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探讨低温对机体能量代谢、器官/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时间低温和梯度低温处理的黑线仓鼠的摄食量、体重、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H2O2和丙二醛(MDA)水平。低温使摄食量显著增加,但未影响体重。低温暴露42 d使心脏和骨骼肌MDA水平、骨骼肌SOD活性显著升高;梯度低温使脑和肾脏H2O2水平、肝脏和骨骼肌SOD活性显著降低,使脑、肝脏、肺、肾脏MDA水平、脑和小肠SOD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自由基水平在不同器官之间相关性存在差异,同一器官内二者的相关性在肾脏为100%,肝脏66.7%,骨骼肌50.0%。结果表明:(1)过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与低温暴露的时间和程度有关;(2)不同器官/组织过氧化自由基水平不同;(3)部分器官/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过氧化自由基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防止过氧化损伤的主要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EFM技术对纳帕海湿地不同季节7个水样样品中的浮游病毒丰度开展了调查,并对影响浮游病毒丰度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方法元素检测,叶绿素a检测,荧光显微镜检测浮游细菌及浮游病毒的丰度。结果从生态分布上来看旱季和雨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63×10~6/mL和3.71×10~7/mL,浮游病毒丰度季节性变化不显著。从对影响浮游病毒丰度的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来看,旱季浮游病毒与Chl-a具有弱负相关性(r=0.49,P0.05);而雨季浮游病毒丰度与Chl-a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7,P0.05),表明雨季纳帕海湿地浮游病毒丰度受Chl-a含量的影响较大。旱季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显著负相关,虽然在雨季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也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在雨季,水体pH变化较明显,而浮游病毒丰度与水体pH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湿地的来水主要在雨季,而离子组成变化大。虽然在雨季和旱季,从多点采样的平均值来看浮游病毒丰度并无明显差异,但从一些局部的采样点来看,雨季的浮游病毒丰度显著高于旱季,说明在纳帕海区域浮游病毒的分布并不平均,因采样点环境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区别。结论对纳帕海高原湿地浮游病毒生态分布的调查,是对该地域生态学研究的补充,使得这一独特地理环境的微生物研究更加系统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和总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的知识与态度。方法 对经济水平和艾滋病疫情不同地区的两所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7.5%的医务人员发生过职业暴露,49.1%的不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50.3%的不知道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服药时间,70.4%的没有参加过标准防护培训,27.5%的认为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常规检查有风险;如果知道病人是艾滋病感染者,43.8%的会避免与其接触;如果在手术前知道病人感染艾滋病,41.0%的医务人员认为会放弃手术。结论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较高,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欠缺;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缺陷;标准防护培训不到位;面对艾滋病病人时,医务人员会通过不接触或拒绝为其手术等方式过度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94.
硒对铅暴露致神经损伤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铅暴露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作用,明确铅暴露引发神经毒性损伤的部分机制以及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哺乳期染铅及补充硒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通过TUNEL实验确定铅暴露引发的神经损伤;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ax、Bcl-2、Caspase-3水平确定铅暴露对凋亡途径的启动;并确证补硒在铅神经毒性作用下对机体的保护作用。结果:1.哺乳期铅暴露能够引起仔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2.铅暴露能够诱导Bax/Bcl-2水平改变,激活Caspase-3。3.同时给予硒干预后,机体抗铅神经毒性能力显著增加。结论:1.铅暴露能够诱导海马部位神经毒性损伤,损伤可能通过启动凋亡途径而发生,2.补硒能够通过拮抗凋亡发生从而拮抗铅的神经毒性,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正>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和可可西里地区,面积约50万km2,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 m以上,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暂、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低,其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低于1吨干物质年?1公顷?1,基本上不适于发展常规的农、林、牧业,也不宜于人类定居生活.然而,可以与其对比的,却是在亚非大陆远西部的中非稀树草原,那里与青藏高原具有大致相当的纬度,处在亚热带,只是位于  相似文献   
96.
在探讨饥饿对叶尔羌高原鳅消化道指数和主要消化酶的影响规律。在(20±0.5)℃水温下,将叶尔羌高原鳅饥饿30 d,并测定饥饿第0、1、3、5、10、15、20和30天时其胃、前肠、中肠、后肠、肝脏和幽门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并计算消化道指数。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在饥饿状态下消化道组织有所萎缩,肝指数、肠指数、胃指数和幽门指数均极显著下降(P<0.01),其中肝指数下降幅度最大;饥饿对叶尔羌高原鳅消化器官和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均有影响,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淀粉酶活力前期变化不明显,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消化酶均呈下降趋势,在饥饿的第15~第20天下降幅度最大,此后饥饿虽继续加深,但活性下降不明显。说明,饥饿可显著叶尔羌高原鳅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97.
将Wistar大鼠暴露于3 780 m低氧环境,分别于24 h、2 wk及3 wk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的ET~(-1)和NO的含量,计算NO/ET~(-1)值,并与高原鼠兔比较,探讨低氧条件下大鼠与高原鼠兔血液中NO与ET~(-1)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氧24 h后,大鼠血液中NO和ET~(-1)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海拔的高原鼠兔(P<0·01),而NO/ET~(-1)值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大鼠在高海拔停留时间的延长,血液中NO含量呈减少趋势,而ET~(-1)则有上升趋势,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2=0·2416,P<0·01)。高原鼠兔NO/ET~(-1)值约为大鼠低氧2 wk和3 wk的2倍(P<0·01)。说明不同低氧暴露时间,高原鼠兔和大鼠的NO、ET~(-1)及NO/ET~(-1)值有显著差异,提示NO/ET~(-1)值可以作为有机体是否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8.
高原鼠兔洞穴区次生斑块面积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龙  周立  刘伟  周华坤  张毓 《兽类学报》2006,26(1):89-93
利用数码相机快速获得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形成的次生斑块图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计算其面积。运用该方法对草地内高原鼠兔洞穴区次生斑块的面积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测量出不同形状次生斑块的面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
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及其与土壤硬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线电遥测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及其与土壤硬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硬度条件下,雌雄动物的挖掘行为格局和挖掘效率基本相同。但是雄性动物挖掘所持续的时间显高于雌性动物。随着土壤硬度的增加。高原鼢鼠挖掘的时间及每次挖掘时持续的时间明显增加,而每次的掘土量显减少。野外调查也表明土壤硬度是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原鼢鼠明显选择土壤  相似文献   
100.
高原鼠兔对小嵩草草甸的破坏及其防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伟  王溪  周立  周华坤 《兽类学报》2003,23(3):214-219
1997~2000 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应升高, 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降低, 是由食物资源不足引起。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 t未退化与轻度= 25.369 7 , t未退化与中度= 25.55 ,t未退化与重度= 36.406 0 , t轻度与中度= 23.279 4 , t轻度与重度= 14.343 9 , t中度与重度= 20.178 5 , df = 3 , p < 0.001) 。高原鼠兔对草地的破坏面积与平均单坑面积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F = 220146 , df = 3 , P < 0.001) 。在草地达到重度退化以前, 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升高, 对草地的危害则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 当植物群落高度增加时, 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反之则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