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1.
健康人心率变异性中的不稳定周期轨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刻划心脏节律存在的确定性动力学特征,运用不稳定周期轨道分析方法对健康青年人的RR间期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健康人心脏节律中存在显著的不稳定周期轨道及不稳定周期轨道分级(周期1、周期2,周期3,周期4)现象,表明健康青年人心脏节律的动力学特性中包含着显著的确定性行为。通过跟踪不周期轨道随时间的演变,迹表明心脏节律的变化中存在着因有的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112.
96例圆斑蝰蛇咬伤患者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崇凯  莫善详  黄章换  黄英 《蛇志》2001,13(2):27-28
我们观察本院近 7年来收治的 96例圆斑蝰蛇咬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6例均是我院 1 993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间收治住院的蝰蛇咬伤患者 ,其中男60例 ,女 36例 ,年龄 9~ 88岁 ,平均 38岁。全部病例均无基础心脏病。按 1 998年全国蛇伤急救学术会议通过的“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标准分型 :轻型 2 5例 ,重型 41例 ,危重型 30例。1 .2 方法  96例入院治疗前均进行心电图常规检查 ,治疗后 1周复查 1次。均用日本产 651 1型心电图机检查。心电图统计如在同一心电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异常…  相似文献   
113.
梁慧芬 《蛇志》1999,11(4):83-84
对我院住院部在1993~1998年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特别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大部分患者可并发心电图的改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60例,女20例。其中脑出血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血栓30例,脑栓塞12例。患病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62岁,均在发病后2h至3天内入院,经CT检查确诊,24h内作心电图检查。  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心电图检查,发病后急性期有改变的为55例,占69%,其中脑出血20例,占62%(20/32),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均有改变,脑血栓19例,占6…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建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CL13慢性感染小鼠模型,分析其作为B细胞受体高频突变研究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C57BL/6N小鼠经尾静脉途径接种2×106 PFU剂量LCMV-CL13病毒,感染后第10、20、30、40、50、60、70天采集样品,通过qPCR检测组织病毒载量,流式检测分析外周血CD4+T、CD8+T、CD19+B细胞及脾生发中心B细胞比例,免疫组库测序分析BCR V区基因丰度及突变率。结果 在LCMV-CL13病毒感染小鼠体内检测到1×106 copies/μL水平的病毒复制;在感染平台期,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逐渐升高(13.15%±0.72%),CD8+T细胞先降低(2.17%±0.40%)后逐渐恢复(6.65%±0.52%),CD19+B细胞以及生发中心B细胞比例分别增加至(40.32%±0.46%)和(10.03%±0.60%);测序结果证明BCR重链V基因使用频...  相似文献   
115.
矿质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碳(C)平衡估算中的关键因子。了解矿质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应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而高频观测是探讨矿质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频自动观测系统与Li-8100土壤CO2通量测量系统,对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在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CK对照,RR皆伐,RB火烧)的矿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昼夜动态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采样策略下矿质土壤呼吸的年、日均通量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森林经营方式的矿质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动态,矿质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表现为CK(2.18μmol m~(-2)s~(-1))RB(1.93μmol m~(-2)s~(-1))RR(1.89μmol m~(-2)s~(-1))。2)在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采用手动观测的矿质土壤呼吸年平均日通量显著低于高频观测结果,而采用高频观测09:00—11:00时间段内观测数据计算日通量与高频自动观测系统全天(24h)结果无显著差异;3)不同森林经营方式下的林地,土壤水热条件的变化是影响矿质土壤呼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双因子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共同解释了CK、RR和RB矿质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变化的96.8%,62.8%,95.4%,拟合结果明显优于以温度为单因子的指数模型。因此,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为准确评估和预测不同森林经营方式对土壤与大气间碳通量交换的影响,采用高频自动观测技术观测矿质土壤呼吸,将有利于提高碳通量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损毁或高频刺激丘脑底核(STN)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每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于丘脑底核(STN)区分别植入刺激电极给以高频电刺激,或注入鹅膏蕈氨酸(IA)进行损毁后,观察PD大鼠行为改变;运用尼氏(Nissl)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分析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元存活及凋亡发生情况。结果:刺激组黑质致密部凋亡神经元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损毁组(P〈0.05)。与正常大鼠相比,刺激组Bel-2染色呈强阳性,Bel-2/Bax比值较高,模型组、损毁组SNc区的Bcl-2表达有所下调,Bax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降低(P〈0.05),虽然损毁组SNc的凋亡阳性神经元少于模型组(P〈0.05),但二者的Bel-2、Bax的表达及Bel-2/Bax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毁或高频刺激SIN对PD大鼠黑质SNc神经元存在保护作用,高频刺激的长期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7.
在25例清醒、肌肉麻痹、切断迷走神经的家兔,记录膈神经放电,以高频振荡(HFO)为指标,观察甘氨酸和纳洛酮对几种引起 HFO 频率减慢的递质的对抗作用。实验观察到,第四脑室内给予甘氨酸能对抗γ-氨基丁酸的 HFO 频率减慢作用,但甘氨酸不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或乙酰胆碱的 HFO 频率减慢作用。这提示在 HFO 形成机制中甘氨酸与γ-氨基丁酸存在相互作用。第四脑室内给予纳洛酮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或γ-氨基丁酸的 HFO 频率减慢作用。因此,纳洛酮所起的对抗作用没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8.
应用膜片箝技术记录游离豚鼠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 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心室乳头肌的动作电位和心电图机记录豚鼠的心电图。使用与心肌细胞钠通道有高度亲和力的海葵毒素(sea anemone toxin, ATXⅡ)改变钠通道开放的动力过程, 从三个水平来研究钠通道、动作电位、心电图变化的关系, 并试图探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的发病机制。结果显示: ATXⅡ使钠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加, 钠通道中“长时间开放模式”的开放时间常数增大, 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APD50和APD90也分别增加了23%和27%。 ATXⅡ使动物心电图QT间期延长18.6%, QTc (校正的QT间期)增大18.9%。这些结果提示, 钠通道动力过程的变化对动作电位和心电图QT间期有重要影响, 钠通道功能或结构的变异可能是临床上部分长QT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9.
以白背三七不同生长时间的叶片及茎段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含有多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分别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根,建立了组织培养和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最适外植体为生长15d的叶片和茎段;(2)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为0.5mg·L-1 2,4.D、0.8mg·L-1 6-BA和0.1mg·L~NAA,茎段和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95.6%和97.8%;(3)诱导不定芽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配比为1.0mg·L-1 6-BA、0.2mg·L-1 NAA和0.1mg·L-1 TDZ,诱导率可达87.4%;(4)以MS+0.2mg·L-1 NAA作为生根培养基可获得100%的生根率。将生长良好的的植株进行移栽,存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20.
TDZ诱导甘露子茎段高频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卫  董文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965-969
以茎段为外植体,经TDZ诱导后,建立了甘露子的高频再生体系,其中以附加1.0mg/L TDZ的效果最好,经过8周的培养平均每个外植体可以获得37.5个不定芽,在MS培养基上生根以后,经过炼苗的再生植株可有效地定植于土壤中,组织学观察表明再生植株多数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的,也有少数是通过体胚途径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