成分.结果提示,在DRG神经元后超极化中存在Ca2+激活K+电流的蜂毒明肽敏感成分--ⅠAiHP.  相似文献   
95.
以藤黄节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克隆获得β-1,3-葡聚糖酶基因,分别构建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与pBAD18上,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粗酶液对酵母多糖的裂解活性达到161 U/mL。在裂解酵母试验中,粗酶液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研究中得到一株突变株,其对于研究β-1,3-葡聚糖酶在裂解酵母中多糖结合域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省的方头泥蜂科Crabronniae、大头泥蜂亚科Philanthinae、节腹泥蜂属Cerceris 1新种:褐节腹泥蜂Cerceris rubigin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7.
变化光周期对丽斗蟋(Velarifictonus ornatus)若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湖南株洲丽斗蟋若虫的季节适应策略,研究了恒定及变化光周期对其若虫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丽斗蟋若虫发育明显受变化光周期的影响.25℃温度条件下,3个光周期条件下的若虫发育都较慢,羽化也极不整齐,长日条件(LD 16:8h)、中间日照条件(LD 14:10h)和短日条件(LD 12:12h)的若虫发育历期(mean±SD)分别为(206.2±44.0)d、(236.6±93.3)d和(230.3±47.4)d,若虫从开始羽化到供试个体全部完成羽化所需时间分别为216、301和156d,经历短日条件的若虫转移至长日条件后能够促进其快速发育,羽化也很整齐,反方向转移则会抑制若虫发育,且羽化也不整齐.30℃温度条件下,恒定长日条件下的若虫发育明显快于短日条件,变化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调控与25℃相类似.变化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影响与光周期的变化方向及低龄若虫感受的光周期类型有关.丽斗蟋若虫复杂的光周期反应模式的生态意义在于调节其生活史与季节同步.  相似文献   
98.
粪便咬节是大熊猫数量调查中最常用的指标。然而,大熊猫在主食竹叶的季节有时在粪便中未留下咬节而使数量调查难以进行。为此,本文对大熊猫粪便宽径与咬节平均长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宽径呈正态分布,同一个体的含咬节粪便与全由竹叶组成的粪便在宽径上无显著差异。大熊猫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0.38X十14.40。成体和亚成体组的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0.22 X+22.79。年龄对大熊猫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关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
节杆菌K1108乙内酰脲酶三维结构的模建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同源模建技术,以节杆菌DSM3745乙内酰脲酶的晶体结构为模板,模建了节杆菌K1108乙内酰脲酶的三维结构。模建的节杆菌K1108乙内酰脲酶结构由一个中心的(α/β)g捅状结构域和富含β-折叠的结构域两个区域组成,富含β-折叠的结构域在中心(α/β)g捅状结构域的侧面,由分子的N端和C端组成。根据K1108乙内酰脲酶和其它酶在结构和活性部位的保守性,确定了K1108乙内酰脲酶的底物结合部位,并对酶的活性中心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L-Hyd的底物选择性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
从患者皮损处皮屑及活检组织中分离出的暗纹节菱孢Arthriniumphaeospermum(Corda)Ellis菌株制成混悬菌液,用兔、豚鼠及小鼠(LACA)进行动物毒理实验。表皮直接涂抹法接种,四周后未见皮肤损害;划破表皮涂沫法及皮下注射法接种,两周后实验动物的皮肤都出现浸润性斑块、小给节、皮下脓肿及脱毛的症状,对照组动物正常。再用腹腔注射法接种,小鼠两周后死亡,病解所见,腹膜、肠系膜、腹壁及肝等处,均出现散在的灰白色小脓肿;心、肺、肝、脾及肾均有病变。豚鼠两周后仍存活,当即处死解剖所见与小鼠病解改变相同。对实验动物皮损、腹膜、肠系膜、胃及肝等处的小脓肿组织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皮损及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浸润,由多种细胞构成的浸润性肉芽肿。在病理浸润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棱形及晶体形的棕色、红色孢子.其病理改变与患者皮损病理改变相一致,其不同点是实验动物有小脓肿,肉芽肿内可见多核巨噬细胞,而在病人皮损中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