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布尼亚病毒目新分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亚病毒目中许多病毒是新发现的, 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本文结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2017年第十次报告, 针对新列的布尼亚病毒目的最新分类系统, 总结了该类病毒 ICTV 分类的历史变化情况, 对其下属各病毒科的分类、中英文定名、代表种、病毒形态、病毒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病毒感染宿主、地理分布、理化特性等进行了介绍, 并且基于病毒基因组的编码RdRp的基因序列对9个科13个属的布尼亚病毒做了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972.
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基于rbcL序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范围内报道的全部串珠藻目种类均生活于淡水中,而在淡水红藻中,70%约有130种属于串珠藻目。研究以目前获取的来自世界各大洲串珠藻目植物43种的rbcL基因序列,结合其形态和生物地理特征,构建了该目的系统发育关系,以期探讨整个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发生途径,进而为研究该目以至淡水红藻的起源提供基本资料。运用PAUP*4.0b10和MrBayes 3.0b4等软件对43种串珠藻目植物的叶绿体DNA rbcL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了其主要分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用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结果显示:(1)基于分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红索藻目植物均独立于串珠藻目植物,构成一个单独的分支,支持红索藻目的建立。(2)鱼子菜科属于串珠藻目植物中较为进化的类群。(3)串珠藻属扭曲组与杂生组的差异度较小,结合其形态特点,倾向于将杂生组并入扭曲组。(4)串珠藻科属于串珠藻目中最大的科,包括较多的种类,其系统关系也较为复杂。因此,串珠藻科系统发育关系的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结合更多的分子数据和形态学特征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73.
异形胞分化相关基因在点形念珠藻厚壁孢子中的转录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形念珠藻(Nostoc punctiforme)ATCC29133是一种丝状固氮蓝藻,能分化产生异形胞、厚壁孢子、藻殖段等细胞类型。异形胞是一种提供微氧条件以进行固氮作用的特化细胞,厚壁孢子是在逆境下产生的能耐受干旱、冰冻等恶劣环境的细胞1。与异形胞相似,厚壁孢子的外被也具有多糖和糖脂成分2,3。厚壁孢子在某些蓝藻藻丝    相似文献   
974.
朱一凡  郭林 《菌物学报》2011,30(4):526-528
在海南省炭角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个生长于枯死落叶上的炭角菌属新种。它子座单个,顶端不孕,针刺状,柄细长,多毛,表面呈灰色,有圆锥状孔口。子囊壳埋生。通过与其他9种叶生炭角菌进行比较,确定为海南炭角菌 Xylaria hain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975.
杨维康  高行宜 《动物学杂志》2002,37(6):12-12,F001
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属鹤形目鸨科,体重1~2.5 kg.  相似文献   
976.
977.
报导寄生于我国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榄形赖牙甲Regimbartiaattenuata昆虫上的虫囊菌目Laboulbeniales单主菌属Autoicomyces一新种:中华单主菌Autoicomyceschinensis,有显微结构图、拉丁文简介及中文描述。所研究的全部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978.
本文简要介绍衣原体目分类的最近进展,包括分类原则、新分离出衣原体株的鉴定和分类以及新发现的新科和新种。  相似文献   
979.
980.
澳大利亚Otway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白晚垩世的介形类化石组合首次被发现在Otway盆地的钻孔中。化石产于Eumeralla组的灰色砂泥岩中。Eumeralla组是依据孢粉材料而确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即相当于Barremain-Albian阶。介形类化石包括10属:Cytherelloidea sp.1,Bairdia cf.austracretacea bate,B?sp.juv.?,Eucythere?sp.,Cydocypris sp.,Darwinula cf.contracta Mandelstam,D.? sp.1,Cyprois sp.,Talicypridea sp.,Zigiphocypris sp.,Eacypris sp.及Candona sp.。它们代表一中、新生代混生的面貌;其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依据生态的差异,介形类化石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合:海陆混合相和淡水-半咸水相。前者包括Cytherelloidea和Bairdia见于Crayfish 1A钻孔中,而后者Darwinula,Ziziphocypris和Cyclocypris产于Penola 1和Kkatnook 2钻孔中。海相属Cytherelloidea和Bairdia发现在540.4-543.1m(E umeralla组井深1957-477m在Crayfish 1A钻孔中),代表着Eumeralla组上部发生的一个晚白垩世海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