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5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分析鸭瘟病毒gB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B蛋白N端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将克隆的基因定向插入pET-32a的EcoR Ⅰ和HindⅢ之间,构建了gB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gB1.将pET-gB1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对培养和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实现了DPV gB蛋白主要抗原域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获得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应用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DPV gB蛋白,以纯化的重组gB1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抗体的igB1-ELISA.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6.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阳性标准初步定为:待检血清OD490>0.4,且待检血清OD490/阴性血清OD490>2.应用igB1-ELISA对鸭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gB1-ELISA与全病毒包被的iDPV-ELISA符合率达到95.6%. 相似文献
12.
Hofbauer细胞起源于绒毛问质,是胎盘巨噬细胞,不仅能够吞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参与母胎免疫反应;还可表达DC—SIGN、Fc等多种受体,这些受体分子可与乙肝病毒颗粒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同时HofDauer细胞能够在母体间游走,当HBV感染Hofbauer细胞后,可借助HoPoauer细胞游走性介导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14.
绍鸭卵巢卵泡发育相关新EST的分离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从绍鸭卵巢等级卵泡中分离并筛选到 3个差异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SequenceTags ,ESTs)SXDF0 2 0 1(2 71bp)、SXDF0 2 0 2 (2 0 0bp)和SXDF0 2 0 3(173bp) ,通过测序和BLAST检索 ,发现SXDF0 2 0 1与GenBank中登录的所有物种的所有序列均无同源性 ,是在绍鸭卵巢卵泡发现的新EST ,现已登录GenBank(GenBank登录号 :CB0 72 6 2 9) ,而SXDF0 2 0 2和SXDF0 2 0 3则分别与GenBank公布的鸡的EST和肌胃肌球蛋白重链高度同源。用 5′ RACE将SXDF0 2 0 1延伸至 5 4 4bp ,经过BLAST再次检索 ,仍然未发现中度同源序列采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进一步研究SXDF0 2 0 1和SXDF0 2 0 2在绍鸭组织中的时空特异性表达 ,发现这两个EST在产蛋高峰期绍兴鸭的下丘脑、垂体、肌肉、肝脏、脂肪等组织都有表达 ;SXDF0 2 0 1在 30日龄卵巢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6 0 (P <0 0 5 )和 90 (P =0 0 15 )日龄 ;而SXDF0 2 0 2在卵巢发育的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没有变化 ;SXDF0 2 0 1在卵巢卵泡颗粒层中的表达总体高于膜层 ,SXDF0 2 0 2在颗粒层中的表达F3 >F5>Fw(P <0 0 1) ,而在F1卵泡降至最低 (P <0 0 1) ,膜层中以Fw 卵泡表达水平最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从广西某鸭场发生呼吸道感染的11天龄樱桃谷肉鸭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鉴定,并探索此鸭源病毒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通过血凝试验、鸡胚接种实验、3?端非编码区(3'UTR)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该分离株的结构基因S1、E、M和N分别进行序列测定以及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血凝试验为阴性,接种鸡胚盲传5代后出现侏儒胚,3?UTR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序列。该分离株S蛋白的裂解位点为RRSRR,S1、E、M和N基因与IBV毒株H120、4/91、LTD3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78.6%–99.7%、85.4%–100.0%、91.6%–93.2%、86.7%–91.7%。除N基因存在点突变外,S1、E和M基因均存在氨基酸的突变、插入和(或)缺失。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S1基因属于4/91型,E、M和N基因均为LDT3型。血清型分析表明,该分离株的血清型不同于疫苗株H120和4/91。【结论】此鸭源病毒分离株为IBV,且该分离株的基因型与血清型均发生了变异。本研究结果暗示禽类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对乙肝疫苗的效力进行了观察。试验发现接种乙肝疫苗的同性恋者患乙型肝炎人数明显比不接种疫苗的同类人少。可以设想疫苗对处于潜伏期的个体有抑制乙肝临床表现的作用。为检验这个假设,先给四只黑猩猩注射一定量确定滴度的乙肝病毒,然后分别在4-72小时后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第二和第三针备在2和6周后接种。 相似文献
17.
福建不同生态类型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福建2个生态类型的7个地方鸭种的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从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的引物筛选出9个特异性强的引物进行个体DNA的RAPD分析,并利用Shannon指数估算了2个生态区域鸭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它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境内的地方鸭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闽东沿海地区鸭群有67.9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32.03%来自于群体间;闽西山地丘陵地区鸭群有59.0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40.95%来自于群体间;闽东地区鸭群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闽西地区鸭群.同时,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对各种群的聚类分析表明,闽西地区的连城白鸭、泰宁麻鸭、龙岩山麻鸭和三明麻鸭归为一类;闽东地区的龙海金定鸭和莆田黑鸭聚为一类.不同生态区域内鸭群的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很高的相关性。PCR扩增并克隆了HBx基因及其失活突变体HBx-M13。构建了HBx基因及HBx-M13在小鼠肝脏的特异性表达载体。为建立转HBx基因及HBx-M13的小鼠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HBx在肝癌发病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及核心颗粒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是由嗜肝DNA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传染性疾病.受HBV慢性感染的人群罹患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对危险性至少增加100倍,并最终导致死亡,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鉴于此,世界上许多生物医学家早已把他们的研究目标集中到了乙肝病毒,以期弄清楚该病毒的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免疫原性、免疫逃避和生化分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而近来在这些研究中,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构、功能及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又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及其核衣壳和核心抗原缺失突变体的研究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20.
在Dane颗粒(乙肝病毒)的核壳体中存在环状DNA分子和内源性DNA聚合酶。该基因组为3200个核苷酸长并且有特征性的结构,即有长度不等的单链区。Summer等提出了两条不等长度链的模型,即一条具有固定长度的长链(L链)和一条可变长度的短链(S链)。最近的实验证实了此模型并使其更加精细了(图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