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蜂对稻飞虱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25-1032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近年来在亚洲地区连续大爆发,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寄生蜂作为稻飞虱的重要天敌,对其发生起着有效的自然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整理了稻飞虱主要的寄生蜂种类及其优势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重点总结了寄生蜂优势种群的寄生选择、种群消长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保护利用等,并对寄生蜂研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稻飞虱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星 《化石》2001,(2):10-12
  相似文献   
3.
鸟类核型研究集形目9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鸷、鹊鹞、燕隼和猎隼9种鸟类的核型。鹰科鸟类具有与其它鸟类截然不同的核型。其特点为多而短的大染色体,长度匀称的棱型。谜种匀称的核型是由一般鸟类不匀称核型的大染色体发生了一系列着丝点分裂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桂西北红水河中上游流域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5—1986年,对广西西北部红水河中上游流域的鸟类作了初步考察,共采集到标本175种和亚种,分隶于13目33科,其中有17种和亚种为广西新纪录。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调查区归属于华中区,但据调查结果分析,其鸟类区系组成以华南区成份为主,结合该地植被和气候情况,作者认为,华南区的北界在桂西段应北移至沿红水河和南盘江北岸划线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研究》1989,10(2):143-153
本文对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太湖鸟类绦虫区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绦虫区系分布与宿主区系分布密切相关,亲缘关系相近的宿主有许多相同的或亲缘相近的绦虫,这种现象为研究宿主与寄生虫的演化提供了可靠途径;发现鸟的越冬地绦虫种类比迁徙地种类丰富,分析其原因,除温、湿度、中间宿主等生态条件之外,与鸟的迁徙有一定关系。太湖地区的绦虫具有北方型和随遇型,亦有世界性种类和东半球广布种,提出了两地区家禽和野生鸟类所寄生的共同种类的绦虫。  相似文献   
6.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7.
龟鳖类寄生血簇虫六新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血簇虫(Haemogregarina Danilewsky,1885)属真球虫目(Eucoccidia)血簇虫科(Haemogregarinidae),这一属的寄生虫,其寄主以爬行动物为主,两栖动物和鱼类也有寄生。至今已记载有300余种。龟鳖类的血簇虫研究,国内尚无报道。作者在1984年3月—1985年3月,对我国龟鳖类寄生的血簇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解剖检查了中华  相似文献   
8.
云南哀牢山南部鸟类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宝赉 《动物学研究》1988,9(3):255-261
哀牢山南延部分在云南省南部至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内,呈西北东南走向。南部为热带气候,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区。地势起伏虽不若滇西北三大峡谷之剧烈,但河口县与金平县内西隆山峰之高差却约达3,000米。这一南延部分区域内,植被类型复杂,花果繁茂,昆虫种类丰富。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导致了鸟类种类繁多昌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黑蛋巢菌属的新种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玮  周彤Shen 《真菌学报》1992,11(1):23-27
  相似文献   
10.
两种潜鸭不完全巢寄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继宏  陶宇 《动物学研究》1992,13(4):327-328,332
人们在对美洲潜鸭(Aythya americana)的研究中发现:尽管美洲潜鸭自行筑巢产卵繁殖,但也常常将卵产于其它鸭类的巢中,使之代为孵卵育雏,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不完全的巢寄生行为。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和美洲潜鸭同属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繁殖于我国的红头潜鸭和青头潜鸭是否和美洲潜鸭一样也具有不完全的巢寄生行为,未见报道。作者于1988年全年及1989年上半年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向海繁殖的红头潜鸭和青头潜鸭均具有不完全的巢寄生行为。巢寄生分为种间巢寄生和种内巢寄生两类。 种间巢寄生共发现16巢,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