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河南游蛇科一新记录--平鳞钝头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蛇科是蛇类中最大的一科,除南北极、少数岛屿外,广布全世界.河南已知蛇亚目30种,游蛇科24种,蝰科4种,隶于16属,无钝头蛇属Pareas的记录,其中分布于桐柏大别山地丘陵动物地理省的有26种,占河南蛇亚目的86.7%.金岗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植被主要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阔叶林与温带针叶林相结合,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适于爬行动物生活.  相似文献   
122.
具鳞水柏枝(Myricaria squamosa)是我国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优势河谷灌木, 具有维持河谷湿地系统稳定的功能。然而, 目前国内外有关具鳞水柏枝水分利用来源的定量研究很少。该文运用氢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 分析了青海湖流域具鳞水柏枝茎(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地下水、河水和土壤水)的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的季节变化, 发现具鳞水柏枝在不同水文环境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来源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在6、7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 分别占其所利用水分的89%、86%和55%、65%, 8月主要利用0-20 cm土层的土壤水, 9月水源不详。生长在离河岸约100 m处的具鳞水柏枝在6月主要利用地下水与河水(91%、70%), 在7-9月以0-60 cm土层的土壤水为主要水源。这表明生长在河岸边的具鳞水柏枝对地下水和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 而距离河岸约100 m时对土壤水的利用量较多, 反映出生长在不同生境中的具鳞水柏枝对特定水分条件的特殊适应结果。  相似文献   
123.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656-668
将324尾健康框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0.700.70) g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的12个养殖缸里。在蚕蛹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的大豆油(SO)、菜籽油(RO)、鱼油(FO)及混合油(MIX, 大豆油:菜籽油:鱼油=1:1:1), 配制4组等氮(36.5%)等脂(7.0%)饲料, 饲养58d后, 探讨框鳞镜鲤对不同脂肪源的利用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油组终末体重显著大于混和油组, 肠长比显著大于其他各组, 肥满度和肠指数显著大于鱼油组(P0.05); 肝胰脏指数混合油组显著低于鱼油组和大豆油组, 菜籽油组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 (2)全鱼水分大豆油组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 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肌肉水分大豆油组显著大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不同脂肪源对框鲤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和灰分、肌肉粗脂肪、肝胰脏的一般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3)肝胰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基本反映了饲料的脂肪酸组成; 肝胰脏PUFA水平大豆油和菜籽油组相近, 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PUFA水平大豆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 肌肉HUFA水平菜籽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和混合油组(P0.05); (4)除菜籽油组血清GLU水平显著高于大豆油组外(P0.05), 4种脂肪源对框鲤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没有显著影响(P0.05); (5)组间血清T-SOD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大豆油组GSH-XP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 MDA水平显著低于鱼油组及混合油组(P0.05), 鱼油组血清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鱼油组肝胰脏T-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AKP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P0.05), GSH-XP活性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 MDA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 框鳞镜鲤对大豆油的利用效果最好, 其次是菜籽油、鱼油和混合油利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4.
中国鳞伞属拟火菇亚属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中国鳞伞属Pholiota拟火菇亚属Subgen. Flammuloides的3个新记录种:暗红褐鳞伞P. decorata、黄盘鳞伞P. fulvodisca和杂纹鳞伞P. virgata,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25.
岩藻糖基转移酶IV(fucosyltransferase IV,FUT4)是催化蛋白质岩藻糖基化的关键酶.已经证明,FUT4-siRNA能够抑制鳞癌细胞的增殖.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是临床常用化疗药物,但5-aza-dC是否对鳞癌有治疗作用,以及与FUT4-siRNA联合使用能否加强对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鳞癌细胞系A431和SCC12为对象,探讨5-aza-dC及其与FUT4-siRNA联合使用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MTT结合流式细胞周期分析显示,5-aza-dC处理A431和SCC12细胞4 d后,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8%和20% (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药处理组G1期细胞数量减少,S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揭示,A431细胞FUT4表达水平较SCC12细胞高.经5-aza-dC处理后SCC12细胞FUT4表达有所增加,但仍低于A431细胞中的表达.FUT4-siRNA转染结合台盼蓝活细胞记数证明,FUT4-siRNA明显降低细胞FUT4表达,5-aza-dC处理同时转染FUT4-siRNA的A431和SCC12细胞增殖进一步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54%和60% (P<0.05).细胞划痕法显示,5-aza-dC与FUT4-siRNA联合使用,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比5-aza-dC单独使用增强.上述结果提示,5-aza-dC通过诱导细胞S期阻滞抑制鳞癌细胞增殖,FUT4-siRNA与5-aza+dC联合使用可加强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6.
国产白酒草亚族(菊科紫菀族)由白酒草属(Conyza)、小舌菊属(Microglossa)和歧伞菊属(Thespis)3个小属组成,且国产白酒草亚族各属间及其与非洲白酒草属植物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尚无报道,故本研究利用核糖体DNA ITS和ETS序列并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分析法,重建了国产白酒草亚族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歧伞菊和非洲白酒草属植物组成一支,而劲直白酒草的两变种和小舌菊嵌入田基黄亚族分支;小舌菊与Psiadia pascalii近缘。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劲直白酒草和Conyza incisa应处理为田基黄亚族的一个独立的属;(2)国产4种白酒草属植物和歧伞菊以及大多数非洲白酒草属植物属于Eschenbachia属,而且Eschenbachia属代表一个新的亚族,歧伞菊可处理为Eschenbachia属的一个组。Eschenbachia属可能从非洲经数次长距离传播到达我国南部;(3)Welwitschiella和小舌菊属应保持属的地位,Psiadia pascalii、Conyza scabrida和C.pyrrhopappa可并入小舌菊属。  相似文献   
127.
报道了五大连池地区枝状地衣4属32种,其中圆鳞石蕊(Cladonia trassii Ahti)为中国新记录种,裸柄石蕊(Cladonia gymnopoda Vain.)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7种为黑龙江省新记录种。对32种地衣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属于6个地理成分:环北极成分(50%),广布成分(25%),东亚成分(9%),欧亚成分(6%),泛热带成分(6%),中国特有成分(3%);并对32种地衣的基物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8.
目的:考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 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其间,贝伐珠单抗所用剂量为7.5 mg ? kg -1,在化疗第1 d 静滴给予;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加或不加铂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及替吉奥以及吉西他滨/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各治疗方案每3 周为1 个周期,持续4 个周期,然后维持治疗,直至受试者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按RECIST 1.1 版评价疗效,按NCI-CTC 4.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8 例受试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 例(39.3% ),稳定16 例(57.1% ),进展1 例(3.6% );客观缓解率为39.3% (11/28),疾病控制率为96.4% (27/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 个月。亚组数据分析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各方案亚组中,培美曲塞方案受试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 个月,疗效最好,较其他各方案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8)。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有Ⅰ ~ Ⅲ度高血压以及Ⅰ / Ⅱ度蛋白尿/ 出血/ 发热。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单纯化疗有一定改善,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对经济上可以接受的患者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阔叶鳞盖蕨(Microlepia platyphylla)的配子体发育和卵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以阐明其卵发生的细胞学机制,探讨其演化地位。阔叶鳞盖蕨孢子褐色,四面体形,具三裂缝,接种5~10d后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为心形原叶体,原叶体发育是铁线蕨型,通常为雌雄异株,精子器产生于不规则配子体的表面,颈卵器产生于心形原叶体生长点的下方,性器官是薄囊蕨型。卵发生研究表明,阔叶鳞盖蕨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表面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了顶细胞、初生细胞和基细胞。其中初生细胞再经两次不等分裂产生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此3个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紧密相连,随发育,腹沟细胞与卵细胞间形成了分离腔,但在孔区处始终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成熟卵细胞上形成了卵膜和受精孔,卵核表面产生了核外突,通过比较表明阔叶鳞盖蕨卵发生与蕨(Pteridium aquilinum)卵发生相似。  相似文献   
130.
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对一株产漆酶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菌株紫外诱变,用愈创木酚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平板变色法初筛,然后用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测定漆酶活性进行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HY1022-01;对HY1022-01所产漆酶粗酶液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Y1022-01所产漆酶最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30.32%,最适条件下酶活达991.67 U/mL,且产酶稳定;HY1022-1所产漆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30∽35℃较为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3.0,pH在2.2∽3.8较为稳定,ABTS的漆酶动力学常数为72.622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