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3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生物学通报》2005,40(8):27-27
巨角猫头鹰是一种可怕的猛禽。但是对于像山雀这样机敏的鸟类而言,体型较小也更灵活的侏懦捕头鹰才是更大的威胁。研究人员报告说,黑头山雀有一套精密复杂的“叫声报警系统”,能够传递捕食者的体型信息,,这些叫声似乎能够帮助黑头山雀根据危险的程度调整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特征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叫是长臂猿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气象因子) 的影响。为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2008 年8 月至2009 年10 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栖息在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 个东黑冠长臂猿野生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倾向于在早晨鸣叫,有91.4% 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 h 至日出后3 h 之间,其中53.1% 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 h 内。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69.7% ,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24 次,鸣叫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8.3 min。一次二重唱中,雌性平均激动鸣叫4.4 次。长臂猿鸣叫的起始时间在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差异显著,阴天和雾天鸣叫的起始时间延后,且雾天最迟;降雨致使长臂猿体能的损失和光照强度减弱,从而引起鸣叫起始时间的延后和持续时间缩短;温度对长臂猿鸣叫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野外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国  罗时有 《兽类学报》1993,13(3):181-187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于高山森林中,营树栖生活,其声音通讯在社群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期野外行为的观察和声音的录制,本文报道了川金丝猴在野外自然活动条件下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明显可以辩别出惊异声、警戒声、警告声、呼唤声和安静状态下的叫声,并进行了声谱分析,发现其声谱的差异主要与声音目的有关,同时描述了每类声音发出相伴随的群的行为和身体运动的变化,讨论了笼养条件下和野外状况下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草原栖息高原鼠兔的社会行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绪言 我们对行为进化的认识是通过比较两个栖息环境完全相反而形态相似、相互关联的鼠兔种而得到提高的。这里,我们提出了青藏高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社会行为的第一手详尽资料,然后用该种的社会行为与已作过深入研究的北美鼠兔(O.Princeps)加以比较。这两种鼠兔在许多方面都是进行比较研究的理想对象:它们的形态特征相似,然而栖息地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鸟类鸣叫学习机理研究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鹌鹑中脑对鸣叫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现有文献所知,电刺激鸟类中脑可引起鸣叫及植物性反应,并伴有呼吸状态的改变(蓝书成,1958,1962;Wild et al.,1987)。为探讨中脑对鸣叫及呼吸的调节功能,我们对鹌鹑中脑给予电刺激,试图确定鸣叫与呼吸调节中枢的定位关系以及二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其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两栖类生存,但该区域的无尾两栖类多样性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新兴的生物声学方法,调查该地区无尾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并了解蛙类鸣叫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在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选择5个生境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条样线,每条样线上布设3台录音设备,于2021年6月、8-9月和12月以及2022年1-3月分别收集至少半个月的声音数据。本次调查共记录到蛙类17种,隶属6科11属。四季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冬季(12月)出现的物种最少。不同区域的物种组成也存在差异,其中飞列地区发现的物种最多。记录到的17种蛙中,有12种仅在夜晚鸣叫,有3种主要在夜晚鸣叫,偶尔也在白天鸣叫,有2种全天都活跃鸣叫。不同生境蛙类对降雨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永久水体中的小湍蛙(Amolops torrentis)和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以及栖息环境多样的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鸣叫活性不受降雨影响,但浅水溪流中的脆皮大头蛙(Limnonectes fragilis)和地面上的海南拟髭蟾(Leptob...  相似文献   
18.
季节和集群大小影响震旦鸦雀对人类接近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震旦鸦雀在人类接近时的行为响应进行了观察,探讨集群大小以及季节性对人类接近时震旦鸦雀行为响应的影响.在人类靠近的情况下,震旦鸦雀个体或 者集群会采取逃逸、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或这些行为的组合做出反应,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常常伴随出现.人类接近时,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个体和集群的比例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在繁殖季节(4-9月),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出现的平均比例远低于非繁殖季节(10月-次年3月);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集群比例随着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人类接近时, 不同季节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出现与否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方差分量估计表明警戒行为表现的差异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  相似文献   
19.
鸣声是鸟类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分类特征。由于生理结构和神经控制方面的差异,不同种群和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都有自己特有的鸣声特征,正是利用这些特征,鸟类才能在集群、取食、迁徙、喂雏、御敌和求偶等行为中进行通讯。作为一种能够利用语音信息进行交流的高等脊椎动物,斑胸草雀的鸣声特别是鸣啭能力获得,需要有一个适宜的学习对象,并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经历复杂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声音通讯对发声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但动物鸣声在时域上不同组成部分的生物学意义差异尚无定论。无尾两栖类的鸣声一般由音节和间隔组成,如雄性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的广告鸣叫由一至十余个音节及持续时间约为150 ms的间隔组成,这为研究不同音节生物学意义的差异提供了便利。本研究采用优化的失匹配负波(MMN)范式,在播放标准刺激(白噪声)和偏差刺激(同一个广告鸣叫的5个音节)时,采集脑电信号,经过叠加平均后得到MMN。结果显示,第一个音节对应的MMN幅度最高,而且具有大脑左侧优势。由于MMN幅度表征刺激与记忆痕迹之间的差异,同时反映投入的大脑资源,据此推测第一个音节在蛙类声音通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