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饲养、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黑脉蛱蝶Hestina assimilis(L.)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境状况。该蝶幼虫以榆科朴属(Celtis spp.)植物为食,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3代,10月下旬以4龄或5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的落叶中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幼虫眠起活动。越冬代成虫5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第1代7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第2代9月上旬始见、中旬为高峰期。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d,幼虫期为28~42d,蛹期为7~8d。  相似文献   
162.
中国蝴蝶新种、新亚种及新记录种(VI)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记述蛱蝶科12新种,2新亚种,1新型,6新记录,4个在《中国蝶类志》中未记载的已知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3.
切翅草螟草Prionapteron Bleszynski共有两个种,其中包括1新种:分叉切翅草螟Prionaptera bicepellum Song,正模产地广东省广州市,分叉切翅草螟Prionaptera bicepellum Song,sp.nov.的雄性抱器背突起二分叉,阳茎内无角状器,雌性囊导管有一个结节,以区别于指形切翅草螟Prionaptera tenebrellum(Hampson)。文中附分种检索表,检查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4.
毒蛾科幼期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仲苓 《昆虫知识》2002,39(1):72-75
报道了毒蛾科幼期形态特征及 1 6属 5 1种毒蛾幼虫系统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5.
武春生  方承莱 《昆虫学报》2002,45(6):812-814
系统整理了中国拟皮舟蛾属(Mimopydna Matsumura, 1924)的全部种类,共4种,包括1新种:尖拟皮舟蛾Minopydna cuspidata Wu et Fang, sp. Nov.,并将黄拟皮舟蛾秦岭亚种M. sikkima stueningi Schintlmeister作为指名亚种Minopydna sikkima sikkima (Moore)的异名处理。文中提供分种检索表,新种形态描述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6.
王淑霞 《昆虫学报》2002,45(Z1):61-63
 首次报道了潜织蛾属Locheutis Meyrick 在中国的分布,并 记述了一新种:天目潜织蛾Ltianmushana sp.nov.,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该新种与 L empolaea Meyrick相似,但可通过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区别:该种抱器瓣端部不膨大, 具稀疏刚毛;阳茎端基环端部有一堆短刺;阳茎约为抱器瓣的1.5倍长,端部具微刺和疣突 。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67.
韩红香  薛大勇 《昆虫学报》2002,45(5):651-655
雅尺蛾属 Apocolotois 1936年由Wehrli定名,属古北界分布,世界共记录3种:斑雅尺蛾A. arnoldiaria, 二白点雅尺蛾A. smirnovi, 短瓣雅尺蛾A. almatensis。本文记述了所有种类,其中A. almatensis 为中国新记录种;修订了国内部分研究,双珠雅尺蛾Chariaspilates shuangzhu Yang被确定为二白点雅尺蛾A. smirnovi的新异名;重新归纳了属的特征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附所有种类的成虫及外生殖器图。所见标本均为雄性,猜测雌蛾可能无翅。对该属及所含物种的动物地理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8.
在韩国己记述的斑蛾科昆虫有17种,这些斑蛾的幼虫主要食叶或卷叶,多数为害果树和林木等。幼虫身体短粗,头缩于前胸内,体上常有毛瘤或毛簇,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本文详细地记述了韩国斑蛾科Illiberis tenuis(Butler),Chalcosia remota(Walker)和Pryeria sinica Moore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69.
记述采自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祝蛾科2新种:黄褐顶祝蛾Carodista flavicana Wu(祝蛾亚科Lecithocerinae)与刺茎俪祝蛾Philharmonia spinula Wu(瘤祝蛾亚科Torodorinae)。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0.
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和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容易混淆的欧洲落叶松鞘蛾进行了比较。更正了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学名,肯定了华北落叶松鞘蛾的分类学地位,并进行了重新描述。文中提供了以上3种落叶松鞘蛾的成虫、雌雄外生殖器等特征图,给出了它们的区别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