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D-L1和CD147的表达,分析PD-L1、CD147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D-L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18%(45/66),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6.67%(6/36);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4.24%(49/66),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3.88%(5/36)。PD-L1和CD147两者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PD-L1和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的体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TNM分期及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紧密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两者相关性分析r=0.342,P值小于0.01,说明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均呈高表达,并且二者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合并检测二者可能为OSCC的诊疗及预后指明新的方向,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妊娠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合并卵巢蒂扭转行腹腔镜下保留卵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妇科住院的9例妊娠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合并卵巢蒂扭转患者进行腹腔镜下保留卵巢术,观察其发病时间、卵巢扭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9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例患者妊娠结局均良好,其中,8例患者足月产,1例早产。结论:腹腔镜下妊娠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合并卵巢蒂扭转保留卵巢术对患者维持妊娠及生育功能的影响小、术后并发症低,是一种安全、可行性强的手术。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电刺激下布比卡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量,探讨建立理想的布比卡因中毒的大鼠心肌细胞模型。方法采用Langendroff装置新鲜分离雄性SD大鼠心肌细胞,细胞计数后将其转移至doff管中随机分为四组:DMEM静置组、DMEM电刺激组、布比卡因静置组、布比卡因电刺激组。实验重复五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并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测量ROS生成量。结果 DMEM电刺激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及ROS生成量与DMEM静置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而布比卡因电刺激组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高于布比卡因静置组(P=0.000),且ROS生成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刺激下心肌细胞呈节律性收缩,能更好地模拟临床布比卡因中毒时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预激HAG及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两个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65例老年初治AML分为HAG预激治疗组及CAG预激方案治疗组,31例患者予以HAG预激方案治疗,34例患者予以预激方案CAG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在第1疗程后间歇14d左右进行第2个疗程。结果:HAG预激方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74.2%,总有效率为83.8%;CAG预激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7.6%,总有效率达为82.4%。两治疗组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非血液系统毒性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AG预激方案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CR率及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与CAG预激治疗比较,HAG预激方案可以取的相似的疗效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在老年初治AML患者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PFD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Kegel训练,研究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和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盆底功能电生理指标、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I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快肌最大肌电值及阴道动态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IFQ-7)评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PFD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Kegel训练治疗疗效明确,可促进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程度情况及盆底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产后SUI患者109例,按照入院就诊奇偶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4例,接受Kegel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55例,接受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漏尿量、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各指标(手测肌力和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各维度(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产后SUI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和尿失禁情况,减少漏尿量,同时可促进尿流动力学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PS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和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对比两组干预8周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维多利亚版Stroop测试(VS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波幅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潜伏期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还可调节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IE)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炎性反应及α7nAChR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VNS组、甲基牛扁亭(MLA)+VNS组,其中对照组与MLA+VNS组分别20只,模型组与VNS组因模型制作失败与动物死亡,分别剩下15只和14只。除对照组之外,其余各组皆通过腹腔注射皮罗卡品建立氯化锂-皮罗卡品IE大鼠模型。对照组仅分离迷走神经,不采取电刺激;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VNS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7 d采取VNS,连续4周;MLA+VNS组先侧脑室给药MLA(3.4 μg/μl,5 μl),然后给予VNS,连续4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的变化;然后断头处死大鼠,快速分离海马并制备10%组织匀浆,离心并提取上清液,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中AChE、ChAT活性;ELISA法检测TNF-ɑ、IL-6和IL-1β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α7nAChR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α7nAChR与小胶质细胞共表达。结果: ①通过VNS治疗4周后,大鼠癫痫发作的频率以及持续的时间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MLA阻断后在给予VNS,大鼠癫痫发作的频率以及持续的时间也明显低于模型组,但高于VNS组(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hAT表达明显下降,AChE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VNS组与MLA+VNS组大鼠海马组织ChAT表达明显升高,AChE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与VNS组比较,MLA+VNS组大鼠海马组织ChAT、AChE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VNS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VNS组比较,MLA+VNS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1)。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以及小胶质细胞上α7nAChR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VNS组大鼠海马组织以及小胶质细胞上α7nAChR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VNS组比较,MLA+VNS组海马小胶质细胞上共表达α7nAChR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VNS对IE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激活海马小胶质细胞CAP,抑制海马神经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炎性痛模型并进行评价,为CPPS炎症引起的慢性骨盆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的方法制备CPPS炎性痛模型。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分别于造模后7 d,14 d,21 d,28 d,35 d测定大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取材后前列腺组织称重计算前列腺指数;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并用半定量法评价前列腺组织损伤程度,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模型成功17只,成模率为8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活动度、毛发光泽度降低,排尿量增加。足底和阴囊热刺激疼痛阈值显著降低并可稳定维持1个月以上(P<0.01)。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均显著性提高(P<0.01)。前列腺组织肉眼可见明显水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镜下可见腺腔萎缩,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利用向大鼠前列腺腹侧叶注射CFA的方法,可成功复制CPPS炎性痛模型,这将为后续CPPS发病机制的研究,特别是疼痛行为与潜在炎症和神经损伤之间的机制联系提供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80.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性接头蛋白,在外源或内源DNA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宿主体内的多种信号传导过程。概述了STING信号通路分子机制及其在抗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介绍了常见的STING激动剂和抑制剂,以期为STING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