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通过对我国特有植物四棱草属Schnabelia及其近缘属茎和叶柄的解剖研究,发现四棱草属的二种植物四棱草S.oligophylla.四齿四棱草S.tetroclonta和莸属(Curyopteris)的单花莸C.nepetaefolia的节的类型均为单叶隙、单叶迹,且叶迹在皮层中从左右两侧各产生一细小的分支;而筋骨草属(Ajuga)的紫背金盘A,nipponensis和香科科属(Teucrium)的血见愁(T.viscidum)的节的类型为单叶隙三叶迹.另外,已有的资料显示大青属(Clerodendrum)的海州常山(Cl.trichotomum)为单叶隙两叶迹的节;从叶柄的基部到远基端维管束变化来看,四棱草属与莸属十分相似,而与筋骨草属、香科科属,大青属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2.
银缕梅叶器官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缕梅〔Shaniodendronsubaequale(Chang)Deng,WeietWang〕叶表皮毛为星状毛,气孔器为平列式中周缘型,叶缘齿型为弗特吉型,叶肉栅栏组织一层细胞厚,三叶隙三叶迹的节,从茎节到叶之间的维管束呈分离合并分离的变化格局,并且呈续次合并和续次分离发育模式。这些结果进而说明银缕梅属的独立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它应属于狭义的弗特吉族(Fothergileae)。  相似文献   
53.
厚壁毛竹快速高生长期竹秆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快速高生长期竹秆节间的伸长发育过程(包括:分生细胞期、伸长初期、快速伸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以揭示竹秆节间快速伸长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分生细胞期,细胞质膜、核膜、细胞器膜系统上等均有很强的ATP酶活性。伸长初期,节间上部基本组织细胞质膜上ATP酶活性较强,且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更强,节间基部各细胞均未观察到ATP酶活性。快速伸长期,节间基部基本组织ATP酶活性较节间上部高,细胞质膜、运输小泡膜、胞间隙及胞间连丝上均有ATP酶活性。成熟期,仅节间上部基本组织质膜上有较弱的ATP酶活性。ATP酶在节间伸长过程中主要参与新细胞壁物质的分泌和共质体运输,促进新细胞壁的形成,晶体和淀粉粒体外膜上ATP酶活性的存在表明其具有贮存物质的作用。节隔缺失节的节间基部未观察到ATP酶活性,节部韧皮结细胞ATP酶活性较高,节隔的缺失引起节部与节间与物质运输有关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节间伸长生长。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下一龄的触角节数分别为5、8、12、13~15、15~17、16~19、18~20、13~15、20~23、22~25、24~28节。4龄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分别除基部0~2、3、5、10、15、20节外剪除,蜕皮后触角的节数分别为11~12、13~15、18~21、19~25、24~27节,其中一条触角除基部20节外剪除蜕皮后基本恢复正常节数。不同日龄的4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0~8日龄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13~15节,而12日龄及以后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5~6节。4龄若虫的断触角再生临界期为9~11日龄。【结论】中华真地鳖在再生临界期内断触角后能够再生触角。  相似文献   
55.
初敬华  何显 《植物研究》1999,19(4):397-400
作者在对单瘤酸模(Rumex crispus var.unicallosus)幼苗维管组织做连续切片的解剖观察时看到,该植物维管组织从根到茎的变化过程中出现4个不同的中柱类型即(1)根-下胚轴的三元型星状中柱;(2)子叶节区下部的单体型原生中柱;(3)子叶节区上部的管状中柱和(4)上胚轴-苗端的真中柱。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子叶节区既然具有原始的单一管状类型的中柱,说明这一部位应为与古老 性顺官  相似文献   
56.
子叶节区理论与木材结构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颐  赵丽辉 《植物研究》1999,19(2):136-142
从系统发育看,出现最早的应是早已灭亡的乔木状蕨类植物的隐花植物式木材,例如:Lepidodendron,sphenophyllum等。现存的都是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以后的显花植物式木材,它包括裸子植的的叶子树材与被子植物的痴味树材。  相似文献   
57.
从野外大熊猫的粪便估计年龄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对野外大熊猫粪便中的竹秆咬节及切缘与竹叶残片量度和破碎状况的研究,并以此对已知年龄个体的牙齿切片和齿冠磨损程度进行验证,发现通过粪便分析,可将野外大熊猫种群,大体划分为4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58.
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利用ImageJ软件测量,观察并获取了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雌雄成虫触角、口器及跗节感器的长度、数量和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雌雄成虫触角均发现有感器类型5型17亚型,即刺形感器8亚型、锥形感器5亚型、毛形感器2亚型、耳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口器均分布有感器类型6型10亚型,即刺形感器2亚型、锥形感器4亚型、毛形感器、钟形感器、板形感器以及B9hm氏鬃毛各1亚型。雌雄成虫跗节表面均有感器类型3型6亚型,即刺形感器3亚型、锥形感器2亚型以及毛形感器1亚型,且雌雄虫间各部位感器无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59.
采用表面铺展-SDS处理、硝酸银和磷钨酸(Phosphotungsticacid,PTA)染色电镜技术,研究了褐家鼠精母细胞中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complex,SC)的发育及偶线期节(Zygotenenodule,ZN)。在褐家鼠精母细胞的细线期,常染色体轴心(Axialcores,ACs)已形成,同源轴心在空间上靠近,偶线期SCs开始形成,到粗线期SCs完全形成,于双线期SCs开始解体。在双线期除了个别SCs侧生组分分开外,大多数SCs发生碎片化(fragmentation).在偶线期未配对的ACs和SCs侧生组分及中央组分上均发现电子密度高的球形或椭圆形的节状结构──偶线期节,ZNss在同源染色体配对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温度和氧对节丛孢属食线虫真菌产生捕食性菌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泽荣  缪作清 《菌物系统》1999,18(4):450-4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