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文献考证、民间走访、市场和野外调查,结合形态学鉴定,发现"台蘑"在民间主要分为"银盘"、"香蕈"、"水皮"和"秋露白"4大类,包括4个主要种和8个混杂种。"银盘"以白桩菇属Leucopaxillus中的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为主,混杂为鳞杯伞Clitocybe squamulosa和棒柄瓶杯伞Ampulloclitocybe clavipes;"香蕈"以香蘑属Lepista中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为主,混杂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和腓骨杯桩菇Clitopaxillus fibulatus;"水皮"以杯伞属Clitocybe中的香杯伞Clitocybe odora为主,混杂为落叶杯伞Clitocybe phyllophila、极地棱孢伞Atractosporocybe polaris和林缘香蘑Lepista panaeolus;"秋露白"以杯伞属Clitocybe中的粗壮杯伞Clitocybe robusta为主,混杂为花脸香蘑。文中对"台蘑"的4个主要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线条图绘制,同时提供了"台蘑"相关12个种的检索表,为五台山地区"台蘑"类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余力 《生物学通报》2013,48(3):54-56
利用自制的“水绵升降伞”,观察水绵的产氧能力变化。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直观,可量化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适合各地中小学生科技环境教育活动。可选用为探究型环境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43.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研究中药黄芩甙浸出量的对比实验 ,用开水浸泡黄芩甙的浸出量 ,在哈慈杯中要比在普通杯中高约 46~ 60 % ,相对提高 5 3%。而用酒浸泡则产生负效应 ,说明磁场对乙醇活性抑制 ,浸出量要低约 2 9~ 5 7%。相对抑制 41 %。进一步证实了磁处理的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144.
李秉滔  黄燮才   《广西植物》1985,(2):79-84
<正> 一、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1.腋上花萝芙木 新种 图1 Rauvolfia superaxillaris P. T. Li et S. Z. Huang, sp. nov. Species R. tiaolushanensi Tsiang affinis, sed foliis coriaceis, nervis lateralibus utrinsecus paulatim prominulis, infructescentiis superaxillaribus 4—5.5 cm longis differt.  相似文献   
145.
配制4种含有鱼油(FO)、菜籽油(CO)、棕榈油(PaO)和大豆油(SO)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2.19±1.10) g的细鳞鲑幼鱼52d, 探讨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以鱼油和大豆油组最高, 棕榈油组次之, 菜籽油组最低, 其中大豆油组与鱼油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幼鱼肌肉粗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摄食大豆油的细鳞鲑可以明显提升肌肉中的22:6n-3含量, 表明细鳞鲑具有将18:3n-3转化为22:6n-3的能力, n-3 系列脂肪酸是细鳞鲑起主要作用的必需脂肪酸。与鱼油相比, 植物油脂导致了细鳞鲑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显著升高以及胆固醇含量的显著降低, 肝脏中ACC1和FAS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调, 以及Δ6 Fad的mRNA表达量的明显上调(P<0.05)。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的细鳞鲑肝脏ROS、MDA、GPx含量以及TBARS值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鱼油和大豆油可作为细鳞鲑幼鱼饲料的脂肪源, 而棕榈油和菜籽油不适宜作为细鳞鲑幼鱼的单一脂肪源。  相似文献   
146.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Li)的亚种分类地位自命名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差异系数检验法, 对秦岭细鳞鲑和黑龙江流域的尖吻细鳞鲑(B. lenok lenok)和钝吻细鳞鲑(B. tumensis)的5项可数性状和34项标准化后的比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尖吻细鳞鲑、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在32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贡献率较大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779%; 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4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细鳞鲑类群的判别函数, 综合判别率为99.4%。基于欧式距离矩阵法构建的形态学聚类图显示, 秦岭细鳞鲑和尖吻细鳞鲑距离较近, 而与钝吻细鳞鲑距离较远。据Mayr 75%亚种识别和划分规则, 34项比例性状和5项可数性状中, 尖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第一鳃弓外鳃耙数目的差异系数大于1.28, 而钝吻细鳞鲑和秦岭细鳞鲑有31项比例性状和2项可数性状的差异系数高于1.28。据分析结果, 结合秦岭细鳞鲑地理隔离的事实及其与尖吻细鳞鲑和钝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 推断秦岭细鳞鲑与黑龙江流域内的尖吻细鳞鲑的形态差异程度至少已达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47.
148.
本文描述了地衣型石耳属一新种,周鳞石耳.新种脐叶体上表面以周边皮层碎片上翘而形成的大量准鳞芽,类似于淡腹鳞石耳,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新种脐叶体下表面黑色,覆以大量同色而多分枝的假根以及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从而呈现为地理替代现象.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特征提要、英文描述、图片与地理分布图以及新种及其相关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9.
庄文颖  王征 《菌物系统》1997,16(3):161-165
从江西省井冈山地区采集到的叶杯菌属两个新种-半球叶杯菌和井冈山叶杯菌,讨论了新种与相近种之间的形态学差异。新种的发现使中国已知叶杯菌属的种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0.
滇东曲靖翠峰山群下部花鳞鱼类微体化石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从云南曲靖翠峰山群下部西山村组和西屯组获得的许多花鳞鱼类微体化石新材料,建立1新属包含4新种,1老种。根据新属在形态学和古组织学构造显示的花鳞鱼类志留纪属和泥盆组属的过渡性质,认为曲靖地区含该类鱼化石的地层时代似应为Pridolian中、晚期。曲靖地区志留——泥盆纪界线似应从翠峰山群西屯组中部通过。建立了曲靖地区从Ludiovian到Emsian早期的三个脊椎动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